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孟
摘要:正確處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應當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正確的處理好教學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盲目地生搬硬套教學理論必將事倍功半,沒有理論的教學實踐也必然收效甚微,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理論與實際相互聯系的各種條件。
關鍵詞:實踐 理論 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157-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正確的處理好教學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需要,也是兒童認識活動的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是書本知識,是間接經驗,是前人長期實踐的總結,是人類已知的真理。而兒童對基礎知識、理論的掌握,應以一定的感生認識或直接經驗為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從教材特點出發(fā),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從感性到理性,把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結合起來,使之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理論。
理論聯系實際,又是兒童學習語文所要求的。語言文字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載體。兒童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認識客觀事物。反過來說,對客觀事物有了較深的認識,理解語言文字的程度也就相應加深。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必須引導兒童聯系認識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在認識事理的訓練中要密切聯系所學的語言文字。同時,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就必須加強實際訓練,特別是指導兒童靈活地運用于實踐,真正把語文學好、用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筆者認為當前應該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 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學生學習的知識主要是反映在書本上的間接知識,無疑這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不意味著可以輕視生活實踐。否則,學生學到的知識是不完全的。當前,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方面還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只重視書本知識,忽視生活實際,從而出現死記硬背、高分低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知道,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實踐,并反映著生活實踐和人的主觀態(tài)度。正由于這樣,語文教學不能離開生活實踐,不能把眼睛只盯在語言文字上,而要在字詞句段篇的學習和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逐步地去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并且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使其產生改造世界的愿望,成長為一代新人。
教學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F行小學課本選有不少名家名作,有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對學生比較陌生,要想讓學生深入理解,與作者思想感情發(fā)生共鳴,就必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一位教師教老舍的《養(yǎng)花》一文,學生很難體會到作者愛花之甚的思想感情,因而學生指出:“菊花被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真能那樣嗎?是不是采用了夸張的寫法?”于是,這位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尋找與文中內容相似的經歷,通過“入情”媒介,借以體會作者的感情。如有的聯系自己精心飼養(yǎng)的美麗鴿子死去的悲痛心情;有的聯系自己心愛的航模小飛機被弄壞時的惋惜之情。“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來”。學生的思想入了境,也入了情,老舍這篇名作發(fā)揮出它應有的感染力。同時也使學生學到了聯系生活實際的學習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
教學實踐還充分證明,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必須指導學生讀好有字的書和無字的書。讀好有字的書,就要上好閱讀課。讀好無字的書,就要豐富兒童的生活,經常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增加生活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
2 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活動相結合
課堂教學和課外、校外活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課堂教學能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并對課外、校外活動起著指導作用,因而它還是我們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而課外、校外活動,能使學生擴大知識面,增加實際經驗,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智力背景。正由于這樣,在教育要實現“三個面向”的戰(zhàn)略思想指導下,為了適應新的進代發(fā)展的需要,不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在素質教育教學中,建立了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內外相結合的新的教學體系,把集體教學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促進人才的培養(yǎng)。
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校外活動結合起來,必須改革課堂教學。小學生的精力有限,何況當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很重,不改革課堂教學,課外、校外活動就很難開展起來。怎樣改革課堂教學呢?就語文教學來說,一是教材內容要精簡。新的大綱已降低了難度,減少了識字量,為教學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二是要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正確處理四方面關系: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能的關系;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的關系。三是改進教學方法。要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等等。四是要改革考試制度和方法。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就為開展課外、校外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
怎樣開展課外、校外活動呢?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不少教師已經形成了開展課外、校外活動有效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一是加強課外閱讀引導,與課內學生相配合,廣泛開展讀書讀報活動。二是進行課外習作指導。教師根據課內學生的要求,有目的指導學生課外觀察與寫作。三是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諸如開展興趣小組、文藝晚會等活動。四是開展校外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到校外去訪問、參觀,開展社會調查等。
3 學與用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切實培養(yǎng)和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也應當重視訓練學生使用書本上的知識,使讀書和使用結合起來。農村小學,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農村實際,增加農村常用字、常用應用文的教學,教會學生寫借條、收條、合同、廣告、書信等,使學習和應用緊密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走進新課程。完成素質教育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