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去年,當新編昆曲歷史劇《公孫子都》主演、浙江昆劇團團長林為林站在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頒獎臺上,從國務委員陳至立女士手中接過沉甸甸的“十大精品劇目”獎牌的那一刻,浙昆人感到無比激動與自豪,因為他們在無數個日日夜夜里,用心血和汗水九易其稿,四易其名,經歷十年之久的艱辛創(chuàng)作歷程,終于結出了碩果——將傳統(tǒng)劇目《伐子都》創(chuàng)新為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方面與時俱進的上乘之作,成就了繼《十五貫》后的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級精品劇目。
回眸精品之路,這成功的背后,有著重要的外部因素,即社會對昆曲的關愛。特別是2001年,中國昆曲被聯(lián)合國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后,從政府到民間,從國內到國際,昆曲的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昆曲的生存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新的轉機。還有,國家及地方文化主管部門出臺了眾多保護、扶持昆曲藝術的政策措施。此外,這與浙江昆劇團創(chuàng)新、拼搏也是分不開的。
啟迪與震撼
新編昆曲歷史劇《公孫子都》是根據傳統(tǒng)折子戲《伐子都》的故事情節(jié)改編而成的。原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鄭莊公與惠南王交戰(zhàn),部將公孫子都與穎考叔曾為爭奪帥印失和。當兩軍交戰(zhàn)時,考叔奮勇直前,所向無敵,子都妒忌其功,暗施冷箭射死考叔。慶功宴上,考叔之冤魂突然出現(xiàn),活捉子都。原劇通過“人鬼復仇”來說明古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狹義是非觀。
創(chuàng)作起初,該劇的編劇張烈和導演石玉昆經過商議,決定將該劇的故事走向“中國式的麥克白”。石導說:“要改編傳統(tǒng)戲,又是這樣的一出以武生為主演的新編歷史劇,不能單純地展現(xiàn)高難度的武打技巧,而是要從人物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人的心里軌跡去深挖,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國外莎士比亞戲劇對人性的解讀和揭示是深刻的,我們中國戲曲也應該在保留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的基礎上賦予作品更深刻的思想內涵。”導演的思想和編劇的思想一拍即合,在不到一周的時間,新編昆劇歷史劇《英雄罪》出爐了。
當時,《英雄罪》這一稿無論從戲名還是故事情節(jié)上看,都使該劇增添了濃厚的悲劇色彩,故事情節(jié)也跳出了原劇簡單的“人鬼復仇”,而著重描寫人性的復雜面,戰(zhàn)場上的英雄因為有著人性的弱點——“妒忌”,以至于為竊取頭功暗殺了主帥后,終日驚恐難安,落得個世人唾罵的下場,英雄成為了罪人。可以說,這一稿較原劇在關注人、關注人性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并且還試圖在探索怎么樣才能使作品的思想更具有普遍性和現(xiàn)實意義。編劇張烈說:“說心里話,改編這個戲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個故事在《東周列國志》中其實只有兩三行的文字敘述。要把這個歷史上有,但史冊上沒有詳細記載的故事改編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延時兩個多小時的大戲,大部分故事情節(jié)都要重新創(chuàng)造,更重要的是深刻的思想內涵必須要用相應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深刻的語言表達才能表現(xiàn)出來,所以我更多地運用了子都的內心獨白、唱腔等,來加重他的心里懺悔,讓子都的心路歷程作為貫穿全劇的主線?!边@對于一出傳統(tǒng)戲改編過來的新編歷史劇來說無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一個劇目的打造過程與傳統(tǒng)意義的劇目成熟過程有著極大的不同?,F(xiàn)在,一個劇目出爐后將會有很多人來參與討論,共同出謀劃策,這對于一出戲的全面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新編昆曲歷史劇《公孫子都》就是在《英雄罪》的基礎上經過多次座談會,編劇、導演在劇本立意方面與各級領導、專家們進行研討,比如戲名應該更注重寫人本身,讓人物結構更加合理一些,整出戲的色彩不要太過沉悶等等意見,除了在劇名上改為《公孫子都》外,情節(jié)上也有了相應的調整,講述了一個帥才在不了解真情的情況下,加上自身心理素質上的問題,由爭功心切轉化為了一種惡的沖動,最終導致了惡的行為——向主帥考叔射出了一支讓自己終身悔恨的箭。這一箭,使主帥考叔喪命,也造成了深愛著子都的穎姝痛失兄長的悲劇。當子都得知考叔避其出征是因妹妹看中了子都,怕子都沖在前面不幸犧牲。當洞房花燭時,穎姝向自己訴說自己早對他有愛慕之意,只是兄長恐有高攀之嫌時,子都人性一面被完全激活,他因此悔恨之極:“原來你們兄妹兩人如此俠肝義膽,對子都一片真情,是我曲解了你們的好意??v疑爭功,也不該暗箭傷人。似子都這樣狹隘心腸,任性妄為,欺世盜名,有何臉面茍活人前,只有以死謝罪兄長,謝罪穎姝,謝罪天下。”至此,“一念之貞成了英雄,一念之差成了罪人”,“一念之貞難,而一念之差易”這簡單質樸的思想哲理被深刻地揭示出來。對此,編劇張烈說:“為了使這出武戲更有可看性和戲劇性,更能打動人心,我著重以考叔的善意與寬容,穎姝的純美與愛慕,來加重子都內心真誠的懺悔,從而達到一種現(xiàn)世的人文關懷?!?/p>
