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路翎的名作《饑餓的郭素娥》塑造了一個勇敢悲壯的女性形象郭素娥。這一形象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對不幸命運的反抗讓讀者震撼。作為一個女子,她是不幸的,她承載了太多的苦難,但作為一個有一定女性意識的女子,她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反抗確定難能可貴。本文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分析這一形象所蘊含的內(nèi)涵和美學意義。
關(guān)鍵詞:郭素娥 饑餓 女性主體意識 女性獨立意識
《饑餓的郭素娥》中的女主人公郭素娥命運多舛,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性。作為一個女子,她是不幸的,她承載了太多的苦難;但作為一個有一定女性意識的女子,她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反抗,確實難能可貴。
一、在“他”的世界里,她是一個弱者
郭素娥一直都是饑餓的,饑餓一直決定著她的選擇及命運。她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多方面的禁錮與壓迫,無法選擇自己的身份,自始至終依附著“他”者;因為她是“男人用以確定自己存在的參照物,是一種補償性事物……唯有不是的便是她們自己?!盵1](P8)
首先,在父親眼中,她還不如幾件金飾。在困難時,父親拋棄了她。面對不幸,她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和機會,更沒有能力來反抗父親的“安排”。從一開始,她就是一個父權(quán)社會的棄兒。
其次,丈夫的壓迫使饑餓的郭素娥更加“饑餓”。丈夫沒讓她吃過一頓飽飯,沒讓她過上一天好日子;反而讓她陷入了雙重的饑餓中:物質(zhì)和精神的饑餓。劉壽春“說到女人,他就舞臂咒罵”。對于他來說,郭素娥僅僅是一個不花代價就獨占的私有物,一個象征符號,象征著他有丈夫的權(quán)利?!霸诟笝?quán)制和夫權(quán)制社會中,女人是男人的財產(chǎn),標示著男人的貧乏或富有……她是作為種種物品,確證著男人作為主體的存在和地位,她隸屬于男人,屈從于夫權(quán)和父權(quán),從不被允許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1](P11)這對于一個男權(quán)社會中最卑微的男人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無法亦無能通過其它方式來顯示他的“強大”,只有通過占有一個女人外顯他的“強權(quán)意識”。盡管郭素娥比丈夫能干,但卻違抗不了后者強加在她身上的社會倫理規(guī)范。因此,她雖能對丈夫發(fā)怒,能和他廝打,但她始終在丈夫的陰影之下生存。
再次,郭素娥精神上更是饑餓的。在男人的世界里,她僅僅是一個依附物,沒有人愿意去關(guān)心她的“饑餓”。她真正的“饑餓”是什么?就是“一種在她是寶貴得無價的東西的希望的”。張振山的出現(xiàn)使她覺得抓住了希望。但張振山只是讓她再次確證自己僅僅是一個女人而已,能夠解決生命本能的“饑餓”。相反,在張振山看來,郭素娥與其他女人沒有兩樣,甚至是墮落的,“她底修長的青色眼睛帶著一種赤裸裸的欲望與期許,是淫蕩的?!彼粩嗟貑栕约海骸芭私o了我什么?”他只是他自己,“為什么要讓一個女人批評他,并且告訴他,他應(yīng)該怎樣做,貶抑他底性格底惡毒的光輝呢?”他強大的征服力量使郭素娥誤認為有了希望,然而他卻將郭素娥推入了絕望之淵,直至毀滅。張振山迷戀他“機器工人”身份,看不起女人。“張振山與其說是對愛的追求,不如說更多的是征服欲和攻擊欲的外化。他從來沒有把郭素娥和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他們的心靈存在無法溝通的錯位?!盵2](P144)他是主動的施與者,而女人是被動的接受者?!澳悴欢?,你只會叫乖乖?;氐侥愕睦瞎纺抢锶グ??!睂τ谒麃碚f,女人又何嘗不是一件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玩物?對于男人,女人是“一個性伙伴,一個生殖器,一個性愛對象,一個他用以探索他自己的他者?!盵3](P65)
