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仿華
摘 要:自我效能與多元智能評價觀整合下的學生發(fā)展,它有別于傳統(tǒng)學生評價、發(fā)展模式,它基于自我效能與多元智能評價觀,強調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本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管理工作,分析了自我效能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并根據(jù)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討了多元智能評價觀與學生自我效能培養(yǎng)的整合途徑,為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The self-potency and under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appraisal view conformity's student development, it is different with the tradition student assessment, the development model, it based on the self-potency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appraisal view, stressed that the conformity the goal is to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well.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student actual situation, the union supervisory work, has analyzed the self-potency the influence which and the function mechanism develops to the student, and has discussed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appraisal view and the student self-potency raise conformity way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arnestly pointed and the validity provides the new mentality.
關鍵詞:自我效能 多元智能評價觀 學生發(fā)展
Key words:The self-potency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ce appraisal view student develops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157-02
一、整合的原由與意義
在傳統(tǒng)的評價觀指引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逐漸形成低的自我效能感,最終得不到良好的發(fā)展。長此以往,他們在面臨新的問題情景時就會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習得性無能感(Seligmanl,1967),即由于連續(xù)的失敗導致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tài)。
二、自我效能感高低對學生發(fā)展影響的對比分析
本文研究對象為動物科學學院2007級學生,現(xiàn)為大學二年級學生,于2008年11月1日發(fā)放問卷210份,回收205份,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為97.6%。研究工具采用SPSS11.0進行處理和分析。
自我效能感從形式上可以分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
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展開自我效能感高低對學生發(fā)展影響的對比分析,主要采用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的方法,縱向主要是比較**學院2007級學生從大一到大二的轉變,橫向主要是比較動物科學學院2007級學生之間的內部差異。
(一)自我認識方面
下面主要從專業(yè)思想轉變、學習動力差異、奮斗目標變化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表一:專業(yè)了情況比較
從表一數(shù)據(jù)來看,動物科學學院2007級學生在經(jīng)過在校一年的學習,在專業(yè)思想方面發(fā)生了轉變。大一時,由于自己所學專業(yè)較為冷門,加之對所學專業(yè)不甚了解,一部分學生對自己專業(yè)產生了不滿情緒,引發(fā)心理沖突,有的學生甚至要求轉專業(yè)。從他們大二的情況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專業(yè)的了解。
表二:專業(yè)滿意度情況比較
從表二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二對專業(yè)滿意的比率反而下降了,而持基本滿意的比率上升到45.4%,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根據(jù)本人平時的觀察加上事后與學生訪談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大學生有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但缺乏穩(wěn)定的現(xiàn)實性,他們不斷描繪理想的自我和未來,對前途充滿信心,但對大學階段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未來的坎坷估計不足,他們大都躊躇滿志,主觀評價過高,并愿意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付諸努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問題也隨之增多。進入二年級以后,他們加深了對專業(yè)的了解,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自己,根據(jù)社會和集體思想行為的要求與輿論,參照自己從各方面所接觸到的各種思想行為進行獨立思考,不斷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思想言行。他們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評價傾向于客觀化和成熟化,能注意從實際出發(fā),恰當?shù)毓烙嬜约?。由于大學學習、生活的經(jīng)歷,他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存在差距,一年級時的優(yōu)越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重新定位。同時,對大學階段課程學習的不適應、與他人比較的差距和近來金融危機對市場及就業(yè)前景的影響,也對他們的學習、擇業(yè)自我效能及各方面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二)自我體驗方面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特定任務或應付某種情景的自我判斷。如果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切合自身實際,顯得陽光而充滿自信,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學習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學習成績就很突出,自我效能就能進一步提升。
1、學習滿意度
表三:對知識結構的滿意情況
表四:對學習成績的滿意情況
從表三、表四的數(shù)據(jù)顯示,動物科學學院2007級學生對于自己目前的知識結構的滿意度不是很高,還認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自己的成績還是基本滿意的。訪談中了解到:很多學生還是非常注重學業(yè)的,他們無法接受自己成績不良的事實,更有甚者認為自己在大學里受到的第一次打擊是某門功課考試成績不及格。其實,只要對學習具有正確的態(tài)度,認為學習對自己求知上進有很大幫助、學習能使人成才、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等,這會促使學生愿學和樂學,從而產生學習效能感的最初萌芽。在教師和家長的點撥下,這種萌芽狀態(tài)的學習效能感最終會成長為較高的學習效能感。
2、人際關系
表五:與同學相處情況
對表五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來看:大部分同學之間相處比較融洽,但與宿舍同學與班級同學相處還是存在差異的,絕大部分同學與宿舍同學的感情更為深厚,能與班級大部分同學關系很好的同學中,學生干部占了很大比率。對于在校學生,同學之間的關系是主要人際關系,由于年齡相近和心理環(huán)境相近,同學之間容易互相感染。一個團結互助的同學關系,可以發(fā)揮群體效應、取長補短,形成健康的班級學習氣氛,發(fā)展群體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應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學會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體會到他人的支持和關愛。
三、多元智能評價觀與學生自我效能培養(yǎng)的整合途徑
大學二年級是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轉折期,他們面臨的挫折和困難不斷增加,此時專業(yè)知識剛剛接觸,沒有形成扎實的知識結構及個性化的能力優(yōu)勢,使他們對于未來缺乏信心,感到迷茫,自我效能感降低。那么如何根據(jù)大學二年級生的特點,制定相應措施,促進其健康發(fā)展呢?
(一)心理牽引——靜心樂學
前文分析提到學生思想政治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有一部分學生辨別力差,急功近利等。如果學生能夠給自己一個恰當?shù)亩ㄎ?,樹立一個合適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就可以實現(xiàn)自我價值,提高自我效能。
(二)榜樣激勵——精神充電
在平時的學生工作中,老師除了自身為學生提供示范榜樣外,還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榜樣,并使這些榜樣盡可能成功地解決問題,使好、中、差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榜樣受到鼓舞。
(三)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成功的體驗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的能力。給予每一個學生以關懷和期望。
(四)合理歸因——自我完善
輔導員應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幫助他們認識到應將學業(yè)成功歸因于能力、努力和策略的有效性,將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以及學習策略運用不當,這樣歸因會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五)素質拓展——發(fā)揮潛能
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識別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比如根據(jù)我院學生專業(yè)知識背景,開展“觀鳥”活動,去熊貓館參加義務社會實踐,去寵物醫(yī)院參觀實習等等,讓學生寓學于樂,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另外,可積極開展科技文化活動,善于激發(fā)他們內在的積極因素,喚起他們積極進取的內在精神,并轉化為主動的行為。如:“大禾”杯專業(yè)論文寫作大賽、“我的大學、我的夢”演講賽、籃球賽、手工藝作品賽等一系列的活動,營造活躍、濃郁的科學和人文精神氛圍,積極開發(fā)學生潛能,讓他們感覺生活充實,精神充沛,形式較高的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張業(yè)信.習得性無力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轉化[J].教書育人,2007(1):75.
[2]劉清波.大學生英語學習消極情緒及其調適[ J].教學研究, 2006, (7).
[3]李新娥.原彥飛.自我效能感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1, (2):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