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壇鬼才”徐訏

2009-06-08 08:51
文化交流 2009年2期
關鍵詞:寧波魯迅故鄉(xiāng)

王 靜

徐以創(chuàng)作小說《鬼戀》而成名,作品先后三次被搬上銀幕,其中被陳逸飛改變成電影《人約黃昏》。徐的《風蕭蕭》成為一代人的愛國啟蒙,當時出現(xiàn)“重慶江輪上,幾乎人手一冊”的“洛陽紙貴”情景,這一年文學界堪稱“徐年”。香港浸會大學設有“徐文學獎”。1967年,海外出版了18卷960萬字的《徐全集》,40年后,上海再版了《徐文集》。徐是逐漸被發(fā)現(xiàn)和關注的。

約在20世紀90年代初,揚州師范大學中文系一個學生因寫畢業(yè)論文走進該校圖書館的特藏室,發(fā)現(xiàn)一大排《徐全集》,并放在《魯迅全集》旁邊。此前,這位學生從未聽說過徐訏,“什么樣的作家其作品會比魯迅還多?”驚奇的發(fā)現(xiàn),強烈的好奇,驅使這位學生從中拿起一本《徐全集》來讀。這一讀不僅讓這位學生發(fā)現(xiàn)了徐訏,而且還讓他成為大陸研究徐的第一人。因為關注和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完成了畢業(yè)論文《徐論》,1993年,蘇州大學出版了他的專著《漂泊的都市之魂——徐論》,這位學生現(xiàn)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山東省級重點學科中國現(xiàn)代文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寧波大學等諸多院校紛紛把徐訏和他的作品為研究對象。去年,就讀復旦大學的一位女博士生亦選擇了徐研究。

筆者收集的1980年10月26日《香港時報》上說:徐是寧波江北區(qū)洪塘人。于是我這個寧波人就更關注徐了。

生在姚江邊

1908年深秋的一天,徐誕生在寧波姚江北岸一個小村的一座老式兩層樓房里。這個小村名叫竺楊,1954年前隸屬于慈溪洪塘鄉(xiāng),今隸屬于江北區(qū)洪塘街道宅前張村。

竺楊村是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村,幾十幢農家小院躲藏于一片深深淺淺的綠茵間,然而那是個富有詩意的村莊。“小城外有青山如畫,/青山前有水如鏡,/大路的右邊是小亭,/小亭邊是木槐蔭,/木橋邊是我垂釣的所在,/槐蔭上有我童年的腳印。/橋下第三家是我的故居,/破籬邊青草叢中有古井,/傳說有大眼長發(fā)的少女,/為一個牧童在那里殉情。最后請就站在那里遠望,/看馬鞍山上是否有微云?!边@是徐晚年寫故鄉(xiāng)的詩作《幻寄》。

小村原是竺楊兩姓人家居住,后徐氏遷移而居并漸漸興旺,竟成了慈溪徐氏望族的居住村,屋群中有一座徐氏祠堂和一座竺楊庵。據徐氏后裔回憶:“徐的祖居是一幢磚木結構的老式兩層樓房,與樓房垂直的還有一明軒間,明軒的后樓又連著一幢‘洋房。”

徐的父親徐荷君,又名徐曼略、徐韜,從小聰穎過人,能詩善文,師從“四明四才子”之一的馮君木,清光緒三十年中了舉人,曾任北洋政府財政部秘書和上海中央銀行監(jiān)事會秘書。

徐父生有三女一子,中年得子的他取兒名為伯,乳名叫傳琮。在徐剛呀呀學語時,徐父就請了老先生教兒子四書五經。后又怕兒子會被寵嬌,就把六歲的徐訏送進離家一里多遠的承裕小學住讀。因年齡小,徐不是隨班上課,而是跟校長讀《左傳》。對于童年的往事,徐曾有如下的回憶:“當我生下來的時候,一個算命先生說這個孩子養(yǎng)不大,如果養(yǎng)大準是個克星。果然,我的父母不久就分居了,我被送到了學校。我喜歡到學校讀書,可是不愿意住宿,那時鄉(xiāng)間沒有電燈,廁所遠在校外,有幾次逃學回家,可是每次被送了回去。有一次,在學校的樓上看到家里著火,我想回家,可校長不同意,我只好在那兒干著急?!?/p>

兩年后,徐隨父親離開寧波去上海,轉而又隨父親去北京,但不知什么原因,12歲的徐又回洪塘讀小學,成了承裕小學二年級的一名學生。學校的集體生活,學校里的老師,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記憶里。徐成名后以承裕小學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責罰》,還寫下以《我上學的第一個小學及其它》和《我小學生活里的人物》為題的回憶錄。

“文壇鬼才”

1927年,徐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四年后獲得學士學位,又在同校研修兩年心理學。在北大讀書時,他發(fā)表了詩作。當時學校的一楊姓教授讀了他的詩作評論:徐志摩的詩,其感情流于輕浮,而徐訏的詩感情比較凝重。短短的幾句話催化了徐心中的文學胎胚。

