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怡運
如果在前年談起當代藝術,肯定會有人繪聲繪色地告訴你當代藝術是如何如何的好。然而,時隔一年,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經(jīng)過去年下半年金融風暴的侵襲,你看見從事藝術品行業(yè)的人們,千萬不能再提“當代”二字,要是那樣,你可就真是“不明白事理”,“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事不湊巧,偏偏就有人愛提這“沒開的壺”,不斷在其博客里撰寫批評文章,揭露當下當代藝術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這個人就是集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藝術地圖》主編于一身的朱其。
和朱其聊起來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他的這種專提“沒開的壺”,并不是有些人誤解的幸災樂禍,更多的是帶有一種愛之深、責之切的傷感:“當代藝術在中國發(fā)展的初期還是有一定的另類性、前衛(wèi)性的,走到今天這一步,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威脅到當代藝術以后能否健康發(fā)展,如果現(xiàn)在連呼吁和譴責的聲音都沒有了,那就太可悲了?!?/p>
當代藝術從無到有
當代藝術在國外具體指那一時期的藝術?似乎沒有確切的定論。法國當代藝術雜志《藝術期刊》主編米葉女士,1997年出版過一本《當代藝術》,專門清理過這個概念。她把“當代藝術”的開端定在1960——1969這十年?!爱敶囆g在國外,起始于60、70年代,像德國的博伊斯、韓國的白南準這些激浪派的代表,他們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均是當代藝術。”朱其介紹,“印象派之后,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藝術和藝術史的關系,即今人做的藝術要和前人不一樣,強調原創(chuàng)性。到了后現(xiàn)代,藝術要原創(chuàng)已經(jīng)不太可能,藝術家們認為流行文化更有意思,藝術不該與生活脫離關系。而70年代,藝術則更注重社會政治生活的表達,藝術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手段不應限制,大概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可以稱為當代藝術了。而中國開始有所謂的當代藝術,恐怕又比國際晚T20年?!?/p>
據(jù)史料記載,“西畫”傳人中國的歷史并不短。明清時期的“西畫東漸”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主要是以傳教士為代表,“西畫”在這個時期并沒有占據(jù)主流的位置,而是為傳教服務。第二階段則是20世紀初,中國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油畫。這個時期,“西畫”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開始影響中國藝術。因此,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藝術發(fā)展的進程與歐洲差不了多少,“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主義”等等在中國的大城市,特別是上海,并不陌生。新中國成立以后,在藝術方面,中國向蘇聯(lián)現(xiàn)實主義學習。1978年8月11日《文匯報》發(fā)表盧新華小說《傷痕》為標志,“傷痕文學”“傷痕美術”盛行一時?!皞勖佬g”反映的是經(jīng)歷了“文革”和上山下鄉(xiāng)一代人的心路歷程,是對現(xiàn)實主義的回歸和對繪畫真實性的渴望。80年代中期,藝術就更不是簡單地對社會政治的表達,還要有藝術語言本身的探索,這就是85新潮的開始。這個時期的藝術家把西方一百年的藝術又重新學習了一遍,這個過程一直延續(xù)到1993年。“原來說,中國當代藝術始于1995年,最近有些人又把85新潮、傷痕美術歸到當代藝術中,這樣中國的當代藝術就有30年的歷史。嚴格來說,1985年至1993年其實是一個學習模仿階段?!敝炱湟恢标P注中國當代藝術,通過這些年的研究和參與其中,有很多自己的見解,“到了1995年,中國藝術家學西方告一段落,該學的都學會了。中國社會轉型已落實到每個角落,麥當勞、可口可樂、高速公路在中國涌現(xiàn),很多藝術家就開始表達這些題材。當代藝術的概念在此時形成了。藝術家注重表達個人在社會變動時期的態(tài)度與感受,藝術語言可能是用西方語言,但是作品內容和主題與中國本土發(fā)生關系。所以,我覺得,中國當代藝術應從90年代中期開始。”
1993年以后,中國當代藝術家基本上都到國外發(fā)展,有些藝術家由此出了名,獲了利。西方世界為何對中國當代藝術有興趣?因為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所用的藝術語言是西方的,內容卻具有中國特色,這與他們想象的中國藝術吻合。“也許,該有兩種藝術史:西方人想象的中國當代藝術史,即中國傳統(tǒng)符號加上西方的藝術語言;中國人認為的中國當代藝術史,實際上是70后這一代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這代人成長于消費社會,其藝術審美、價值觀,都是以消費社會為背景。與上代人相比,他們更注重自我感受?!?/p>
