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啟
“山寨”——我們的身邊有了你
“今天,你山寨了嗎?”幾乎可以作為一種流行語了。時下,一個非常流行的關鍵詞——“山寨”備受關注,由此而引發(fā)的“山寨”事件備受關注。一時間“山寨”一詞鋪天蓋地,“雷”人無數,“山寨現象”似乎成了一種時尚、一種流行、一種“品牌文化”。從最初的“山寨手機”、“山寨數碼相機”到“山寨食品”、“山寨服裝”、“山寨藥品”、“山寨T恤”,并且還出現了“山寨歌曲”“山寨電視劇”、“山寨電影”、“山寨晚會”,甚至“山寨明星”紛紛出爐,由此而衍生出了“山寨文化”,“山寨”迅速從經濟行為轉而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有人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座萬座山寨開”的“山寨”的語句來評論山寨文化的洶涌之勢。不知不覺中,似乎我們的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背后都有了“山寨版”,“山寨”在報紙、新聞中頻頻出現。
“山寨”一詞,源自粵語,原指那些沒有牌照、難入正規(guī)渠道的小廠家、小作坊。其主要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通過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機、數碼產品、游戲機等不同領域。以快速模仿和復制為主要特征的“山寨現象”在國內迅速升溫并傳播開來,有人戲稱,“山寨產品”正引領人們邁入“山寨時代”。
“山寨手機”引發(fā)的“山寨原因”
以“山寨手機”為代表的“山寨產品”,銷售紛紛火爆,正規(guī)廠商反而節(jié)節(jié)敗退。從2006年山寨手機大舉入侵以來,國產手機的份額逐年下滑,尤其是在過去曾經輝煌的三、四、五線市場,國產手機的競爭力也在不斷下滑。而造成山寨這種什么造型都造的出來的原因更簡單了,山寨場子根本不需要市場定位,用不著替自己的產品負責,他要管的只是把手機數量造的多,什么東西都要多,聲音要響,屏幕要大,待機時間要長,甚至攝像頭也要多,喇叭也要多,而質量,制造工藝,手感他們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因為會買山寨的人沒有幾個會對手感、機身、質量要求太高。再加上手機這些東西大部分沒有外觀專利,也成了各山寨要模仿的對象。
但是如果根據主要部分相近、整體印象相似、一般購買者以普通注意力會發(fā)生誤認等綜合因素判斷,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山寨產品”有侵權之嫌,如所謂的“NOKLA”手機、“可口可樂”飲料、“康師傅”食品等,這是違法行為,屬利益驅動下的明知故犯,需要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打擊。
“山寨產品”銷售火爆也說明正規(guī)廠商在中低端市場空間內,產品是缺位的。因為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有勝于無”,“山寨產品”價格低廉而且有的也很好用,所以消費者才肯買。大肆的模仿再加上很好地滿足了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要求面子的虛榮心,這個才是山寨真正這么流行的真正原因。
演繹逆主流的另類時尚
山寨這個詞,從一開始出現就有強烈的體制外色彩。它本身就是一群社會成員,出于種種目的,和現有秩序對抗,在某些深山大湖中建立的根據地。山寨的發(fā)展方向完全取決于其價值取向。表現在經濟領域,如果沒有工商注冊,如果在別的企業(yè)的商標下出售自己的產品,那就是假冒偽劣:如果是沒有侵犯其他企業(yè)的權利,那就是企業(yè)家精神就是創(chuàng)業(yè)。
山寨產品雖然不能與名牌精品媲美,但它面向了大眾消費者,當所謂的“名牌”高高在上時,山寨產品正好彌補了大多數人的囊中羞澀,山寨產品幾乎擁有精品“名牌”的所有功能,而價格極其低廉,讓消費者享受高科技的同時,又享受到了實用價值的最大化。山寨是相對“主流”而言的,但“山寨”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有超越和創(chuàng)新。
山寨產品的物美價廉,以及對主流壟斷市場的沖擊,不僅是“山寨”創(chuàng)新與超越的證明,更是驅使主流市場不斷進取的一條不可或缺的“鯰魚”。尤其是由山寨所演繹而出的“山寨文化”,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它是民間創(chuàng)新力量的表現。特別是山寨新聞聯播、山寨明星等,是“山民”利用名牌欄目的名氣和名人的良好社會形象,充滿了調侃式的極具幽默感的方式、語言和感情,反映了民眾通過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達渴望變革方的善良情懷。這無論在山寨產品創(chuàng)造和利益訴求的表達方面,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是民間和諧文化的創(chuàng)新,更是一種另類的時尚。
褒貶不一,論戰(zhàn)中的不同聲音
