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云南即將解放。蔣介石得到軍統(tǒng)云南站站長沈醉的請示電報,回電時就八個字:“情有可原,罪無可逭。”蔣介石肯定了90名進步人士做出的事有點過分,但死罪難免。逭是逃跑,回避之意,“無逭”即不能放,該殺?!渡袝分杏小白宰髂?,不可逭”,意思是自己做了壞事,不能逃避。正好當時密電收發(fā)先送云南省主席盧漢手中,然后再轉(zhuǎn)送沈醉,不然到了沈醉手上,90名進步人士即被殺死。盧漢知道沈醉不是省油的燈,一旦知道蔣介石的電報內(nèi)容,就會秘密出動軍統(tǒng)特務將進步人士殺死。得想個萬全之策,保住這批革命志士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盧漢已決心投靠共產(chǎn)黨,想多做點好事,得到共產(chǎn)黨的諒解。他一心想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為祖國的解放而斗爭。要消滅沈醉這伙反動勢力,不能讓蔣介石以云南為基礎、誓與共產(chǎn)黨斗爭到底的陰謀得逞。,
盧漢猛想到一個人,這就是曾同蔡鍔將軍一起舉辦云南講武堂、還當過朱德同志老師的李根源。他當時正和盧漢一塊兒策劃起義,任高級顧問,盧忙令人把老先生請來,將電文交給李??慈绾尉徑饷?,爭取拖延時間,保住90余名革命志士的命。
李根源先生看了電文,仔細思索了一會兒。接著拿筆將電文打了一個反鉤,將蔣介石的電文順序倒過來,改成了“罪無可逭,情有可原”,讓譯電員重新去譯,譯好后再送沈醉去看。順序一改,意思完全變了,成了罪不能逃脫,但情有可原,不必去追究。這樣一改,原先的密殺令變成了不殺令,救了90人的生命。
蔣介石去臺灣后接任國民黨主席,回想起云南90名愛國人士為啥沒槍斃之事,還不知是李根源把順序顛倒了,救了那90人,反而責怪機要秘書,為啥把他口授的電文“顛倒”了。機要秘書也不知下面是怎么發(fā)的電報,反正說不清楚也不好申辯,被蔣介石罵了幾聲“娘希匹”后,也只好自認倒霉。從昆明檔案中查出的電報史料證明,蔣介石的密殺令是真的,原文“情有可原,罪無可逭”上有人打了一個反鉤,這一反鉤讓90人活了過來,也正好留下了李根源老先生的千古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