2000年后,中國當代藝術得到了空前發(fā)展,中國逐步建立自己的藝術體系。畫廊、雙年展、獨立策展層出不窮。有些曾被限制的新潮藝術也進入公立美術館展覽。很多海外藏家也接觸、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在海外市場的影響日益擴展,很多,藝術家告別貧困而躍人富裕階層?!斑@一影響在國內擴散。大家知道有這樣一群人,原來在藝術村都吃不飽飯,現(xiàn)在成大款了。媒體跟進采訪,這個群體半臺法化,能進入公立美術館和雙年展,或到美術學院當兼職教授一時尚雜志,有房又有車。藝術市場被列為煤礦、房地產(chǎn)之后的第三大暴富行業(yè)?!?/p>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至此,一切看上去非常完美,能否就此打住,如童話的經(jīng)典結尾: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現(xiàn)實并不是童話。當代藝術的發(fā)展也并非童話般理想。最近三年,由于資本進入藝術市場,當代藝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朱其感慨:“近幾年,整體藝術精神有點滑坡,大家不談藝術了,只談市場。拜金主義盛行,將藝術當成掙錢的工具,真正做藝術探索者不多,藝術家都在生產(chǎn)訂單作品。事物總有兩而,這三年藝術資本的泡沫使藝術成為拜金主義,同時也令社會關注藝術。公眾關注一個領域不是看這個領域的學術理論有多強,而是看這個領域有沒有掙到錢,哪個領域暴富了,哪個領域就迅速被媒體關注。我們原來估計藝術得到社會的關注需要十幾年,沒想到只用了三年時間?!敝炱湔J為,時下當代藝術處在十字路口,一方面完成了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在藝術生態(tài)上,也告別了地下藝術村本能的創(chuàng)作模式,但卻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藝術語言和價值觀,也沒有建立起高端的藝術體制,如:學術贊助制度、藝術基金會、私立美術館、大學基金會體系等。所有的人群、資金來源、生存空間都集中在畫廊和拍賣公司這兩塊平臺上,這兩塊平臺的過度商業(yè)化導致當代藝術商業(yè)化趨向嚴重?!皢栴}主要出在這里。好的藝術家訂單多。訂單多了,難免粗制濫造?!?/p>
朱其曾在自己的博文中寫道:“當代藝術的資本化始于2005年前后,當時只要花200萬元就可以把藝術圈每個人的畫都買一張,現(xiàn)在可能連一張明星的畫都買不起了……從2006年下半年以來的當代藝術熱所導致的藝術投資高潮,以及拍賣天價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可以很明確的斷定:存在著藝術炒作集團在拍賣會上的‘天價做局,藝術品價格被人為操縱,不少天價作品的成交實際
上是‘虛假交易。即使是那些真實的成交,這些天價作品的藝術水準和國際地位電被過于夸大……我覺得這種在中國發(fā)生的有點邪惡的藝術市場模式,不應該善意保護,只有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評,才能夠真正促進中國藝術繼續(xù)前行!”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品種比較單一。提到當代藝術,人們往往認為是繪畫作品,其實,在國外當代藝術是多元化的,如雕塑、攝影、裝置等。其次,屬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上拍的應是知名藝術家的成熟作品,而非新作品。再次,油畫品種價格增長過快,國外藝術品價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每個季度都可成倍增長。最重要的是,過去三年沒有培育起收藏家群體,畫廊處在拍賣行和藝術家個人工作室銷售的惡性競爭中,沒有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正常的藝術市場發(fā)展模式是藝術家將作品交給畫廊,收藏家去畫廊購買藝術品;畫廊經(jīng)過七八年時間的培育,藝術家作品得到權威評價體系及市場認可,價格趨于穩(wěn)定,此時,作品才能送拍賣公司拍賣?!霸谥袊?,收藏家直接跳過畫廊到藝術家那里買作品,或者跳過畫廊到拍賣公司買作品。市場好的時候,拍賣行、藝術家、畫廊都在經(jīng)營,買的人多,相安無事。危機來了,拍賣行價格比畫廊低一倍,畫廊就處于歇業(yè)狀態(tài)。很多藝術家想利潤通吃,直接與拍賣行及收藏家聯(lián)系。還有些藝術家自己經(jīng)營自己,使本應用在繪畫上的精力用來宣傳包裝自己,造成作品水平下降?!?/p>
應該如何評價當代藝術作品的優(yōu)劣
