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部長來訪 溫情中的戰(zhàn)略較量
美中雙贏才是全球化的勝利,彼此拆臺腳,只能是雙輸,
而全球化運動也會因此遭挫
丁果
中美解凍37年、建交30年來罕見的歷史性照片——美國奧巴馬政府中的華人三杰:商務部長駱家輝、能源部長朱棣文、白宮內閣秘書盧沛寧,在獲得中國總理溫家寶接見后,笑容滿面,并排走出中南海紫光閣,這顯示美中的外交角力進入了軟性的、溫情的階段。這是好事,是周恩來總理與基辛格交往時難以想象的情景,但也對中國隱藏著更為艱巨的挑戰(zhàn)。
應該怎樣評價這次罕見的美國華裔部長的連袂訪華?
訪問的成功,其實早已隱含在這次訪問的時機選擇之上,部長的來訪,正好與新疆騷亂風波相遭遇。根據(jù)以往的歷史經(jīng)驗,當中國遭遇內部危機時,美國當局非但不會派高層主動訪華,甚至還會延后中國高官的來訪,目的就是防止中國“轉移矛盾”,讓中國自己去忙亂一陣子,在美國看來,中國的任何亂象,都是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因此,這兩位華人部長的高調訪問,大有給中國解圍的味道。理由何在?
很清楚,美國雖然在反恐問題上有雙重標準,對疆獨組織和基地組織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關閉關塔那摩灣軍事監(jiān)獄時,故意不遣返東突恐怖主義嫌犯到中國,出巨資安頓他們在其他國家,無非還是要給中國添麻煩。但是,這次新疆騷亂的殘酷性和境外勢力的操控,也讓美國看到,伊斯蘭激進組織已經(jīng)成功地把東突網(wǎng)羅進全球恐怖主義的勢力范圍,中國面臨的危機與美國面臨的危機有相似之處,如果美中關系處理得當,就可以把中國進一步納入全球反恐的戰(zhàn)略范圍。
事實上,當中國獲得伊拉克的石油開發(fā)權,成為伊拉克戰(zhàn)爭的受益者,基地組織已注定將中國視為敵人。新疆騷亂發(fā)生后,基地組織如獲至寶,其非洲支部明確提出要攻擊中國在阿爾及利亞的勞工和石油設施。
當然,駱家輝和朱棣文雖然是海外杰出華人,但他們代表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一如駱家輝所言,“我為中國血統(tǒng)感到驕傲,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代表的是美國,美國總統(tǒng),美國人民?!瘪樇逸x和朱棣文這次商貿環(huán)保之旅,時機上對中國有雪中送炭的感覺,但課題上卻有著美國的迫切需求,因為他們要說服北京贊同奧巴馬的環(huán)保政策和能源氣候戰(zhàn)略,并為奧巴馬的11月訪華奠定實質成果。能源政策和環(huán)保的政治遺產,是奧巴馬想美國留名、世界留名的主要目標。
不用諱言,由于同美國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中國對美國催促其采用大幅度的環(huán)保政策,疑慮很深。兩個主要的問題是:一為減少排廢指標;二為同意美國征收碳關稅。其實,在之前的八國峰會中,發(fā)達國家提出了新的減排目標,中國和印度明確拒絕,最近希拉里訪問印度再遭拒絕;而朱棣文提出如果其他國家沒有實施氣體強制減排措施,那么美國將征收碳關稅,有助于避免使美國制造業(yè)處于不公平的競爭狀態(tài)。但中國也是強力反彈,指美國的“碳關稅”違反世貿組織的公平交易原則。 中美之間的這個環(huán)保結,很難因為兩位華裔部長的盛情訪問、北京的盛情接待,而化為烏有。
那中美之間在這個議題上有沒有解,應該如何解?
有一個解套思路。那就是,美國在東突和疆獨問題上轉變思路,在全球反恐的大戰(zhàn)略前提下,放棄雙重標準,與中國合作共同對付分裂主義、恐怖主義等三股勢力,放棄支持任何與疆獨、東突有密切關系的組織。這樣一來,不僅中美戰(zhàn)略關系會加強,也可緩和中國在這方面承受的巨大壓力與資源付出,使中國在國家安全穩(wěn)定的基礎上,拿出更多資源支持環(huán)保事業(yè),同時也和美國達成合作共識,為奧巴馬主導的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氣候環(huán)保峰會奠定成功基礎。
國際形勢發(fā)展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美中雙贏才是全球化的勝利,美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吃掉另外一方,彼此對抗,彼此拆臺腳,只能是雙輸,而全球化運動也會因此遭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