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古今中外,那些在事業(yè)上獲得巨大成功者,無不得益于成年累月的堅持不懈,水滴石穿。而這些人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出于功利之心,為了成名成家,把獲取成功當成動力,所以,能夠臥薪嘗膽,苦苦堅持;另一類則是出于興趣和習慣,把辛苦勞作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不以成年累月的辛勤工作為苦,反而甘之如飴,把每天的勞作當成如同吃飯、睡覺一樣的習慣,對于他們來說,工作著是美麗的。
大畫家齊白石,畢生作畫不輟,一日離開畫筆就渾身難受,覺得少了點什么似的,如果哪天因事未畫,一定會在翌日補上。他曾在85歲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個條幅,并在上面題字:“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之,不教一日閑過也?!?/p>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今年已104歲了,仍每天伏案工作,研究不輟,每月有一篇研究文章發(fā)表在國內(nèi)外的刊物上。當央視新聞頻道主持人問他:您都過一百歲了,又有那么多成果,干嗎還那么辛苦自己啊?他坦然一笑:辛苦嗎?我沒覺得,一輩子的習慣了,想改也難。
著名學者季羨林,已經(jīng)98歲高齡,早已功成名就,著作等身,再出幾本書,也不會增加多少光彩,少寫幾本書也不會暗淡到哪里,可他就是手不釋卷,著述不已,因為這也成了他的習慣。在醫(yī)院里的這幾年,盡管疾病纏身,年老體衰,但病榻之上仍奮筆疾書,幾乎每年都有新作問世,原因無他:習慣。
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已82歲高齡,仍然沒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進行演算。他的方式是“隨時工作”,累了睡上兩三個小時,然后起來接著做,有時甚至拔掉家里的電話,專心于物理推演?!袄蹌t小睡,醒則干!”這是李政道的口頭禪。現(xiàn)在,他每天仍要“生產(chǎn)”出幾十頁手稿。李政道說他的生活中根本沒有娛樂,“我沒覺得什么苦啊,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在有些人眼里,工作是枯燥的,辛苦的,是不得已的一個飯碗,成年累月的工作更是無法忍受,如同煉獄。工作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痛苦煎熬,剛上班就盼著下班,一放假就高呼萬歲,偶爾要加一次班,簡直比讓他坐監(jiān)牢還痛苦,這種人是注定不會有什么成就的,一輩子過去,再回頭看看,一事無成。
還有一種人,對自己的工作是真心熱愛,干起事業(yè)來可以廢寢忘食,殫精竭慮,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也不是說他們的思想境界有多高,理想有多遠大,自制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們已把工作當成了習慣,巨大的慣性推動著他們在漫長的人生歲月里奮斗不已,工作不輟。天道酬勤,對他們來說,成功和名利的到來都是很自然的,但他們卻能淡然處之,視作身外之物,因為在他們心里,分量最重的還是事業(yè),是工作。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工作當成習慣,對辛苦就能坦然接受,對勞累就會習以為常,就會覺得奮斗是一種幸福,堅持不懈就不再是對我們毅力的考驗。于是,我們就能在心平氣和中積累成功,就能自然而然走向輝煌,或許會有那么一天,也躋身于李政道、季羨林、齊白石等成功者的行列,屆時可能同樣會有人發(fā)問:您奮斗了那么多年,是不是很辛苦啊?我們可能也會像李政道那樣坦然回答:我沒覺得什么苦啊,這就是我的習慣。
要把工作當成習慣,必須真心熱愛,真情投入,以苦為樂,淡泊名利。這樣,即便我們成就并不昭著,未能青史留名,也可問心無愧,活得有聲有色,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不白來人世走一趟。
(編輯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