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慕
從幾千年前人類經濟活動中樸素的借貸行為的出現(xiàn),到400年前世界第一家股份制企業(yè)東印度公司的成立所催生的股票及股票交易行為的誕生,再到此后日趨系統(tǒng)、復雜的金融行業(yè)性的成長與成熟,作為社會分工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深化、細化與專業(yè)化的產物,無人能否定金融業(yè)存在的合理性,其作為產業(yè)價值鏈上游的重要一環(huán),有助于將社會閑散資金“聚沙成塔”,作為再投資資本,來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充裕的物質財富提供資金保證,有著積極、正面的價值。但從讀懂金融的那一刻起,有多少人會回歸本源來思考和探討金融問題?客觀而言,金融本質上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和使用價值,金融本身絕不應是人類經濟行為的中心!
在4萬億投資內需的拉動下,國內不少專家學者都非常樂觀地紛紛表示,受國際金融海嘯沖擊的國民經濟下行危機已經見底,即將迎來復蘇,甚至還有人擔憂起謹防下一階段經濟刺激過熱后的通脹壓力。
但是,筆者認為,年內國民經濟能否達到有關媒體報道的9茗的增幅,現(xiàn)在看來仍撲朔迷離,盡管,最新公布的工業(yè)增加值指標增長強勁,但最新發(fā)布的5月份cPI指數(shù)仍連續(xù)負增長,國內市場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效能不足,GDP的回溫主要依賴于政府主導下的投資需求的拉動。退一步講,就算數(shù)據上增幅實現(xiàn)了,其結構和內涵也是粗放式的、低水平的,甚至是泡沫化的,突出反映在兩大方面:一方面,這4萬億投資的受益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yè),對廣大中小民營企業(yè)而言,實則很難分到一杯羹;另一方面,廣大民營企業(yè)個體雖小,但總體卻貢獻著國民經濟50%的GDP,并解決全國70%的就業(yè)問題,當前,面上來看,民營企業(yè)在投資拉動下的獲益性成長有限,就業(yè)、收入等民生問題如何得到有效緩解?
其實,綜觀全球經濟形勢,主要發(fā)達經濟體還都深陷囹圄,中國作為全球化下世界制造業(yè)中心和產業(yè)鏈上的重要一環(huán),又如何能真正獨善其身?相反,倒是金融海嘯的危機效應還在繼續(xù)滲透到我們經濟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領域,西方經濟的泡沫之殤正以極具戲劇性的方式試圖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尋得繼續(xù)寄生的“王道樂土”。
就個人來講,筆者從業(yè)二十多年來,始終對“現(xiàn)金為王”、“現(xiàn)貨為王”的理念根深蒂固,對股票、期貨、證券等從不感冒,這在很多業(yè)界朋友眼里或許是有些偏執(zhí)了。但是,在筆者看來,金融唯一的功能僅在于:通過對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調配與組合,為能永續(xù)提升人類的物質、精神生活提供幫助。
在此,筆者謹以此文呼吁,不論是官方、學界還是業(yè)界,對這場危機禍根的思考與反思,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停下來。金融,這個曾一度讓無數(shù)精英趨之若鶩的領域到底有著怎樣的價值利基?這場由少數(shù)人玩轉的虛擬經濟的崩潰緣何對全球實體經濟的沖擊如此之大?作為經濟范疇的一個子系統(tǒng),金融,這個“不是東西的經濟”又為何屢屢有悖經濟活動的本質,害苦全人類?
于社會民眾,教唆大眾掏空昨天、揮霍今天、透支明天
作為一種經濟形態(tài),股份制、市場行為這些本沒有什么意識形態(tài)上的差異,甚至從歷史辯證的角度講,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的優(yōu)越性不容抹殺,數(shù)百年來,巨大的物質文明的建設,推動著人類社會跨越了幾千年的積累,并加速前行。但是,筆者想說的是,也正是在資本主義機器的開動下,在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的欲望的唆使下,屈指幾百年,人類已經把地球積累了數(shù)以億年的財富資源全掏了出來:石油、煤炭、礦石……
然而,更為可怕的是,這個欲望儼然是無底的,耗完昨天耗明天,于是,有人想到用未來押注豪賭今天、創(chuàng)立并借助虛擬的符號財富透支未來換來今天的揮霍與享受。股份制不是生而有之,資本主義創(chuàng)立了股份制、股票和股票交易的游戲規(guī)則,這應算是現(xiàn)代金融業(yè)在專業(yè)范疇的最初形態(tài)了。
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梁漱溟先生在東西方文明的比較研究中就直言,資本主義的這種文明創(chuàng)造范式是不會久遠的。今天,筆者在此姑且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何去何從做評判,而就成長于資本主義、混跡于世界經濟領域的金融業(yè)而言,其投機巧取,拿未來賭今天,卻將風險和財富垃圾留給子孫后代去消化、承擔,要命的是,這一貪婪的本性已經超越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金融業(yè)照樣掩蓋不了其存在、發(fā)展的“原罪”!
