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歡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縱橫臺灣政壇40年,雖幾起幾落,但一直屹立不倒,這和他圓融的處事手法有著很大關系,臺灣政壇上都尊稱他“伯公”。
迷局收拾者
兩年前,國民黨正面臨建黨以來最大的危機。2007年2月,時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因為“特別費”案被起訴,迅速辭去黨主席一職,并立即帶著副主席詹春柏拜訪吳伯雄,希望第一副主席“伯公”接任代理黨主席,并正式競選國民黨主席。
當時的吳伯雄已經(jīng)68歲,常年的骨刺之痛讓他已經(jīng)處在半退休的狀態(tài),從政40年后,精力大都已放在自己成立的“伯仲文教基金會”上,并準備任期結束后專心從事佛教傳播活動。他很清楚,國民黨已是危機重重:唯一的政治明星——馬英九面臨牢獄之災的可能;另一大佬王金平因黨主席選舉失利仍心存芥蒂;2006年的紅衫軍運動打擊了陳水扁,也敲打了國民黨;前“總統(tǒng)”李登輝又在挑動國民黨本省籍黨員“出頭天”;2008年更面臨大考——“立法委員”和“總統(tǒng)”選舉……
如果打不贏2008年的兩大選戰(zhàn),國民黨就將面臨泡沫化危險,甚至會出現(xiàn)黨內(nèi)再度分裂。黨主席的位置已經(jīng)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旦選戰(zhàn)失敗,這個主席就將是國民黨歷史上的千古罪人。
但吳還是接下了這個擔子,在這一年多里,國民黨實現(xiàn)了空前大團結,并接連贏下“立委”和“總統(tǒng)”選舉。吳伯雄對跑國民黨中央黨部新聞的記者開玩笑說,因為實在太團結,所以沒新聞,對不起大家了。
2008年5月,“胡吳會”在北京舉行。這也是1949之后,國民黨主席首次以“執(zhí)政黨”領導人身份與共產(chǎn)黨總書記會晤。當胡錦濤感謝臺灣同胞“天災無情人有情”時,他報以——“誰都不能保證沒有天然災害,但可以透過人為的努力保證沒有戰(zhàn)爭”。
面對馬英九當選后的“黨政分離”趨勢,吳伯雄再一次發(fā)揮圓融的政治手法,強力團結國民黨和行政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維系國民黨的影響力。
權力之路
今天的國民黨需要一次徹底變革是黨內(nèi)外的共識,但為什么吳伯雄會成為二次“政黨輪替”的掌舵者,是什么因緣將他推升到權力頂峰?理解臺灣的今天以及之前的歷史,吳伯雄是一個極好的樣本,而他的歷程也詮釋了島內(nèi)政治時代的變遷。
吳伯雄出生在桃園縣中壢市一個客家望族。吳家擁有包括新竹中小企業(yè)銀行、第一銀行、土地銀行等一大批家族產(chǎn)業(yè),家產(chǎn)雄厚成為吳伯雄進軍政壇的一大優(yōu)勢。吳家同時也是一個政治世家。吳伯雄的大伯父吳鴻森是臺灣政壇頗有聲望的人物,父親吳鴻麟連任三屆縣議員,還擔任過桃園縣長,母親林訪蘭娘家是苗栗望族,林訪蘭長兄林為恭,曾任“省議員”及第四、五屆苗栗縣縣長。林訪蘭另外兩位兄弟林為寬、林為梁也曾分別擔任過“省議員”。
政治世家、望族這樣的詞匯并不是吳伯雄樂意看到的,他更愿意說自己是書香世家。他的兄弟姐妹及晚輩當中,博士就有十幾個,尤以姐夫宋瑞樓院士學術成就最高。
1962年,吳伯雄從成功大學工商系畢業(yè),服預備軍官役一年,還被指定為“國防部三民主義巡回教官”,鍛煉了他日后面對群眾演講侃侃而談的良好口才。
1968年,臺灣選舉條例改變,規(guī)定“省議員”要高中以上學歷。這給了29歲的吳伯雄一個參政的機會。憑借雄厚的家族實力,他順利進入政壇,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省議員”。
1972年,33歲的吳伯雄當選桃園縣長,是當時最年輕的縣市長。縣長任內(nèi),吳伯雄出手不凡,尤其在工業(yè)發(fā)展和交通建設方面。中壢工業(yè)園區(qū)就在他的任內(nèi)成功構建,桃園國際機場征地1000多公頃,他也能順利完成。
當時大權在握的蔣經(jīng)國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提拔年輕有為的臺籍人士進入政壇。1976年,吳伯雄出任最大的省營事業(yè)公賣局局長,同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11屆中央委員,開始了他政治上的飛黃騰達。
