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申 李紅敏
摘要儒家文化向來推崇“和為貴”思想,主張“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提倡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諧與發(fā)展。那么在孔子看來,“和為貴”何以維系?“和而不同”何以可能?人際間如何把握“和為貴”才能“和諧”呢?孔子的人際和諧思想又為當下的我們求得“共贏”的共同發(fā)展給出了怎樣的啟示?本文將對此做簡要的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和為貴和而不同人際和諧
中圖分類號:B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374-01
中國是一個尚“和”的民族。儒家思想無疑是“和”這一民族氣質在文化方面詮釋的經(jīng)典。儒家文化向來推崇“和為貴”的思想,主張“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倡導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諧與發(fā)展。
那么在孔子看來,“和為貴”何以維系?“和而不同”何以可能呢?人際間如何把握“和為貴”才能“和諧”?孔子的人際和諧思想又為當下的我們求得“共贏”的共同發(fā)展給出了怎樣的啟示呢?
一、孔子“和為貴”思想的緣起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論語·學而》)
在孔子看來,社會各等級的秩序要以禮制治之,而行禮的標準則應是以和諧為貴。但這并不意味著,凡事都要以和諧馬首是瞻,或牽強附和而不受禮的約束。換言之,在禮所規(guī)定的等級差別不能被打破的底線之上,社會關系、人際交往一定要以和為貴??鬃舆@個觀點的提出是有著時代背景和現(xiàn)實意義的。奴隸社會時期,社會各階層之間是有著很嚴肅的區(qū)分和對立的,涇渭分明的界限不容有絲毫逾矩。上一階層的人以其禮儀節(jié)文彰顯其身份與地位的顯赫對下?lián)P威耀武;下一階層的人則心懷畏懼地對上惟命是從。但時至春秋,這樣的社會關系已漸現(xiàn)裂痕,子弒父、臣弒君的現(xiàn)象已非鮮事。于是,孔子開始推行“和為貴”說,旨在緩和當時社會各等級之間的矛盾,淡化各方之間的對立本質,使之前穩(wěn)固的社會秩序不致于迅速分崩離析。
孔子強調要以和為本,又要兼顧以禮為器,相輔相成,不可偏頗更不可去一而行??梢?孔子倡行的“和”并非盲目的亡羊補牢,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應時之識。
二、“和而不同”何以可能
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實際上首先闡述的是一種文化觀。其旨在說明君子作為文化的主體承載者可以接受存在差異性的多元文化的共存,并能以一種平和而寬容的心態(tài)接納社會百象與學術紛爭的同時,游走于多元文化之間,既有吸收和傳承,又有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以達到一種文化兼包并蓄的“和諧”狀態(tài)??鬃幼鳛槲幕ト?他對“和而不同”的理解和實踐還是始歸于學術領域的見解與踐行,而后推衍至人際關系以及王道國治的。
“和而不同”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之間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孔子認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眳^(qū)別君子與小人的標準之一就是“和”與“同”原則性表現(xiàn)在二者身上的迥異。原則性與差異是否能統(tǒng)一于認知主體一身,是“和”是否成立的前提和基礎。換言之,唯有善于統(tǒng)一、協(xié)調各種不同意見的分歧,才能形成新意見的趨同,而后終達共識,而決非人云亦云一味附和,這樣的人才是君子;而只會一味盲從的小人則往往沒有自己的見解。
一言以蔽之“和而不同”并非沒有矛盾和斗爭,“不同”是絕對的,“和”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是在廣泛占有“不同”即差異的基礎上全面的認識矛盾,分析、理解、綜合、歸納以找出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多樣性與差異性中去尋求和諧統(tǒng)一?!昂投煌痹谶@里是具有實用主義的特色與辨證思維的合理性的。
三、“人際和諧”的尺度
《論語》中的和諧觀念,我們可以吸取的當首推人際關系的和諧。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每一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這就必然要發(fā)生人際交往。孔子“和為貴”思想落實在人際交往中較比文化治學與興國安邦方面來說更具普遍性和實際意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孔子非常重視人的價值。他把奴隸包括在內的一切人均視為“人”,強調人本位。從這個基點出發(fā),孔子認為“小人”即一般下層民眾也是人,也有獨立的人格,也應受到尊重,所以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本著“和為貴”的原則,孔子要求一切人相互尊重、愛護,并把對家族的親情關系擴展到全社會范圍,把全天下的人都視為自己的親人,要求大家如親人一樣友好相處。
四、孔子“人際和諧”思想在當下的反映
中國今天選擇和諧發(fā)展之路,從過去將利益矛盾引向利益對立、沖突,轉變?yōu)閷⒚芤蚓徍团c化解,倡導求同存異,主張雙贏共存。這種轉變所透現(xiàn)的和與合的精神,可以說是對“和為貴”的人際和諧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
今天,中國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有其特定的時代內容,不過,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思考,今天我們追求和諧發(fā)展,亦可從傳統(tǒng)“和為貴”的思想中汲取許多有益的營養(yǎng)。
當下中國的和諧發(fā)展,其中的一個要義就是追求統(tǒng)籌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注重各種因素的平衡與協(xié)調,兼顧各方利益,平衡各種矛盾。這種辯證發(fā)展觀,與傳統(tǒng)“和”的思想,在精神實質上有其相似與一致性,也可以說是在新的時代對傳統(tǒng)“和為貴”的人際和諧思想的揚棄與發(fā)展。
和諧社會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在于構建誠信友愛,構建基于“以人為本”基礎上的彼此關愛、彼此友善的人際親情與友情。顯然,在這一方面?zhèn)鹘y(tǒng)的“和為貴”的人際和諧思想所包容的仁愛精神,很值得我們思考與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