此外,在魏海清眼里,“郭素娥底豐滿的,淫惡的肉體底形影就開始在焦悶的煙霧里浮幻地一次一次地閃現(xiàn),使他惶恐,痛苦?!痹谒幕貞浝?,郭素娥“那時就是那樣的一個女人”,即早就是一個淫蕩的女人。魏海清是一個農(nóng)民,無法與強大的張振山抗衡。但是他想,要是有財富——谷子,那結(jié)果自然就大相徑庭了:“要是有,看這瘟女人對我怎樣呢!”他簡單地將郭素娥等同于谷子,能用物質(zhì)財富來交換或是征服。既然沒有物質(zhì)財富,那就得不到,不如索性將之毀滅。
郭素娥是極度不幸的,因為作為正常的女人,卻生活在一個扭曲的他者世界里。從順從到希望再到絕望直至毀滅,是她必然的人生之路。毫無疑問,她是孤獨的,更是饑餓的。在“饑餓”這一表象后面,深藏著她至死都不明白的一點:作為女人,她是一個弱者,無法也不能向他者希望什么,更不能反抗強大的他者。
二、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與困境
從兩個維度來劃分“女人”:社會倫理范疇的女人和生命本真范疇的女人。前者對社會規(guī)范亦步亦趨,反之,社會也要求她完全遵守“游戲規(guī)則”。波伏娃對此闡釋得好:“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焙笳邉t是追求自己生命的本真價值和意義,即使知道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后果,但仍然會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體驗生命,體現(xiàn)了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郭素娥屬于后者。
渾渾噩噩地生活了五年,她一直游蕩于饑餓之間。而后才“敢于大膽而堅強地向自己承認她的目的”,即追求自我的生命價值,哪怕是人們嗤之以鼻的對肉體欲望的追求。巴赫金對肉體情欲與感性體驗的解放與宣泄是極其看重的,他認為肉體的問題應(yīng)是一個價值構(gòu)成問題,肉體不是自給自足的物件,它必須有一個他者,必須要有他者的認可和賦于形體的活動。[4](P71)郭素娥通過對愛欲的追求來體現(xiàn)價值,通過所青睞的“他者”張振山來實現(xiàn)本身的意義,毫不猶豫地追求生命本能的釋放。對她來說,現(xiàn)實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仿佛她只有在這一瞬間才得到生活——仿佛她底生活以前是沒有想到會被激發(fā)的黑暗的昏睡,以后則是不可避免的破裂與熄滅似的?!币郧暗纳钍峭纯嗟模辉付嘞?;以后的生活又是縹緲的,她不敢奢求;唯有現(xiàn)在她才證實自己是一個得到了最基本幸福的女人。生命的原初狀態(tài)將感性體驗回歸到美的本原,使人感到生命的美好?!傲硪环矫?,路翎通過對郭素娥的肉體感性欲望的描述,樹立了她的女性主體意識。郭素娥的主體意識,正是在她的被壓抑的性饑餓的釋放與宣泄中而產(chǎn)生的。”[4](P231)
在他人看來,郭素娥令人不齒,流言讓她受盡了屈辱。傳統(tǒng)不允許女人出軌,更不用說是主動追求和享受。要想有這種“特權(quán)”,就只有淪落為妓女,而妓女是以讓渡自己做人的尊嚴和正常人的生活為代價的。郭素娥一直維護著她的尊嚴,因此,她不是妓女,而是一個正常的女人,一個苦苦地尋求著平等而珍貴愛情的女人。胡風在《序》里強調(diào):“郭素娥,是這封建古國的又一種女人,肉體的饑餓不但不能從祖?zhèn)鞯亩Y教良方得到麻痹,倒是產(chǎn)生了更強的精神的饑餓,饑餓于徹底的解放,饑餓于堅強的人性?!盵5]她對人性的追求為禮教社會所不容。丈夫?qū)λ奈耆枳屗衽?,使她的反抗意志如火山爆發(fā)。鄰人鄙視她“奇特的敗壞的女人”,她不理會,“她已經(jīng)急迫地站在面前的勞動大海底邊沿上了,不管這大海是怎樣的不可理解和令她惶恐,假若背后的風刮得愈急的話,她便要愈快地跳下去了。跳下去,伸出手來,抓住前面的隨便什么罷?!睘榱俗非笮腋?,她不顧一切。