好在中國老百姓大部分都還保留著對貧窮的深切記憶,翻身致富,有機會被“金融”洗禮和改變的歷史也不過就是最近的二十來年,人們骨子里那種“人無百歲常懷千年憂”的思想,對今天的消費觀、收入觀、財富觀等等都還起著相對較為保守的作用。這里,筆者還記得媒體的一則報道:中國人每賺取1元錢的時候,平均最起碼要為“明天”儲蓄0.25元,而相比較而言,美國人在每賺取1美元之前,平均已經花出去1.03美元!入不敷出,并且是提前消費!這種截然不同的數(shù)據對比,形象地反映了中美兩國老百姓的消費觀,和受金融業(yè)危機的迫害程度。如果回歸引發(fā)這輪金融海嘯的“次貸危機”來看,這種差異更將被放大,譬如說,過去,中國普通工薪階層,一般是攢了一輩子終于攢夠一筆積蓄供子孫后輩買房置辦家業(yè)了,而美國的普通工薪階層,一般是還了一輩子貸款,終于在臨終前將自己居住的房屋的債務還清了。
事實證明,在這次金融海嘯的危機>中擊下,中國除外向型經濟受影響嚴重外,整體經濟的基本面能相對能巋然不動,要感謝中國百姓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念。
于經濟生態(tài),以債務拉動經濟,催生并推高實體經濟的泡沫化繁榮
這次的金融海嘯可以說是全球化時代第一次從世界經濟的中心爆發(fā)的危機,是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峙格局結束后,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遇到的最深刻、最具破壞性的挑戰(zhàn)。現(xiàn)在看來,盡管這場危機遠沒有結束,但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這場涉及制度、理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危機,已經促使人們開始反思過去幾十年來一直盛行的新自由經濟理論。
事實上,早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前后,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就應該遭遇大蕭條,然而,就在美元的霸權地位行將不再的時候,接踵而至的兩次石油危機,魔鬼扮天使般地救贖了世界經濟,卻再次成就了美元國際結算硬通貨的地位。從這一意義上講,“歐佩克”是美元走向今天的始作俑者,其將美元確定為國際石油市場唯一的計價和結算貨幣,使得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所確立的美元地位不僅未被撼動,相反讓美元發(fā)行失去了黃金的約束而變得徹底地肆無忌憚——美國債務經濟模式開始起步。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債務經濟模式主要是美國(準確地講是美元)在唱獨角戲,支撐這經濟模式有幾大因:第一,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在實力上成了一家獨大的超級大國,單極世界格局形成;第二,作為霸權貨幣,美元成了世界貿易結算的硬通貨;第三,華爾街、紐約、拉斯達克等,這些世界金融交易中心的形成,成就了美國金融證券市場對世界資金流的巨大匯聚效應;第四,美國政府極度狹隘、自私的本位主義,濫印美元、濫發(fā)國債,利用符號財富的“信用貨
幣”效應,換取世界的有形商品和資源。
在此基礎之上,美國在新自由經濟理論的武裝下,推動著由自己一手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的所謂經濟全球化,大搞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資本流動自由化等等經濟殖民與掠奪,將一般性商品生產企業(yè)轉移到勞動力成本低、資源價格低、環(huán)境成本低的國家,自己只要輕松地印印美元、發(fā)發(fā)國債就可以購買世界了。
當然,美國這樣的債務經濟模式是風險極高的,當有一天,世界各國不愿意持有美元儲備,拋售美元,放棄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則美元將面臨崩潰,美國債務經濟模式會像很多嚴重泡沫化的實體經濟一樣土崩瓦解、走向破產。對這輪危機的出路而言,美國自然不可能接受國家經濟走向破產,現(xiàn)實的路徑是,美國仍然要謀求美元的強勢地位,使得債務經濟模式可以繼續(xù)延續(xù),同時也為經濟改革特別是金融業(yè)的轉型贏得寶貴時間。
筆者要重點強調的是,在美國債務經濟模式巨大泡沫的另一面,國內的經濟生態(tài),不論是股票債券經濟,還是實體經濟,這種泡沫化繁榮的現(xiàn)象也正日趨嚴重。其實,美國這場危機表面看是虛擬經濟的過錯,但事實上,虛擬經濟本身不能是個錯,虛擬經濟嚴重泡沫化后的破滅,才是這場危機之殤的深層次原因。所以,虛擬經濟的發(fā)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但是,2006年、2007年邁起的新一輪資產價格即股價和房價卻上漲過快,導致國民經濟已經產生嚴重的泡沫成分,在這輪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除了外向型經濟的下行對國民經濟影響很大外,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嚴重沖擊也是一大禍源,而退一步講,就外向型經濟本身,過去幾年高速的出口增長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全球的經濟泡沫所推高的。
