毛志成
有個成語叫作“捫心自問”,它源于宋代宋祁的《學舍晝上》:“捫心自問何功德,五管支離治綁人?!币馑际敲幻约旱男?,追究一下自己的心的質量如何,主要強調的是反省。
捫心,捫準了別人的心不易,捫準了自己的心尤難。一個在“一閃念”時發(fā)現(xiàn)自己缺德少才的人,往往停止捫心,去捫自己的另外部位,包括臉或屁股之類。結果呢,無疑會處處自我感覺良好。這叫“心的質量太差,至少是不及格”。
心有多種,粗算起來就有民心、官心、良心等。
有人常常喜歡標榜“民心”,說些或唱些“民心如鏡”、“民心如秤”、“民心不可欺”之類的話。我聽了這樣的話時,常常愣一愣神兒,有時還搖搖頭。我們的“民心”質量如何,實在是應該認真透視透視、解剖解剖的。魯迅用了一大半氣力干了此事,我倒認為他才是真正的愛國者、愛民者。他寫了很多的雜文批判“中國的國民性”。他塑造的“阿Q典型”,都與剖析我們中國的“民心”有關。“文革”中的“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革命群眾”)都干了些什么,其中有多少事是真正有德有智的漂亮事,仍應當細細審視一番。即使今天有不少的人整日里罵腐敗,但那些人稍稍有可能、有機會。便想與腐敗家伙攀親、套關系、走動走動,我看這樣的人似乎也不在少數(shù)。尤有甚者,明知那是腐敗分子,那是腐敗現(xiàn)象,那是坑國害民勾當,但卻認為“那叫本事,那叫能耐,你還不配”的人,也頗常見。難怪有的“民”一經(jīng)躍升為“官”,不貪不腐者實在也挺難。
至于官心,古人說的話雖然俗一點,但也不失為一種直率,如“升官為的是發(fā)財”,“千里做官。只為吃穿”云云。較有一點品位的,也只能說些“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之類。
今天,被商品經(jīng)濟社會一釀制,一加工,某些“官心”也現(xiàn)代化了,也高智能化了,將“政務”行為精煉化為職務升遷、財務操作,與“義務”、“服務”日益脫節(jié)。但比古人、前人高明的,是一邊以權謀私、搞惡性享樂,而一邊還要善于說或寫“愛民”式的口號或發(fā)言稿。捫心自問的時候,得勢時只是去想自己如何善于“抓住機遇”;倒臺的時候也只是想到了自己的委屈,或“意外地倒了霉”。如此“官心”,捫來捫去也捫不出一點對國的忠心和對民的愛心。
而良心。這是需要任何人要問問自己的,它牽涉到每一個人。有些人連起碼的道德都沒有,還配做人嗎?對父母態(tài)度惡劣,對朋友爾虞我詐,對工作隨便應付,對社會冷漠報復。一說話語言就骯臟惡俗,在街頭路角隨意小便,公共場合一點都不注意形象,這類的人都應該捫心自問。如今我們倡導建設和諧社會,對一個人的要求就是做人要以誠待人,不可坑蒙拐騙,事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個做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當然不會不擇手段坑害他人,這樣的人才能取得成功。獲得好人緣。
是的,我們都應該捫心自問。這占用不了太多時間,比如每晚臨睡之前,躺在床上捫心自問。這能讓我們警醒,讓我們接近真實。心的質量若是太假太差,許多事都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
編輯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