評價當代藝術品優(yōu)劣主要有兩點:“一是從藝術語言的角度來考慮,看藝術作品有沒有語言的原創(chuàng)性;另一點是從藝術家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的價值觀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在上世紀80年代,社會文化的先鋒是文學、電影、音樂,美術排在后面,但是多少沾染了一些大時代的氣息和精神。有些畫家并沒有看多少書,但是在那個時代即使不讀書,身上也會有些知識分子氣息。90年代后,北方的行為藝術則受到王朔的影響。朱其有些遺憾:“當時有些藝術家,身上有一種大時代的氣息和另類青年的精神,出名前的作品也帶有這種特色。然而,一旦功成名就,藝術態(tài)度就商業(yè)化了?!钡搅?0后這一代人,身上大時代的這種氣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性格的卡通化。他們不關心政治,不關心歷史,不讀知識分子讀的書,自娛自樂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這群人的特征與上代藝術家正好是兩個極端:前代人身上具備大時代的氣息,但缺乏真正意義上個人的感受,在人性和自我感受的表達上不是那么細膩;而年輕一代,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很細膩,卻沒有了大時代的精神?!拔矣袝r想,如果這兩代人的優(yōu)點集中在一起,中國最偉大的藝術可能就產(chǎn)生了。”朱其笑著說。
自攝影技術出現(xiàn)后,繪畫便不再追求逼真的效果。20世紀的藝術語言有很大突破。以往學習藝術的學生要練很多年的基本功,而現(xiàn)在的藝術表達形式多元化,分為技巧藝術與無技巧藝術。喜歡藝術的人可以選擇攝影,或者從事行為藝術。即使搞繪畫,也可以畫變形,不需要很寫實?!凹记梢呀?jīng)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看感覺,藝術的感覺。”
藝術走進市場,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助手問題,西方藝術界五六十年代曾爭論不休。朱其告訴記者,助手有很多種,有的助手僅負責創(chuàng)作前的準備工作,如為繪畫前打一層底色,刷一層白色,或是承擔填色的任務。這種助手是可以接受的。還有一種助手,職責較多,甚至有些“越俎代庖”之嫌。個別畫家,為了完成更多的訂單作品,經(jīng)常先用電腦,把各種圖像組合,制作出電腦效果圖,再讓助手照“葫蘆”畫,做出了“電腦效果填色圖”。
金融危機只是導致當代藝術品市場下滑的催化劑
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沖擊藝術品市場,當代藝術成交額和成交率大幅下降。那些天價作品被買家們爭相追捧的情景一去不復返。
朱其說,早期購買中國當代藝術的藏家多系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藏家。這些買家很多是畫廊老板,喜歡藝術而收藏,并沒有把當代藝術作為投資。1993年后,歐美買家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多以投資心理來購買。2000年以后,中國的新貴階層進入市場,他們投資目的明確,交易頻繁。藝術品市場的投資者增多,其他投資市場的操作模式就會照搬過來運用其中,以致問題就越積越多。一般而言,以收藏為目的的買家在藝術品的花費只占個人財富的20%左右,而以投資為目的的買家,多似企業(yè)高管的證券套現(xiàn),或者貸款以購,風險之大不言而喻。一遇風吹草動,就會出現(xiàn)市場休克。“沒有經(jīng)濟危機,市場也會下滑。因為這種囤積性購買方式,早晚有一天要出手,經(jīng)濟危機和當代藝術品市場的下滑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是一個催化劑。”朱其認為,“純以投機獲利為目的的購買行為破壞了藝術的原生態(tài)。市場虛高時,支撐的學術體系未形成,年輕一代藝術家也未打好基礎,夢想著一夜之間變成百萬富翁了。絕大多數(shù)的藝術家都在生產(chǎn),忙著完成訂單作品。現(xiàn)在市場停頓了,這些藝術家即使回到工作室,創(chuàng)作狀態(tài)也不一定就能回來,往往需要兩三年才能恢復?!?/p>
西方的藝術核心體系不是畫廊,而是私立美術館、基金會。藝術需要資金的支持,但又不能變成生產(chǎn)復制,所以需要非盈利或者低盈利的學術贊助體系。朱其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某畫家有一個創(chuàng)作計劃,他可以向基金會、美術館申請,雖然他可能有一些作品賣得并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它的作品有藝術價值,就有可能得到贊助。再者,一個從事美術研究的學者想寫一本書,畫廊不會給你錢出版,你可以到大學的基金會去申請。現(xiàn)在的中國急切需要這種學術推動體系?!?/p>
對于藝術品市場而言,金融危機帶來的未必都是負面影響。就像有些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采取的挫折教育一樣,當代藝術在中國的成長也需要一些挫折,吸取一些教訓。后面年輕的藝術家,也許會選擇與畫廊合作的傳統(tǒng)成長道路。一些不太正規(guī)的拍賣公司、畫廊也將淘汰一批。買家變得更加成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收藏欣賞藝術品。總之,誰也不希望好不容易發(fā)展起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就這樣變成金融危機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