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一晴一雨路干濕,半淡半濃山重疊”??戳粟w明哲有關(guān)馴鷹的故事,便想到了這樣一句詩。因為趙明哲的馴鷹,取的就是詩一樣的“半半法”,
如今年屆,六旬的趙明哲,馴鷹已有四十多個年頭了。趙明哲出生于一個叫打魚樓的村莊,這個村莊在吉林霧凇島西岸,距土城子北面約十公里處。
打魚樓又叫鷹屯,那可是努爾哈赤當年設(shè)立的“皇家獵鷹專供站”。趙明哲就是眾多馴鷹流派中僅剩的一個支流中的第十三代傳人。他12歲就跟著爺爺學架鷹,15歲就開始獨立捕鷹馴鷹了。
因為鷹從來皆認為自己是空中霸主,最初被捕捉到的鷹是有著一股桀驁不馴的傲氣的。你給它食物,它往往不會拿正眼看一下。要讓它肯吃你的東西,那就只有一個途徑——熬鷹。
熬鷹,就是讓鷹與鷹把式晝夜四目相對,從而消耗掉鷹的那種桀驁之氣。這一過程與其說熬鷹,毋寧說熬人更恰當。趙明哲記得第一次熬鷹時,自己18歲。他舉著架鷹的胳膊,緊緊盯著鷹的雙眼。爺爺告訴他,如果自己熬不住先合上了眼,那么你就失敗了,這只鷹也就難以熬成功了。一宿又一宿過去了,那鷹毫無睡意。這可把趙明哲給急壞了,他暗暗給自己打氣:看誰能撐到最后!
熬鷹的人根本就不能久坐,坐久了,困意就會襲上來。趙明哲當時只是一個勁兒地走動,不停地吸煙。又過了幾天,眼瞅著那鷹的下眼瞼慢慢抬起來,終于將那對亮黃的眼睛給蓋上了。趙明哲一樂,自己雙眼也睜不開了。
再過一天,鷹也就低下了那高昂的頭,肯于俯首進食了。其實,這馴鷹的第一個過程就得嚴格掌握“半半法”,時間長了,即便那鷹熬成了,它也會失去了銳氣。你得想盡辦法為它催眠讓它早些睡去。
馴鷹中的喂食也有講究。將肉塊切好后,趙明哲就會在一旁發(fā)出“嘖嘖”的吆喝聲,以讓鷹形成條件反射來進食。可要嚴格掌握分量,因為只有在“半饑半飽”的情況下,鷹無論是體力還是精神都會處于一種最佳狀態(tài)。
在鷹的體形上也要讓它“半肥半瘦”?!氨烨妨梭w力上不去,根本抓不到獵物,而且東北這天氣,說不定哪天就把鷹給凍死了;但如果膘過了,它就飛了,到那時候,你求爺爺告奶奶都不中!”
讓鷹保持體形,趙明哲自有他獨特的方法。那就是將麻絲纏成指頭大小的一個團,形似橄欖,再在外面敷裹上一片生鮮牛肉。餓極了的鷹,叼住那東西便貪婪地一口吞下去??陕榻z是消化不了的,通常在進食十小時后,鷹就會自動將它從口中吐出來。倘若麻纖維中能擠出油脂來,就說明此鷹營養(yǎng)過剩:揉一揉,其中只有寡淡的清水了,則表明肥瘦適中或應當適度補充一些養(yǎng)分。
尤其還有一項讓人震撼的,就是無論你花費了多少心血馴出來的鷹,也不管這鷹的品質(zhì)有多么好,你只能享受它一半的時間。因為他們有祖訓,秋天新捕捉到的鷹,都必須在次年春天放歸山林。而每放一次,趙明哲都會心疼一次??蛇@四十多年,他馴了七十多只鷹,也就心疼了七十多次。但他也知道,越是舍不得,越是要放手,因為與鷹相伴了一生的他清楚地知道,如今,天上的鷹越來越少了。只有堅定不移地放,才能保住鷹的族群,才會不讓其他所有的人所有的物種心疼。
趙明哲被央視收入《中國記憶》,央視稱他為“最后的馴鷹人”。正因為他的“半半馴鷹法”,他才得以成為“最后的馴鷹人”;而有了他的“半半馴鷹法”,我想他絕不只是“最后的馴鷹人”。因為他的一切“半半法”,就是為了滿足其祖訓。而這只可享受鷹一半時間的祖訓,讓他們的家族與鷹族會長久地一同昌盛與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