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珍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心理現(xiàn)象不僅直接影響著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嚴重影響著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甚至給家庭、學校、社會都將帶來負面影響。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批評、指責、諷刺、挖苦、嘮叨、羅嗦、壓制、強迫、暴力手段以及用孩子的缺點與別人的優(yōu)點比較等否定式教育。對一個人的否定本質(zhì)上就是對其尊嚴的傷害,尊嚴是一個人精神世界里最核心的成分,所以,對尊嚴的傷害是最不能容忍,最不能接受的。這是初中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2、教育過程中,教師提出的要求過嚴過急,并經(jīng)常采取嚴厲訓斥、惡語批評、隨意留校、強制檢討等傷害學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由此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反抗對立情緒,拒絕接受教師的說教,不愿執(zhí)行教師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對抗。
3、教育者處理問題不公正造成學生反感和對立。因成績的差異把同學分成三六九等。借助老師的權威以勢壓人。且要求過于頻繁,又不嚴格執(zhí)行。造成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不信任,在心理上出現(xiàn)厭煩甚至厭惡情緒,使他們采取反感或“無所謂”的心態(tài)來對待教師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
4、初中生因缺乏知識經(jīng)驗導致對教育者的誤解。初中學生因受認知水平和知識經(jīng)驗的影響,對教師提出的嚴格要求時常會出現(xiàn)不理解或產(chǎn)生誤解,由此他們往往主觀地認為教師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不正確,甚至認為是教師有意刁難,因而不愿意接受和執(zhí)行。
5、教育者的要求不符合學生的需要和愿望。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提出的各種行為要求過高,脫離了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與學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這些都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不滿和厭煩情緒,并導致他們不去接受和執(zhí)行。
二、疏導措施
1、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克服學生逆反心理,關鍵在于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既做學生的老師,更要做學生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傳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認同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認同則容易入耳、入腦、入心,形成“共振”效應。反之,則會出現(xiàn)思維盲點,產(chǎn)生心理障礙,影響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認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必須走進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處處體貼關心學生,以贏得學生的熱愛和擁護。尤其對那些常犯錯誤的學生,更應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使他們從中真切感受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可信,從而消除師生之間存在的隔閡和對抗心理,使學生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勸導,逐漸改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和不良行為。
2、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保持敬業(yè)、自律、寬容、可信的人格魅力。古人云:“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做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帶頭遵守學校紀律,自覺維護社會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與學生的交往中表現(xiàn)出自己豐富的知識、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業(yè)、博學、自律、寬容、誠實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學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在學生心目中樹立祟高威信,使學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良性效應,從而有效防止中學生“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
3、教師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處理問題應注意調(diào)查,尊重事實、并善于激勵。21世紀的教育應當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主體性發(fā)展性教育。調(diào)查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處理問題不公正、不合理是造成學生產(chǎn)生反感情緒和“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在對待學生處理具體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無論是優(yōu)生還是差生都應盡量做到一視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對優(yōu)生偏愛姑息、對差生粗暴嚴厲,會使學生心理失衡,表現(xiàn)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對立情緒,造成心理抵觸,從而出現(xiàn)教育效果的“零效應”,甚至是“負效應”。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去處理問題,在深入實際,調(diào)查了解,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結(jié)論,并注重班級群體輿論的正確引導,從而使教師處理的問題得到學生廣泛的贊同和支持。
4、教師的教育要嚴而有度,講究藝術,并善于運用“暗示效應”。所謂暗示,指的是在無對抗態(tài)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這種心理影響表現(xiàn)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被暗示者大多愿意接受那些具有較高威望和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的人的暗示。因此,做為暗示的實施者和學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教師,應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增強人際吸引力的同時,還應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并靈活運用教育技巧,尤其應注意巧妙運用“暗示效應”,盡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
5、對于已經(jīng)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學生,教師應對癥下藥,因勢利導。因為造成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缺乏知識經(jīng)驗而造成“逆反”心理的學生,要盡量聯(lián)系他們的實際,運用具體生動的事例,講清道理,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形成正確觀念;對于教師因處理問題不公正或要求過繁又不嚴格執(zhí)行造成“逆反”心理的學生,教師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斷改進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于學生,重新贏得他們的信任與支持,對于因教師要求過高、過嚴、過急,導致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學生,教師要摒棄強制手段,更不能求全責備,應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要求,提高他們對執(zhí)行教師要求的意義的認識。
總之,學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難問題,我想只要我們本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感化他們,用恰當?shù)姆椒ㄈソ逃麄?學生的逆反心理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轉(zhuǎn)化。
參考文獻:
1、班華.發(fā)展性班級教育系統(tǒng).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
2、陳愛苾.師德與教師職業(yè)生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