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盛世藏古董”,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古董收藏一年熱似一年,電視上的鑒寶節(jié)目收視率非常高。日本人的古董熱比中國來得早,《東京電視臺》每周二的晚上黃金時段有個節(jié)目叫《開運!什么都鑒定團》。聘請專家為擁有古董的人提供真?zhèn)舞b定。這個節(jié)目自1994年開播以來,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收視率。
6月中旬當(dāng)“平和島全國古民具古董祭”在東京舉行時,記者特意前往,想看看日本古董到底什么樣。這個古董市每年五次,此次已經(jīng)是第129屆了。一進到古董市,記者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沒想到“古董市”這么大,幾乎望不到邊,古董店一家挨著一家。這里聚集了全國250多家店,所擺古董、舊民具多達數(shù)十萬件。
對古董已過了狂熱期
日本的古董市遍布全國,幾乎每個月都有。古董商因此也要到處跑。一名古董商說,他一個月要到外面擺攤20多天左右,可見古董需求之大。但是日本人愛古董似乎已經(jīng)過了狂熱期,所以古董市的古董也以生活用品為多。家庭婦女是一支不容忽視的購買隊伍,她們鐘情于古董首飾,并購買成套的漆器、瓷器餐具。據(jù)說日本家庭以年代久遠的餐具上桌待客為榮,并不以舊貨為羞。
一對日本老夫妻同逛舊貨古玩集市已經(jīng)有20多年。丈夫說他父親最愛字畫,但是由于贗品太多,賠了很多錢,到了他這里就變成了搜集日用雜貨。這樣即使買了假的也可以使用,20多年下來,家里堆滿了古董和舊貨,趕上古玩店了。說著,老太太拿出一個剛買的小木椅子,讓我看。同樣的東西如果是新品,數(shù)百日元可以買到,但是老太太卻對這個花了5000日元的木椅贊不絕口,說不用一根釘子,很結(jié)實。
舊貨變古董
記者在古董市邊走邊看,有店主告訴記者,古董市上的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從“拍賣場”買來的,日本全國各地都有古董、舊民具“拍賣場”,古董商去參加競拍,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就“搶下來”,然后再擺到店里,或者拿到集市上來賣。這家店有一個很漂亮的木雕,店主說這是過去木工用的墨盒。因為雕工漂亮,人們會買了在家里當(dāng)作工藝品擺著。被淘汰的勞動工具,現(xiàn)在都成了“古董”。其實,古董商們都認(rèn)為,超過百年以上的東西才能叫真正的古董。
在另一家店,店主野口先生說,他搜集古董也就5年左右。因為喜歡喝酒,開始搜集各個年代的酒杯,漸漸變成了古董商。
淘寶的中國人
畢竟是面向一般大眾的集市,記者大致逛了一圈兒,發(fā)現(xiàn)這里供家庭使用的舊貨占多數(shù),比如舊和服,價格低得出奇。集市上人很多,偶爾可以看到淘寶的中國人。據(jù)專門在日本從事古董經(jīng)營的華人介紹,日本民間有很多中國真品。中國人喜歡的東西,日本人不見得喜歡,所以在日本很便宜的東西拿到中國往往可以賣出大價錢。比如字畫,如果運氣好,可以數(shù)千日元收到一大堆,拿到中國卻可以賣到上百萬日元。看到一位中國男性,先拿出放大鏡仔細(xì)端詳一個雕刻了龍紋的瓶狀物。仔細(xì)把玩后開始和店主砍價。標(biāo)價11萬日元,他居然出5萬到6萬,店主說少8萬不能賣,這名男性走了。還看到一個中國女性想買一個壽司盤子,標(biāo)價7000日元,她居然還價2000日元,一路如此下來,什么都沒買成。日本古董商出價“謊”不大,一般最多有一成可商量,像國內(nèi)攔腰砍一刀的情況在日本是沒有的。
聽日本店主介紹,確實是常有中國人大量收購古玩,而且臺灣來的似乎比大陸來的多。前一陣子,臺灣人到日本大量收購純銀制品,但是最近又少了,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感到古董、舊貨也賣不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