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杰
5·12汶川大地震已經(jīng)過去一周年了。
5·12作為一個時間符號,只是漫漫時間長河里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但是我們?yōu)榇藚s永遠地記住了它,記住了這一天的14點28分,記住了中國的汶川,記住了這個一滴眼淚就能把他全部覆蓋的小地方,其實我們都要感謝這個通訊十分發(fā)達的社會,汶川大地震的信息在一瞬間就傳遍了整個世界,這是一次全世界都為之動容的特大災難。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地震的概念仿佛還比較的遙遠和模糊,瞬間的山崩地裂,瞬間的物是人非,山含悲,河含淚,舉國同哀,全人類共嘆,就是這個瞬間,讓這一天的所有事都成為永遠的銘記。
相信經(jīng)過了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洗禮的人,都會將這個日子永遠地銘記,相信參加救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民兵、志愿者以及其他的救援組織,都會將這個日子銘記,相信通過各種媒體、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和知曉這次大地震的人們都會將這個日子永遠銘記。
需要銘記的日子太多了,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日子有這樣的震憾力,讓我們永遠地銘記。
大地震的能量太大了,瞬間波及了整個四川,波及到了整個中國,甚至波及到了我們的臨國,這瞬間發(fā)生的事讓所有的人都猝不及防,面對這瞬間發(fā)生的變故,我們?nèi)祟愶@得是多么的無助和渺小,然而接著發(fā)生的援救行動又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團結與互助,認識到了人類面對重大災難事故那種無尚的勇氣與行為的崇高。
讓我們含淚記住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我們只能感嘆我們手中筆的無力。是啊,怎么能忘記胡錦濤總書記站在災后廢墟上那凝重的表情,怎么能忘記總書記在災區(qū)手持話筒鼓勵人們戰(zhàn)勝困難的聲音,怎么能忘記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的溫家寶總理那忙碌的身影,怎么能忘記總理在現(xiàn)場面對廢墟中的災民那焦急的身影和沙啞的聲音,怎么能忘記總理在余震不斷的現(xiàn)場連夜召集的救援會議,怎么能忘記被救小朋友面對總理的那一純樸的敬禮;忘記,永遠也無法忘卻的記憶,怎么能忘記災區(qū)的那幅幅殘垣斷壁的慘景,怎么能忘記那點起的一盞盞祈福燭光,怎么能忘記廢墟下用手電筒讀書的光亮,怎么能忘記被救出男孩想喝可樂的樂觀心態(tài),怎么能忘記小林浩在地震之中奮不顧身勇救同學的場景,怎么能忘記在地震廢墟中拾撿課本的同學,怎么能忘記救援官兵們面對余震和塌方的危險奮勇奔赴災區(qū)的情景,怎么能忘記夜以繼日不顧自身安危奮戰(zhàn)在廢墟上的救援隊伍,怎么能忘記災區(qū)人民奮起自救的感人場面,怎么能忘記世界人民那一聲聲親切的問候,怎么能忘記世界人民在中國人民面臨重大災難面前無私的援助,怎么能忘記世界人民用愛心匯集的那一股股力量,怎么能忘記,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最難忘記的。
曾經(jīng)以為會忘記,但是越想忘記的,卻是永遠也難忘記的。
汶川大地震帶給我們的災難就是最難忘記的,也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
記住大地震中發(fā)生的一切,實際也是對地震遇難者的一種最好的懷念,同時也是給予生者生存下去的一種極大鼓勵。
當我靜靜地坐在電腦面前寫這篇文章時,大地震中那一幕幕感人的場面還如電影一般在我的腦中清晰地一一閃現(xiàn),令我的手指都還在顫抖不已,眼前不禁模糊起來,是啊,從我們所經(jīng)歷的生活中,還沒有出現(xiàn)那樣感人的場面。
2008年,世界和中國讓我們記住的事情太多了,但沒有任何一件事有如此的魔力讓我們記得這樣的清晰,記得如此的心疼,記得如此的難受,也許再過幾十年,當我們再下輩問起我們時,我們肯定還能夠清晰敘述當時的情景,告訴他們當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余震持續(xù)的時間很長,就是現(xiàn)在還偶爾能感受到一兩次余震,盡管余震的余威已減,但是仍然在提醒我們要時刻記住5·12這個日子。
記住應該記住的東西,忘卻應該忘卻的東西,勇敢面對新的生活,才是我們生活的準則。
只要人在,希望就在。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qū)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