十年后,《宇宙風》發(fā)表了徐的第一篇中篇小說《鬼戀》,這是徐訏留法時期的作品。一舉成名之后,此刊連續(xù)發(fā)表了《荒謬的英法海峽》《吉布賽的誘惑》和《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系列中篇傳奇小說,從而確立了徐在小說界的地位。

1943年《掃蕩報》連載了他的代表作《風蕭蕭》?!讹L蕭蕭》迷住當時海內外的華人,以后兩年此書連出五版,成為一代人的愛國啟蒙。這個發(fā)生于抗戰(zhàn)時期上海的生動、曲折、驚險的故事家喻戶曉,徐因此而風靡全國。

1933年起,徐應林語堂之邀擔任《論語》《人間世》等刊物編輯,三年后,去法國留學,在巴黎大學研究哲學。抗戰(zhàn)爆發(fā)后即棄學歸國。之后從上海輾轉去重慶等地,后又應《掃蕩報》之聘赴美擔任特派員,直到抗戰(zhàn)勝利回國。

徐訏自1939年發(fā)表小品集《春韭集》以來,筆耕不綴,陸續(xù)創(chuàng)作2000多萬字作品??v覽《徐全集》,他的作品分為三大類:一是小說、小品與劇作,二是新詩與詩劇,三是散文與評論。

寫小說是徐的絕活,“鬼才作家”的稱號是對這位孤獨的講故事人作出的很高的評價。

孤獨與鄉(xiāng)思

徐生性坦率、耿直,“似乎是一個落落寡合、孤高自處的人”。他一貫我行我素,獨來獨往,常常來去匆匆,尋無蹤影,為此人們戲稱他為“野豬”。新中國成立前夕,有人勸他去臺灣,而他不去。1950年,這位自詡“在生活上成為流浪漢,在思想上成為無依者”的作家離開大陸去了香港。

1966年初,臺灣作家蘇雪林發(fā)表《魯迅傳論》一文,大罵魯迅先生。在香港的徐訏實在看不下去,便寫了《魯迅先生的墨寶與良言》一文,以自己的切身體會,駁斥了蘇女士的信口開河,為魯迅鳴不平。值得一說的是,魯迅對林語堂不滿,而徐當時是林語堂主編刊物的得力編輯,但徐仍為魯迅仗義執(zhí)言,寫道:

“我只是一個相信魯迅先生是有文學天才與有文學修養(yǎng)的人……我對于魯迅的印象就是他對人的慷慨和沒有架子?!?/p>

這個“印象”所從何來?徐舉出了兩點:一是直接印象,即在他結婚前,曾向魯迅求字。魯迅很爽快地給他寫了兩幅。而他當時剛剛大學畢業(yè),僅僅是《論語》的一名編輯,除了曾經約稿外,他和魯迅毫無私人交往。二是間接印象,即是眾所周知的魯迅對貧苦青年作家特別是由東北流亡關內的青年作家的慷慨幫助與支援。由此可見,徐是個正直的人。

有人說,徐的孤獨是依于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雖說徐于13歲始離開寧波,離開洪塘,但此后多次回老家,因為他的母親,他的女兒曾一直住在老家。他一生三次婚史中的兩次婚禮是在故鄉(xiāng)舉行的,其中第二次婚禮由沙孟海先生做證婚人,婚房就設在徐和他妹夫合買的老屋,一個當時門牌為小沙泥街45號的寧波老墻門。其長女回憶:

“爸爸第一次回到寧波的新家,就動手做了一張用四只啤酒瓶當桌腳的茶幾,還動手做飯菜,當用簡陋的炊具為他們煎一條魚時,油鍋燃起了大火,嚇得我驚慌不已,而爸爸將鍋蓋一燜,沒事。后又一次又來寧波,當?shù)弥也∮越杩谫囋诩依锊簧蠈W時,被狠狠訓了一頓,見我仍不走,就提起腳踢我出門。后在上海碰到爸爸,他命題《從寧波到上?!纷屛易魑摹?/p>

此前的徐也曾多次回到故鄉(xiāng)洪塘。1947年還專門回母校看望老師,只可惜教他讀《論語》的老校長已經故去。1949年,為躲避飛機的炸彈,徐訏又回竺楊。

也許童年于一個人是深刻的,也許故鄉(xiāng)于一個人是永恒的。因為童年的記憶,因為故鄉(xiāng)的記憶,徐訏創(chuàng)作以故鄉(xiāng)為背景的小說、詩歌像《私奔》《責罰》《滔滔》中描寫江南農村景色的畫面,幾乎都存有洪塘竺楊的影子。徐的詩作大多是鄉(xiāng)情詩。

就那么執(zhí)著地熱愛和牽掛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也幾乎成了徐漂泊人生的精神支柱。而這種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情一直保留到晚年,直到臨終。徐訏晚年還寫下了《幻寄》,一個魂牽了半個多世紀的小村是多么優(yōu)美,又多么令人神往。

1980年10月5日,深深懷念著故土、想念著親人的徐訏魂斷香港。一位友人送了一幅“風蕭蕭兮慈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挽聯(lián)。

猜你喜歡
寧波魯迅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的牽掛
一圖讀懂寧波
月之故鄉(xiāng)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寧波
魯迅《自嘲》句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