古不陳舊?新不離本
昆劇的劇目不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新編的,往往以表現(xiàn)“才子佳人”的戲居多,武戲鮮見。新編昆曲歷史劇《公孫子都》采用了武戲文唱、文武兼?zhèn)涞谋憩F(xiàn)手法,突破了傳統(tǒng)武戲表演中往往單純展現(xiàn)武打技巧的模式,使之成為外化人物內心復雜情感表現(xiàn)的重要手段,從而達到了是昆劇而不陳舊,是新劇而不異變的表現(xiàn)效果。為此,擔綱主演的林為林付出了不少心血。他為了把子都這個英姿颯爽、文武兼?zhèn)洌珒刃挠殖錆M復雜情感的藝術形象,通過美妙絕倫的高超技藝以及表現(xiàn)人物內心情感的細膩表演展示出來,在武戲程式技巧的運用與心理劇內心體驗的方式上進行了極富創(chuàng)新的探索。在排演中他為追求完美曾兩次腿骨骨折,但他想起蓋叫天演出時一條腿骨折卻依然在舞臺上單腿挺立,就忍住劇痛或打封閉針止痛,堅持排演。他這種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和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使子都這個人物的塑造贏得了技驚四座的劇場效果,得到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除此之外,該劇在故事情節(jié)的鋪排上也有新穎之處。如生旦并重的腳色構成,在增設了穎姝這一人物后,改變了原劇以“生”為主的單薄,使全劇在情節(jié)結構和人物安排上更加豐滿。而穎姝與子都結為夫妻這一情節(jié)的設定,不僅突出了男女主人公必然形成的心路起伏,強調了人性和生活本身的復雜性,也給全劇帶來了一連串的情感矛盾與懸念,從而使子都負疚心理的拷問既有精神層面,又有感情層面,既有自我,又有外延,整個戲不僅有厚度和層次感,還有真實性和可信度,更易為觀眾接受并產生人文關懷。該劇在舞臺呈現(xiàn)上充分借助了現(xiàn)代科技的燈影效果,使其更好地為體現(xiàn)規(guī)定情景的真實感和展現(xiàn)人物內心外化的內容要求服務。如在第三場中,用仿真的動態(tài)行軍隊列和相對靜止的古老戰(zhàn)車與子都、祭足的彼此較量通過舞臺調度交織在一起,很容易讓人們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鏈接中去欣賞、解讀和感受人生。第五場是表現(xiàn)子都“避得過法誅難逃心誅”的內心戲,該劇用人鬼戲將其外化于舞臺。婚禮之后,夢境之中,漆黑的舞臺上身穿黑衣,后背骷髏狀的演員在紫光燈下圍繞著子都摸爬滾打,在考叔善良與包容的拷問中,子都“人性”與“死亡本性”的矛盾心理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加之音效、道具、武功技巧的渲染運用,使整出戲演繹了一場既有感官刺激,又有理性思索的心理劇,從而成為了全劇的一個亮點。
薈萃一流名家
《暗箭記》的編劇古兆申和《公孫子都》的編劇張烈,前者是香港大學的資深漢學家,后者是寫過昆劇《張協(xié)狀元》等優(yōu)秀劇本、獲得過中國戲劇文華獎、曹禺文學獎、中國戲曲學會獎的國家一級編劇,都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
從《暗箭記》到《公孫子都》,從《英雄罪》再到《公孫子都》,經歷了從執(zhí)導過眾多昆劇的上昆導演沈斌,到曾執(zhí)導過《曹操與楊修》等舉世名劇的著名導演馬科,又到曾榮獲中國戲劇文華大獎、中國藝術節(jié)大獎、國家“十大舞臺藝術精品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節(jié)最佳劇目獎,中國戲曲學會“金盾獎”等獎項的國家一級導演石玉昆,可以說都是當今戲劇界的名導。
擔任團長、主演的林為林,是浙昆第四代“秀字輩”優(yōu)秀武生演員,二度梅獲得者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他主攻武生,扮相英武,氣度恢宏,功底扎實,臺風沉穩(wěn),腿功尤為叫絕,有“江南第一腿”“昆劇第一武生”之美譽,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昆曲代表性傳承人。作為主演,他在公孫子都這一形象的塑造中,把“程式”與“體驗”融會一體,使自己的藝術水平經歷了一次突破與飛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電影版昆劇《公孫子都》的導演森島,稱得上是浙江的新銳導演。香港著名的攝影師艾倫,長春電影制片廠的高級美術大師高天倫,以及在昆劇《公孫子都》的不斷完善過程中被邀請的“會診”專家,都是相關領域享有聲望的專家。這些正是使昆劇《公孫子都》成為精品的可靠保證。
20年出一部大戲,拍一部電影,翻開浙江昆劇團50多年歷史似乎總有那么一個規(guī)律。從《十五貫》《西園記》到今天的《公孫子都》;從“傳字輩”“世字輩”“盛字輩”,到今天的“秀字輩”。有昆曲藝術獨特的傳接方式的使然,有蘊藏在每一個昆曲人內心無法抹去的昆曲情結的使然,更有一代代浙昆人血脈中承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使然。每想到此,作為浙昆“萬”字輩的一員,我就會為我們浙昆人的這種優(yōu)良的傳承精神深深地感到自豪。有理由相信,浙昆人在這樣一種優(yōu)秀傳承精神的激勵下,一定會開創(chuàng)出新的精品之路,一定會精品輩出,蘭馨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