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 程
中國人有一句話,“富不過三代”;英國人也有一句話,“三代人造就一個貴族”。三十年改革的風云變幻之間,已經造就了一個足夠堂皇的富人階層,他們的巨額財產必將在不可抗拒的時間之流中傳遞給繼承人們。孩子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這一切,倘若有良好的教育相伴隨,他們當然是幸福的;倘若沒有獲得良好的教育,面對由富而返貧,甚至因富而犯罪的險境,他們應該怎么辦?
5月7日晚,在杭州文二西路發(fā)生了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事故。肇事者胡斌駕駛三菱跑車狂飆,將年僅25歲的高校畢業(yè)生譚卓從斑馬線撞飛,經搶救無效死亡。目擊者稱,譚卓被撞起5米高,飛出20多米遠。悲劇發(fā)生后,肇事者不以為然,而肇事者同伴更是在現場“攬女嬉鬧、抽煙打趣”,甚至稱要花錢擺平?!疤煊蛊渫?,必先使其狂?!闭厥抡吆蟮寞偪裰e給像譚卓一樣走在路上的普通公民們帶來深重的恐怖之感,但是,更應該感到恐怖的,應該是他們的父母和他們自己。
沉溺于為別人和自己創(chuàng)造恐怖感的魔鬼生活的人,對這一切感到麻木的人,基本人性尚且存在嚴重缺陷,又怎么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貴族?1Bg5年,美國社會學家尼爾森-奧爾德里奇在《老錢:美國富人的精神起源》中提出忠告:富人們應當要求他們的孩子有一種“勇氣、膽識和忠貞,禮貌、謙恭以及公平競賽的社會精神”。在古典時代,孔子教授弟子們的“君子”人格,就是這樣一種內在高貴的道德氣質——智仁勇,信與義,莊敬與謙卑??鬃釉泴iT回答過子貢,“富而不驕”很好,但是不如“富而好禮”。對于頭腦空空的富家子弟,倘若沒有通過良好的教育來培育起他的“好禮”之心,那種自內而外的“不驕”又從何談起呢?
按照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的講法,“禮”是一種柔嫩、敏銳、細致的性情的外在表示。小孩子的初心總是柔嫩細致的,若不能“好禮”,都是父母乃至社會教育的結果。固然,父母兢兢業(yè)業(yè),孩子大手大腳,兩代人之間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父母在三十年來殘酷而艱難的商場搏斗中,早已傷痕累累。粗糲的、冷酷的性情,誰敢說在富人們那里沒有這些負面的心情?當程序不是那樣陽光,當規(guī)則不是那樣合理,富人們似乎難免受到傷害,也很難不傷害別人。在每一次選擇面前,他們甚至不知道需要維持一顆“好禮”的心,因為在他們小時候,“克己復禮”曾是被辱罵和唾棄的難聽話。用低級的生物本能來面對人生挑戰(zhàn),這是心理教育淪喪之后的必然。
喪失一些精神層面的美好,在一些富人心目中,那似乎是必須付出的代價。這是一個負面的精神傳統(tǒng),而且它一定會以扭曲和夸張的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向下一代傳遞。假設父輩們懂得偽裝,懂得在不同的場合戴上不同的面具,懂得為利益而忍耐,孩子們則一定會以實際行為釋放掉他們所壓抑的這些負面心理能量。因為父母在家中一般較少掩飾,粗糲而僵硬的靈魂需要發(fā)泄,因為他們的神情是對孩子們最有力的心理教育。那不僅僅是“富而驕”的教育,那其實是一種恐怖的心理教育:你的天堂就是別人的地獄,反之亦然!因此,當不公正發(fā)生,那只是愿賭服輸的你死我活。這哪里是富人和窮人之間的恐怖?這是人與人之間,甚至人面對自我的時候都難以擺脫的恐怖。
尼爾森·奧爾德里奇說:必須要求“男男女女的繼承人們,心中懷著提升整個國家的信仰,如果不那么做,那將是這個國家的災難”??墒恰袄^承人們”心中懷著的信仰是些什么呢?先不要指望以他們的信仰來“提升整個國家”,因為誰又來首先提升他們的信仰呢?要維系“好禮”的心,要呵護和保存曾經有過的柔和心情,內心中必須有終極意義上的敬畏感。必須知道,生命是有意義的,這種意義并不在于從你死我活的廝殺中搶得一杯羹,而在于將一杯得來不易的羹與他人分享,并因此而感到幸福。古代儒家認為,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自己和其他人都是這個大生命中的一分子,我自己的生命從最根本的意義上并不是獨立的。同情,就是同體而共情。這種對宇宙大生命的敬畏,這種彼此連接的一體感,就是他們本應懷抱的信仰。
“富而好禮”的心理教育,倘若富人沒來得及做,或者沒條件做,社會本身就會以另一種方式去補償。這種補償方式可能會很極端,比如表現為憤怒情緒的過度發(fā)泄,可是那種憤怒的背后是持續(xù)而普遍的傷痛,對那種傷痛的理解本身就構成了對那種憤怒的療愈。其實對于社會心理的基本平衡的維系,富人們承擔著比窮人更多的責任。耶魯大學的校長曾經說:“耶魯大學建在紐黑文這個落后的小城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校里接受美國最好的精英教育的同時,能夠在紐黑文這個貧窮的城市里體察美國最底層的民情,從而感受到一種最深層次的最強烈的沖擊和感觸。這,是學生一生都用之不盡的財富?!闭诶^承或者準備繼承財富的孩子們,你可愿意以尚未完全粗糲化的柔和心情去感受這種“沖擊和感觸”?你可愿意用開放的傾聽、覺察和換位思考去完成一種關于“禮”、生命價值和社會責任的自我教育?如果你愿意,它將拯救你未來的命運。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