于社會創(chuàng)富理念,誘導社會走上貪婪、投機、不勞而獲的海盜邏輯
提及海盜,大家一定會想到經常出沒于亞丁灣的索馬里海盜,他們遭人唾棄,被現(xiàn)代人視為野蠻、掠奪成性的寄生蟲,無法無天的亡命之徒。相對地,金融資本家常被視作是財富的化身、社會的精英,是將資源配置到最應幫助的企業(yè)以提升生產力的人士。但很多時候,兩者間的差異其實沒有這么大!筆者認為,本質上講,兩者的財富邏輯是一樣的:巧取豪奪。只不過,對金融資本家而言,所用“武器”不是槍炮彈藥,而是在貪婪的欲望驅使下,用了投機、賭博、低買高賣等等所謂的金融財技。
看看我們的股市吧,筆者說過,從不否認股票存在的正面價值,但是,在人的貪婪欲望面前,一切都是被扭曲的。股市價格的漲跌有多少是基于股票背后產業(yè)經營績效的優(yōu)劣?其實,看透了很簡單,世界范圍內的主要證券市場的市值早已被嚴重高估,沒有投資者指望得上股票分紅的收益,而是將所有希望寄托在股票價格上漲的預期上。股票價格總是在人們的貪婪中做高,而在人們的恐懼中下跌。證券市場正逐漸演變成了一個以“賭”為主要形式的巧取豪奪的名利場。
不僅如此,這種貪婪的輻射力還正在以極強的穿透力向兩個維度侵襲:一方面,這種貪婪主體正從少數(shù)的金融資本家逐漸向一大批本有著聰明才智的社會精英傳導,在貪婪的欲望驅使下,大批的社會精英甘愿做金融資本家的走狗和幫兇,成為社會的偽精英;另一方面,這種貪婪的對象正從金融行業(yè)等純粹的虛擬經濟領域,蔓延至金融依賴度較高的相關產業(yè),諸如房地產、汽車等。
于市場價值體系的構建與運行,嚴重扭曲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
對虛擬經濟而言,其價值創(chuàng)造的定義早就超出了傳統(tǒng)經典經濟學理論所認知的“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范疇,在這種非典型價值創(chuàng)造定義下,其內涵是貪婪+金融財技的杠桿效應+貨幣的數(shù)字游戲+賭博的心理。
比如,這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幕后推手,常常設計和“濫用”金融衍生品,拉長金融交易鏈條,人為創(chuàng)造出更長的投機戰(zhàn)線。以美國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為例,“兩房”購買商業(yè)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上市流通,吸引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而投行則利用所謂的金融財技,再將其進行分割、打包、兜售。這樣一來,最初的一元錢貸款可以被放大為幾元、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金融衍生產品,如此這般,幕后黑手們即可通過這等方式賺錢、“生錢”,最終,以至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價值,而是期待下一個“財富大傻”買下這朵泡沫化的財富之花。
殊不知,這終究是有價格而沒有使用價值的游戲,不是真正物質財富的增長。長此以往,實體經濟受害,必將摧毀市場的價值體系,阻隔市場經濟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
結語
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被扭曲了,人類的基本價值又何在?在貪婪的驅使下,人類社會大有變得到處不講良心道德的社會,我們真的有必要回歸并好好思考一下,人類經濟行為的本質目的到底是什么?個人理解是,人類作為一種特殊的動物群體,我們區(qū)別其他動物,我們是一種社會群體的動物,我們發(fā)生經濟行為最重要的本質目的就是讓我們這個群體,其范圍可能是一個家庭,一個公司,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能夠在物質、精神方面享受到更大的富庶、愉悅與發(fā)展,并且是有序的、和諧的。也就是經濟應該讓人類在物質上、精神上越來越發(fā)展,越來越愉悅,一種和諧的、可持續(xù)消費和感受的幸福感。
所以,我們要向制造業(yè)的英雄致敬,筆者最認同的就是那些能夠通過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創(chuàng)造人們可以感知的服務,感知的精神方面的愉悅,這樣的產業(yè)是人類永續(xù)可以發(fā)展的。我們的房地產商把磚頭、水泥變成了人類可以住的巢窩;小肥羊把肉變成美味:慈銘查出我們的身體哪有?。欢鯛柖嗨拱蜒蛎幚硪院蟠┑饺松砩?,保暖又漂亮等等,這是財富創(chuàng)造。
相比之下,金融業(yè)作為社會化產業(yè)價值鏈上的重要一環(huán),可以調配資源,促使實體產業(yè)發(fā)展得更快。但我們切不能過分夸大金融業(yè)的價值和在產業(yè)價值鏈上的位勢,這次金融海嘯的危機教育其實是更加揭示了實體經濟的價值,作為制造業(yè)大國,中國還要立足于實業(yè),我們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模式應該遠離(或者說最起碼應該是適度的)債務和赤字,以資本的積累而不是泡沫化帶動投資增長、以自身消費需求的增長拉動經濟發(fā)展才是可健康持續(xù)的,這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