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國
新聞是易碎品。但易碎到什么程度,又和媒體的“身體素質(zhì)”有關(guān)。所謂“素質(zhì)”,就是你被替代的概率高不高。很容易被取代,自然就談不上什么“素質(zhì)”了。
感受比較深的是手機報。對我而言,如果是工作日,那么,這期手機報的生命就比較短暫,一般1個小時左右,也就是晨練之后、上班之前,時間大概7點半到8點半。
有時候我在想,自己上班,打開辦公室的門,坐到辦公桌之前,干的第一件事究竟是什么?無數(shù)次無意識的舉動表明:第一個動作,必然是去摁電腦開關(guān)。即便桌子上擺著報紙,第一個動作也是去打開電腦,而不是翻看報紙。這既能表現(xiàn)出電腦在工作中的重要程度超越了報紙;同時,還能體現(xiàn)出報紙的另一個特性:打開電腦總需要點時間,而報紙恰恰可以查缺補漏,隨時翻看,不受時間限制。
網(wǎng)絡(luò)新聞可以刪除,電視新聞一閃而過,它們對受眾享有“時間霸權(quán)”,過期不候。這也是個弱點。對報紙而言,讀者對閱讀時間選擇的自由度,就要大得多。
手機報屬于手機網(wǎng)絡(luò)和報紙的結(jié)合品,毫無疑問,它也秉承了報紙的這一特性:讀者在閱讀時間的選擇上,高度自由。
這時候,另一個大麻煩就產(chǎn)生了。報紙畢竟比較厚,原創(chuàng)報道、深度報道較多,可以彌補“閱讀時間高度自由”這一特性帶來的負面影響。手機報就不一樣了。
就目前來看,它的容量顯然不大可能超越報紙;即便真正進入了3G時代,手機閱讀也有屏幕窄小等先天缺憾?!白x者閱讀的自由度”問題,就成了它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畢竟手機閱讀和在電腦面前的網(wǎng)絡(luò)閱讀具有很高的重合度,因此,對一個經(jīng)常有規(guī)律上網(wǎng)的讀者而言,手機報的生命空間,往往就存在于早上起床到上網(wǎng)之前這段時間。
以我而言,一旦打開電腦,再去看手機報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打開電腦,往往意味著這一期手機報的“死亡”。
從這個角度來說,手機報等媒介的生存空間,更多地存在于一些上網(wǎng)不方便的受眾中間。之所以如此,核心還是因為手機報與電腦網(wǎng)絡(luò)的重合性太強。
更關(guān)鍵的問題在于,這種所謂的“重合”,就內(nèi)容而言,是大圓圈套小圓圈,手機媒體的內(nèi)容能夠被網(wǎng)絡(luò)媒體完全覆蓋。
更進一步說,和電腦相比,手機的唯一長處,是可以移動;僅此而已。這個“唯一”長處,很可能成為它將來長足發(fā)展的瓶頸,除非將其擊碎——創(chuàng)造出更多“長處”。
不管怎樣,媒體對受眾的時間進行“蛋糕化分割”,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個人一天只接觸一種媒體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一個媒體對一個人處于“絕對影響力地位”的時代,也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
很多時候,不少媒體人對這一點似乎還有些漠然。比如,在進行“讀者定位”、確定“虛擬讀者身份”的時候,往往注重了某一類人,而忽視了對“時間段”的爭奪。相比而言,電視似乎在“時間段”上有更清晰的劃分:什么時候是肥皂劇階段,什么時候是動畫片時段,都分得很清楚。
讓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的員工樹立強烈的“時間段意識”,似乎勉為其難。不過,有一條通道是敞開的:傳統(tǒng)媒體工作者必須明白,新媒體沖擊下的觀眾有很強的“時間段”意識;你必須首先培養(yǎng)他在這一時間段的閱讀、觀看意識,然后,才有可能從這一可憐的時間段內(nèi),搶得有限的注意力。
很多時候,根深蒂固的“讀者意識”阻礙了報紙的進步。比如,我們可以自豪地宣稱,我們有幾十萬、上百萬讀者。沒錯,這是事實。但你不要忘了,這上百萬讀者的時間段,已經(jīng)被無數(shù)種媒體分割到了支離破碎的程度。屬于你的媒體時間,或許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困惑:明明有上百萬讀者,廣告反饋為何不佳?貌似精彩的新聞報道,讀者為何視而不見?
每個個體,都有豐富的層次和感受。我們卻一廂情愿,把他們平面化了。
市場復雜多變,甚至無法駕馭,就在這里。
(作者為魯中晨報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