有許多認可并主張“山寨現象”的消費者認為,山寨產品一定程度上省去了廣告費,這就使其商品成本大大降低,產品自然而然就便宜實惠了。再者,促進了就業(yè),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相關產業(yè)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不得不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同時,滿足了一大部分低收入的消費群體,可以買到非名牌的著名產品。對老百姓來說,也是件好事,人們按自山寨文化之所以大有市場,就是因為它適應了廣大草根階層的消費需求。
由山寨產品而創(chuàng)造出的山寨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民間文化、大眾文化,是不掌握文化話語權的人的自娛自樂,有時也是以戲謔的方式對精英文化的解構和挑戰(zhàn)?!吧秸L”在民間的流行已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創(chuàng)新、群眾智慧的烙印,它在模仿與超越的羊腸小道上一路狂奔,終于闖進了主流文化的視野。
另一類聲音則認為:山寨文化本質上就是擾亂市場秩序,是抄襲文化,盜版侵權,它盜取他人的知識產權,經過組裝、拼湊、貼牌后進入市場,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后,盜版、侵權就更加堂而皇之了。在“山寨幫”的集體狂歡中,是市場秩序的混亂與淪喪,是國家合法稅收被商販的搶劫。山寨一旦文化之后,自然混淆了公眾的價值判斷,好與壞、真與假、美與丑之間的界線就變得模糊了。山寨文化缺乏實質內涵,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真正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產品剛開始時成本相對較高,而山寨成本低,一定程度上就阻礙了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
和諧辯證解決“山寨問題”
“山寨問題”的產生有一定經濟和社會基礎,表現出多元背景下廣泛的利益訴求與博弈,治理和引導不能“一刀切”。相關部門可從以下方面對“山寨產品”生產企業(yè)進行規(guī)范、引導:
1從山寨到自主產權;對于諸多山寨產品和現象,適當調整、降低準入產品檢測費用,引導哪些具備生產能力的企業(yè)由生產“山寨產品”改為走自主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發(fā)展道路,這才是山寨廠商的最終必由之路。
2將“山寨”與“惡搞”區(qū)別對待:山寨”是相對“主流”而言的,“山寨”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有超越和創(chuàng)新?!皭焊恪焙苋菀拙捅徽`導,也就說明“惡搞”這個提法本身就是帶有一種不健康的“惡”的精神狀態(tài)的。兩者要區(qū)別對待,不能混為一談。
3界定清晰,法律出臺;需要相關部門在現有法律法規(guī)基礎上,規(guī)范并出臺明晰的產品質量標準和知識產權標準,用以區(qū)分哪些產品侵犯知識產權,哪些是法律允許的借鑒型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打擊和扶持。如果“山寨產品”工藝好、價格低廉,就應該積極解決它的身份問題。對具備一定生產能力和規(guī)模的廠商,要引導并規(guī)范其生產行為;對于根本不能保障安全生產和相關工藝水平的“作坊式”工廠,應該取締。
4放寬行業(yè)準入標準:地方對生產型企業(yè)有規(guī)定,比如要有一定資金規(guī)模,有自己的工廠,還要有很多強制性的認證。但很多中小企業(yè)達不到這種條件,就導致有規(guī)模有條件的企業(yè)取得到證件,沒有一定規(guī)模但具備生產條件和發(fā)展?jié)摿Φ钠髽I(yè)得不到相關許可,只能搞“地下生產”,制造“山寨產品”。以手機業(yè)為例,要推動由制造向創(chuàng)造發(fā)展,需適當降低標準,不把資金規(guī)模作為準入考核的硬性標準,只要能委托工廠加工,雙方有委托協議,都可以申請入網,都可以檢測產品。
5不斷創(chuàng)新求變;“創(chuàng)新”曾是山寨精神初現時的關鍵詞,而現在山寨產品只剩下越來越赤裸裸、越來越劣質甚至是惡意的抄襲和復制。在此,山寨文化和山寨產品一樣,需要一種創(chuàng)造力和自信心的回歸,在創(chuàng)新求變的基礎上獲得較大發(fā)展。
6山寨自主品牌化;山寨的出現無疑會加快行業(yè)市場洗牌,正規(guī)廠商在山寨機的壓力不僅要把價格做低,還要把質量、服務和品牌做得更好,這樣才能撐下去,而山寨產品也需要走一條自主化品牌之路,從而才能與正規(guī)品牌長久抗衡。
“山寨現象”已完全亮出了時尚特征和時代的符號,它就像一面不能照出本質特征的哈哈鏡,雖然你的身形并不怎么標準,但至少會給人帶來很多快樂與滿足,我們可以將“山寨現象”為契機,因勢利導,在國內加快形成鼓勵大中小企業(yè)等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自主創(chuàng)新制度環(huán)境?!吧秸a品”的出現雖然對正規(guī)行業(yè)形成了一些不利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企業(yè)的利益,但也不是沒有積極意義。因為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相信即會看見,存在即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