4年后,吳伯雄因“公賣局假酒案”提出辭職,盡管“省主席”林洋港與蔣經(jīng)國挽留,他還是堅決回到家鄉(xiāng)任新竹中小企業(yè)銀行董事長。
兩年后,蔣經(jīng)國一句“年紀輕輕的,不要做生意了!”的話讓吳走進了國民黨中央,接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主任。1986年3月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吳進入國民黨決策核心,任中常委。
這時的“內(nèi)政部”是首席部會,而且正逢蔣經(jīng)國力推民主化。開放集會游行、開放到大陸探親、開放組黨、通過《國家安全法》、取消回臺黑名單一系列民主化舉動,吳伯雄都參與其中。
1988年7月,吳伯雄由“內(nèi)政部長”改任臺北市市長。在市長任內(nèi),他在政績上有不錯的表現(xiàn),進一步集聚了豐富的政治人脈。
從他的身上,不難看出一個臺灣政治人物發(fā)跡的諸多要素:家族是桃園望族;從民意代表到“部會首長”再到黨務高層,政治歷練完整;加之身為本土客家人,還兼任臺灣最大佛教社團——佛光山的會長。
這樣的經(jīng)歷和身份,再兼以豪爽、善交的性格,人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只有他能主持國民黨大局了。
1994年,天王山之戰(zhàn)
當了兩年臺北市長后,吳伯雄又重新接任“內(nèi)政部長”。這時候吳的目光開始投向1994年舉行的臺灣“省長”選舉。這也是首次民選臺灣“省長”一職。在此之前,他曾經(jīng)爭取過“省主席”(最后一任官派),卻被李登輝調(diào)劑給了宋楚瑜。
1993年8月國民黨十四大上,吳以第一高票當選中央委員;同時在多次民意測驗中,吳伯雄均受好評。選“省長”首先面臨黨內(nèi)提名。吳伯雄毫不掩飾地表示:“民選‘省長是我唯一的選擇?!贝藭r的宋楚瑜也公開表示要競選民選“省長”,而且精心布局打造陣勢。面對強敵,吳伯雄喊出“上山下海,就算只剩阿里山,也要選到底”的豪言。
身為“總統(tǒng)”和黨主席的李登輝最終做出了“棄吳保宋”的決定,并且找到吳伯雄的父親勸他退選。外界這時也有一種說法:李登輝用徹查吳伯雄家族產(chǎn)業(yè)相威脅,逼迫吳伯雄父親勸退兒子競選。
為安慰吳伯雄,李登輝于同年底任命他為“總統(tǒng)府秘書長”。1996年6月,吳伯雄出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成為黨內(nèi)大佬級人物。2000年出任國民黨副主席,2005年國民黨黨主席直選,馬英九當選,請吳伯雄任第一副主席。
在吳伯雄看來,國民黨必須要從“革命政黨”轉(zhuǎn)型為民主政黨,不然如此多黨工的薪水國民黨就吃不消,必須向西方民主國家學習,走精簡黨工、精簡專職的方向,要讓義工成為政黨的主要力量。在他任期內(nèi),第一次推動黨工大規(guī)模裁減,而今天擔任黨主席后,更是不遺余力,要讓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徹底擺脫“黨產(chǎn)”的困擾。
身段柔軟的政治整合者
吳伯雄縱橫臺灣政壇40年,雖幾起幾落,但一直屹立不倒,這和他圓融的處世手法有著很大關系。這種臺灣特色的圓融里既有著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沿革,比如維護團結的表象、不撕破臉皮,也有著現(xiàn)代議會斗爭的種種手段,以實現(xiàn)本方政治勢力的最大化。
2005年,馬英九和王金平競選國民黨主席,雙方結下心結。為避免兩敗俱傷,大年初二,吳伯雄以禮佛的名義,邀請馬、王齊赴自己老家中壢禪凈中心共進晚宴。上香行禮后,晚宴開始。在吳伯雄的慫恿下,王、馬二人當場喝起了“交杯酒”。吳又趁機起哄,要把二人送入“洞房”。為了營造“馬王合”的氣氛,禪凈中心的墻上貼了星云大師“退一步逍遙自在,讓三分吉祥平安”的對聯(lián),而橫批是“諸事圓滿”。吳力勸二人團結,終于使二人達成“不管誰最終出線,都首先征詢對方是否愿意出任副手”的承諾,在臺面上維持了國民黨的團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