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寬
“……追尋,追尋我生命的那份純真,我心馳神往不懈地追尋,我執(zhí)著地求索在漫漫路上……”這是剛剛上映獻給祖國60華誕的電影《建國大業(yè)》主題曲——《追尋》,優(yōu)美的旋律如潺潺溪流從耳根直潤入心底,甜美、愜意。
這是一部大視野、大制作、大手筆的巨作,共有172位明星大腕兒云集于此。在這一影片中,許多明星的鏡頭只能一閃而過。作為一部震撼影壇的影片,主題曲的演唱者挑選則更是百里挑一,而他,猶如一匹千里馬,在這海選中又一次被伯樂看中了。
小時候,他被父母、同學(xué)稱之為是“公鴨嗓子”。2009年9月3日,在接受夾視詠樂匯主持人李詠的采訪時,他坦陳:“念小學(xué)時,每次音樂課上,一唱歌我就走調(diào),音也粗,我的個子又矮,所以同學(xué)都不太喜歡我。我的父母也說我五音不全,‘公鴨嗓子一個。”
“然而,我卻依然喜歡唱歌、跳舞,我不管他們怎么說。現(xiàn)在想起,覺得那時的我真有點‘倔。”他笑了笑,繼續(xù)說。
或許,他就是憑借著這樣的一點“倔”,在歌路上一路追尋,一路求索,像一匹千里馬,不斷地“跑”,最終讓晨光射進了心門。
中學(xué)時,他扔喜歡唱歌表演。一次,大連市青少年宮來到他們學(xué)校,要選一批有特長的學(xué)生,到合唱團唱和聲。那時,矮個子的他坐在前排,把手舉得老高。老師便先提問他,你有什么特長?他可愛地說,我會唱歌,還會打爵士鼓。話畢,他便從班級的衛(wèi)生角落,拿出幾個打水用的鐵桶,拿起鉛筆,在招考老師面前一陣敲打,引得在場的老師捧腹大笑。他幸運地被少年宮的老師相中了。
然而,他的父母卻認為,唱歌成不了什么氣候,男孩子應(yīng)該“子承父業(yè)”。因此,他的父親便從少年宮把他拉了回來,希望他能學(xué)一些“有用的東西”,長大后方能自食其力。父命難違,他只能依了父親,從此跟在父親身后學(xué)電焊。
一年后,他帶著父親教給的“本領(lǐng)”,開始涉足“江湖”。在一個老鄉(xiāng)的引薦下,他好不容易找著了一份焊工工作。所謂的焊工,也不是什么專門的活計,哪里需要電焊,或搬運,或架線。甚至是油漆,都要幫忙。每次下班回到工棚,他的身子都快散架了。
然而,這樣灰頭土臉的生活,并沒有泯滅他對音樂的夢想。每當夜晚來,臨后,他都要做一項功課——學(xué)打爵士鼓。他從工地上撿來了各色廢棄的漆桶,當成不同的鼓;從野外砍來樹枝,做成鼓槌。每個夜晚,他都要坐在工棚外的橫木上,沉醉在他的“狂想曲”中……
1991年,是他人生的持折年。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谷建芬。那年,谷老師正在為首屆香港“中國風(fēng)”大型晚會招募人馬,她來到老家大連挑選人才。他被她撞見了。他的勤勉,對音樂的執(zhí)著,以及他得天獨厚的表演功底,深受谷建芬的欣賞,她真誠地對他說:“跟我走吧,我?guī)闳ケ本且〉叵率?”
他激動得熱淚盈眶。那一年,他22歲。
就如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所說的,“有過這樣眼淚的人,是不會丟失生命的方向的”。在谷建芬的幫助下,他在中央歌舞團開始學(xué)習(xí)音樂學(xué)課程。他從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學(xué)起。經(jīng)過艱苦的訓(xùn)練和不懈的努力,他很快就掌握了不同流派的音樂知識,音樂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讓他很快便成為一名較出色的歌手。
1992年春,他作為內(nèi)地一名年輕的歌手,與騰格爾、毛阿敏、蔡國慶等明星大腕兒,前往香港,成功出演了首屆“中國風(fēng)”,贏得眾人如潮的掌聲。
他就是被人們稱為“中華曲庫”,當之無愧的一線歌手孫楠,在他短短的十年演唱生涯中,他有十幾張的專輯獲得大獎。2008年,他被觀眾評為內(nèi)地最受喜愛的男歌手。
許多人都稱他是一匹千里馬,面對著閃爍的激光燈,孫楠面露微笑地說:“一路而來,很辛苦,但更多的是幸運!我衷心地感謝我的恩師谷建芬先生,是先有她這樣的伯樂,才有我這千里馬。其實,一個人愛一項工作,就要用心去追尋,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也才有機會,盡管夜晚是漫長的,但只要有毅力和耐性,晨曦終會照亮我們的心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