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
自雜志創(chuàng)刊以來,我們已收到近千份讀者反饋的調查表,還有很多熱情洋溢的讀者打來電話、給編輯部發(fā)來電子郵件。來自讀者的信息中有許多對本刊的夸贊。作為一個新刊,我們非常感謝讀者的厚愛,也在讀者的關注中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許多讀者在來信中細致地指出我們在印刷、文字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確,本刊連續(xù)三期在印刷和文字上都出現(xiàn)過較為嚴重的錯誤,給讀者的閱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麻煩,這足見我們的編輯工作不夠縝密。今后我們一定會加強編輯工作,同時我們也要對讀者的寬容深表謝意。
有讀者指出我刊發(fā)表的一些文章行文晦澀、內容艱深。我們的確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有些文章由于專業(yè)性過強、背景知識要求很高等原因,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我們在今后的編輯工作中會盡量保證這類文章行文流暢, 但是我們也認為,有些討論嚴肅問題的文章,也確實需要讀者耐心揣摩。我們真誠地希望讀者對于這類文章多一點耐心,真誠地希望這類文章為讀者帶來知識的愉悅。
也有讀者指出我們偏重政治經濟學的大問題,對文化關注不夠,應該多多注意當前中國人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內容。這些批評和建議都是非常中肯的。本刊立足于從文化的視角解讀當前重大的政治經濟命題,將文化建設放置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加以觀察。但由于編輯的視野有限,這些意圖還沒有得到清楚地呈現(xiàn)。今后我們會加強貫徹文化的視角,也將更多地關注當下普通人生活中鮮活的文化現(xiàn)象。
很多讀者贊譽我們敢于承擔中國文化重建的使命。對于我們而言,所謂承擔實在愧不敢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們只能一步一步地前行,認真總結每一期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力求改進;反省每一期的選題和文字,力爭提高。如此反復,日積月累,或可以對中國的文化建設有所微薄的貢獻。
我們感謝廣大讀者的熱情關注,并熱情期待您繼續(xù)對本刊提出寶貴的意見。
《文化縱橫》編輯部
更正:
由于我們工作的失誤,2009年2月刊,《打工青年藝術團的實踐之路》一文出現(xiàn)了嚴重的脫漏段落的問題,特此更正如下。
第85頁:
像我們這樣生活在城市邊緣的異鄉(xiāng)人,剛到北京的時候,總有種強烈的羞辱感。我們在郊區(qū)的村子里租房住,最怕的就是聯(lián)防來查暫住證。有時候在屋里睡覺,也得把門活的主體,確立了一個真實有力的立場。有了這個主體,確立了自己的立場,我們猶如找到了土壤的麥種一樣,扎根進結實的泥土中,麥芒鋒利地向上生長,我們對現(xiàn)實有了全新的認識。
更正為:
像我們這樣生活在城市邊緣的異鄉(xiāng)人,剛到北京的時候,總有種強烈的羞辱感。我們在郊區(qū)的村子里租房住,最怕的就是聯(lián)防來查暫住證。有時候在屋里睡覺,也得把門從外面反鎖上,制造屋里有人的假象。出去唱歌時,我們也生怕被罰款,更怕被收容。
最開始,我是用一種藝術的審美來消解這種羞辱感的,用一種個人的、搖滾的憤怒來發(fā)泄,用一個所謂的藝術家中立的身份,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而這,只能讓我沉浸在一種自我的審美快感之中,時間長了,連憤怒都被稀釋掉了,只剩下傷感和迷茫。
而當我們打破了“藝術家”的幻象,真實地回歸到一個勞動者、一個打工者的身份認同時,我們便找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鮮活的主體,確立了一個真實有力的立場。有了這個主體,確立了自己的立場,我們猶如找到了土壤的麥種一樣,扎根進結實的泥土中,麥芒鋒利地向上生長,我們對現(xiàn)實有了全新的認識。
由于我們工作失誤,對您的閱讀造成不便,在此特表示道歉。
《文化縱橫》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