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榮
(四川省劍閣縣劍州中學628300)
當今我們談到“師德”這個問題,作為世人的視點在于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著裝、言談舉止及作風等問題上,不可否認這些問題都是作為教師應“師德”實質(zhì)的方面。但針對當今教師隊伍中責任心驟減,很多教師敷衍塞責,做許多事職工總是斤斤計較,認為給多少報酬才做多少事,忘記了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工作之責,致使學校工作中存在不少問題,固此,在加強教師“師德”培訓的同時,逐步增強教師之責任心,仍是首要的。有了責任心,我們?nèi)フ勂渌S多具體的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此可使每個教育工作者無論什么時候都記著自己是一名靈魂的塑造者。
縱觀教師責任心下降的原因,也似乎很簡單:一是教師自身放松思想認識與品德修養(yǎng)的提高,為人師的世界觀,人生觀滑坡。二是受社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記得我們讀小學初中時,總感到教師經(jīng)常在管著自己,總在我們身邊。改革開放使物質(zhì)及精神生活大大豐富了,教師畢竟是人,世俗追波也不可避免,極易受功名利益思想之浸蝕,也容易把之運用到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追求自身名利,同行業(yè)不同校間的比較,感到自己付出的多而獲取甚微,導致心理失衡,也把情緒帶入工作,無動力,無心思去教書育人了,當起教育的“和尚”
作為現(xiàn)代教育,處于飄浮的不定之中,一說素質(zhì)教育,可又狠抓應試分數(shù),一天又要“減負”,實施課改,卻又不放松學生作業(yè)或每次考試。矛與盾始終存在。無論怎么改還是要出效益——學生成績不能滑,要抓住學生,怎么抓?恐怕只管撞鐘的和尚是當不好廟子的主持,這里我們只是個人談談意見。
仍然要讓教師明白“教師”這一職業(yè)基本道德的特殊性?;韭殬I(yè)道德是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表。作為教育者與其它行業(yè)不同,我們所做的是一個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工作,和活潑的學生打交道,學校教育在教學期間整天存在。因此作為師者要淡泊名利,樂于育人。
增強教師的愛心,讓教師愛工作,愛學校這一環(huán)境,更為主要的是愛學生,多予愛,多關(guān)心愛,愛才回投。
與學生多交往。不要任何時候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以為自己是個老師就與學生拉開距離。在學習、生活、活動、勞動等中與學生打成一片,拉近與學生距離,親和學生關(guān)系,在活動中自覺地增強責任心。
作為老師要多管,現(xiàn)在很多人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在學校中任何一名職員都是學校主人,當一名教師應該管的,就應該去管,去過問,不能讓事找老師,那就被動不說,也無法談到責任心。
以上是本人粗淺認識,當然要真正達到增強責任心這一目的,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非短時之功,但在談“師德師風”之前不把這個作為教師應具有最起碼的道德品質(zhì)解決清楚,去談其它,我認為都是違心的,不實在的,效率也必然是功倍事半。
收稿日期: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