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边^去那種教師“一只粉筆”“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早已無法適應當今學生的需求。在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注重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原則,抓住初中語文自身的特點以及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面向全體學生,努力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積極地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逐步發(fā)展,從而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轉變教師問學生答的簡單模式為多種形式地提出并解決問題
過去的語文課上,往往是教師帶領學生讀課文,學生只需回答老師課前設計好的一些問題,學習十分被動?,F(xiàn)在偶爾我也會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精心地設計成問題提出,讓學生在學習中去解決;而更多采用的是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或獨立思考或分合作小組展開討論,結果是課堂效果時常出人意料,甚至有令人驚嘆,慶幸自己沒有過多講解之感。例如,學習《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時,我設計了讓學生畫出并品析自己喜歡的詩句這一開放式問題,一女生就領悟出“那朵流星”的“朵”字用得別具匠心,因為“朵”字會使人聯(lián)想到那顆流星猶如“花”一樣美麗動人。
這樣,課堂上初中生思維活躍、喜歡標新立異等心理特點得以張揚,探究式學習的熱情得以激發(fā),智慧的火花時常在民主、愉悅的氛圍中閃爍。
二.轉變教師獨霸講臺的傳統(tǒng)模式為師生同登講臺的互動式學習。
搜集整理資料,學生走上講臺。對于一些自讀課文以及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內容,如“綜合性學習”等,盡可大膽放手,讓學生走上講臺做一回“小”老師或者主持人。學生經過合作小組內的認真準備——搜集、整理、分析材料后,課上進行搶答賽、展示成果(幻燈片的制作等),常常是下課鈴聲已響,學生仍然興趣盎然,意猶未盡,很多時候,學生查找到幾萬字的資料,制作展示近百張的幻燈片,設計了幾十個搶答題,課堂的容量增大了,學生的收獲增多了。這種做法既鍛煉了學生分析綜合等語文素養(yǎng),又滿足了他們的好勝心和表現(xiàn)欲,使每個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一種成就感。就連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聽課”的教師也是每每會有意外的收獲和啟發(fā),可謂師生互動“互惠”。
三.轉變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權由老師獨攬為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
以往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都由老師親自包攬,學生不分層次統(tǒng)統(tǒng)完成同樣的作業(yè),結果是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消”,完成的效果可想而知。在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我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心理: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固然要顧及,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才至關重要。因此平時的作業(yè)、小考、作文等,老師完全沒有必要全批全改,因為這種傳統(tǒng)的做法,學生早已缺乏新鮮感,教師辛辛苦苦地批改,換來的只是學生拿到作業(yè)本后只看下等級或分數(shù)就算了。代之以多與學生商量,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分層次布置作業(yè),采取學生批閱和老師批閱、家長檢查簽字相結合,學生合作交叉批閱和自己批閱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批改查閱形式,當堂或當天反饋出結果。這種學生參與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及時反饋的做法深受學生的重視和歡迎,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認真學習態(tài)度。
四.轉變復習時老師包辦代替為學生自己動手整理、合作編輯資料
口語訓練的內容、文言課文的一些知識點及期末的復習課等,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是要有計劃地指導初中學生自己梳理歸納字詞、文言實詞等知識板塊,如在教學《核舟記》這一課時,我為了讓學生能靈活地掌握關鍵實詞,就布置了查找用法與該課所學實詞相同的成語的作業(yè),結果學生合作整理出來的成語就有400多個。此法既使學生掌握了課文中的實詞,又促進了學生對成語的理解,收獲頗豐。
五.轉變閱讀與寫作脫節(jié)的慣常做法為讀寫緊密結合的方式
閱讀課與“摘抄與隨筆”作業(yè)。我每周從六節(jié)語文課中拿出一節(jié)作為閱讀課。有目的地在課上進行學生自選與教師推薦讀物的閱讀和交流,如與教材配套的“自讀課本”、“語文報”、《讀者》、課本推薦的名著等都是閱讀素材,同時還要求學生隨手做一些摘抄筆記,積累語言素材,每周完成不少于兩篇的300字隨筆,配合定期進行的“摘抄與隨筆”交流課,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興趣。一個好動的男生在“隨筆”中寫“從入中學到現(xiàn)在,老師每天要我們摘抄《讀者》里的文章。從那天開始,看《讀者》成為了我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時間長了,如果哪天晚上不翻看《讀者》就會全身不自在?!弊x書已經變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需要,讀書的態(tài)度端正了,閱讀速度提高了,文化的積累擴展了,寫作的欲望濃厚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淺嘗試,深入探索初中學生語文學習方式轉變研究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愿繼續(xù)“上下而求索”。
張紹峰,教師,現(xiàn)居河北樂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