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cè)?/p>
80一代,初懂事時看到的世界都是新鮮的東西,琳瑯滿目,應(yīng)接不暇。在日本漫畫和香港電視劇里度過了孤獨的童年,西方流行樂像單車一樣伴隨他們上學(xué)放學(xué),肯德基和麥當(dāng)勞是最好的犒賞。一時間,所有東西都要進口的,進口的代表一種品質(zhì)保證,是一種發(fā)誓要與父輩陳舊落伍的生活劃清界限的決心。
人們都在說,“80后”是有個性的一代,而許多“80后”也顯露出對70年代人的那種以群體方式發(fā)出聲音的不屑。但是這種個性究竟是什么呢?這一代人,聽著歐美搖滾樂、看著村上春樹和杜拉斯的小說長大,他們很注重在閱讀、音樂以及電影等方面吸收國外的新鮮事物。
他們還從中得到一種情緒,垮掉的、孤獨、頹廢并且厭倦的情緒。這種情緒沒有成為我們的精神力量,倒是成為不求上進的借口。我們就是從這些當(dāng)中,找到了自己的個性嗎?
這一代人,還常常流露出盲從,突然就陷入狂熱而亢奮狀態(tài)的幼稚。當(dāng)“80后”通過抵制家樂福超市來表達對法國的不滿時,我的MSN聯(lián)系人名單,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般地紛紛在名字前面加了一顆紅心和“China”。那種高漲的熱情,令人恐懼。而這種愛國情緒,根本經(jīng)不起推敲。
我總有一種擔(dān)心,若干年后回顧過去的時候,這些青春的記憶是否讓我們覺得羞愧。因為所有的熱愛都沒有根基,也沒有精神力量。它們像某個名牌的回顧畫冊,展現(xiàn)著一年又一年的流行風(fēng)尚。我有兩個生于70年代的朋友,大學(xué)的時候是同學(xué),這么多年過去,還是最好的朋友??墒撬麄兛雌饋硗耆煌?,性格、愛好以及生活環(huán)境,都不一樣。將他們牽系在一起的,是理想。將來要一起捐幾座希望小學(xué)。還打算等到有一天把兩個人的藏書合起來,捐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為此他們努力賺錢,用心收集各種圖書。他們的友誼,“80后”恐怕是無法理解的,這樣的理想也離他們很遠。無怪乎曾有另一位70年代的朋友質(zhì)疑我們這代人的友誼,說看起來很膚淺,只是為了做伴,一起吃喝玩樂。我竭力反駁他,卻很心虛。因為和朋友在一起,我們的確都是玩樂。
成年后我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卸去肩上萬事過于負(fù)責(zé)的重壓。因為不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重。
我們的自由可能過了頭,沒有連著大地的根系。這。是我們的對,還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