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胡英
摘要:《司服》載: 公之服,自袞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
關(guān)鍵詞:歷史服裝演變
中圖分類號: G523.5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2-1578(2009)11-0194-01
1 唐裝由來
關(guān)于唐服由來,爭議頗多。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于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qū),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于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
唐裝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jié)構(gòu)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lǐng),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lǐng)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jié)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據(jù)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shè)計者余鶯女士說,唐裝應(yīng)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當初他們設(shè)計好服裝后,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后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yīng)該叫“唐裝”了。另外,國外的一些華人也有稱中式服裝為“唐裝”的說法,所以唐裝的取名也頗有國際化的味道。
2 唐服的歷史演變
唐朝的服裝,衣裳二字,其實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實是指現(xiàn)代所說的裙子,衣與裳分開。這種婦女的服飾不是連衣,而是分兩截的穿法一直延續(xù)到明末。隨著發(fā)展,唐代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
到了中晚唐時期,服裝中加強了華夏的傳統(tǒng)審美觀念,開始復(fù)古,從以顯出女子身材為主逐步恢復(fù)到秦漢那種寬衣大袖,飄逸如仙的風(fēng)格。這種款式為禮服一層疊一層,層數(shù)繁多,厚重拖擺。首先穿上很多層廣袖上衣,層層壓疊著,然后在圍上尾大拖地的厚重裙子,即著名的“唐裙”,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雖然繁瑣,卻給人穩(wěn)重的感覺,賦有層次感。
宋裝繼承唐裝遺制,女服仍以衫、襦、襖、背子、裙、袍、褂、深衣為主。女裝拘謹、保守,色彩淡雅恬靜,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強。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二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兇服稱“禮服”;三為日常所用的常服。衣服常在領(lǐng)邊、袖邊、大襟邊、腰部和下擺部位分別鑲邊或繡有裝飾圖案,采用印金、刺繡和彩繪工藝,飾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到了清末,演變?yōu)殚L袍馬褂,女裝為長式旗袍。
3 評價
華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長卷史詩。今天的文化即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延續(xù),唐裝的興盛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fù)興的一種征兆?!伴L袍大袖”只是現(xiàn)代的人們對“古裝”的模糊認識(從夏商周時期一直到明末的傳統(tǒng)中國人的穿著主體款式是“交領(lǐng)右衽,隱扣系帶,褒襟廣袖,峨冠博帶”,其中,“褒襟廣袖,峨冠博帶”僅為禮服特征,而“交領(lǐng)右衽,隱扣系帶”的特征則為禮服、常服所共有),也就是說,真正的唐裝除了作為主體款式的禮服外,還有作為補充的“窄衣窄袖”的常服。
人就是新人,文化也是新文化——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現(xiàn)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國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