社會的強力是巨大的。面對阻力,她發(fā)出了哭叫“有哪一個能救一個我這樣的女人呀!”在等待命運的最后裁決時,她預感到災難,“不幸決不會離開她這樣一個女人的,她想,同時感到不幸正在像兇橫的軍隊似地向她圍攏來?!笨v然意識到這一點,她也并沒有絲毫妥協(xié),直到被綁時,她也以一種充滿不可侵犯的尊嚴的聲音叫道:“哪個敢動我!”“我是女人,不準動我!”最后的辯解“你們不會想到一個女人底日子……她捱不下去,她痛苦……”她想要成為的“女人”和社會認同的“女人”具有不同內(nèi)涵。“關(guān)于郭素娥,作者首先看到和寫出的,是‘女人,帶有原始意味的‘女人,不是哪一個特定歷史時代的‘女人,而更像是所謂‘一般意義上的‘女人”[6](P45),這個“女人”看到了女性自我的主體意識,并不屈不撓地去爭取。
三、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與失落
文學史上具有主體意識的女性形象屢見不鮮,但具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形象卻并不多見?!芭缘莫毩⒁庾R實際上就是對自己命運的把握,最終意識到自己的命運不應(yīng)該托付給某件事,某個男人,或者是自己的某一種期望。女性只有明確這種自我意識,擺脫依賴心理,才能掌握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盵7](P216)在郭素娥身上,我們分明能看到這種女性獨立意識的存在,這具體體現(xiàn)在她對勞動的態(tài)度上:她并不是一心要靠男人來養(yǎng)活,而是渴望進入這個龐大的勞動世界中,急切地渴望“做工”,期望能自食其力,以擺脫自己的尷尬處境。這一點在以往對郭素娥的評論中被忽略掉了。
郭素娥是個辛勤的勞動者,她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積極地要求和他人一樣,有平等的勞動機會。她“帶著最熱切的最痛苦的注意,凝視著山下的囂張的礦區(qū),凝視著人們向它走去”,最后也按捺不住,隨著人群涌入那個陌生的世界,靠擺香煙攤子謀生?!八龢O能勤苦地勞動”,與那個先進的勞動世界保持著密切的關(guān)系,不像文中其她女性形象那樣僅局限于家庭,因為“家庭婦女”的形象“表明婦女并不是人,僅僅是被剝奪了人類生存自由和人類命運呼聲的‘女人而已”[8](P67)。顯而易見,郭素娥不甘于只做一個“女人”,她還想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只有當她“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并完善一種與過去迥然不同的未來時,他就成了人,成了真正的人”[8](P66)。郭素娥要想實現(xiàn)她的“理想”,就必須首先爭取到作為一個“人”的權(quán)利,一個跟男人平等的“人”的生存權(quán)利,而最好且最迫切的方法就是爭取到和男子平等的以勞動來謀生的權(quán)利。所以,她想進城里去,哪怕是死,也毫無所懼。當路人問她有什么法子時,“她隨便回答‘我想要出去做工”,既是隨便答出,可見她早就開始思索出路。她對張振山也表過態(tài)“我想到城里做工去”,“我跟著你到城里去,紗廠里做工,很多人都是這樣!……我會做事,會把樣樣都弄……好……”,由此可見她要靠勞動去獲得經(jīng)濟上的獨立,從而達到女人真正的獨立。對她的熱烈期望,他者又是怎樣回答的呢?“你,一個女人?”“女人也多做工的。但是可憐,你不夠……”郭素娥的獨立意識遭到了無情的打擊。
既然郭素娥是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女人,那她為什么又不獨自逃開去城里做工?去追求做人的基本權(quán)利?她是不能的。一方面因為她本就是社會倫理的叛逆者,為他者所不容。鄰居老太婆說:“我們五里場從沒有你這樣的女人”,推而廣之,城里又能收留她么?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從頭至尾都在奢望獲得真正平等自由的愛情,懷有這點可憐的愿望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她把能夠獲得做工機會的希望寄托在張振山身上,把命運的改變寄托在這份難以把握的感情上。拜倫說:“男人的愛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整個的存在?!薄懊總€女人都想找到自我,卻常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這很可能就是一個悲劇命運的起因?!盵7](P217)郭素娥追求自我,但寄希望于愛人的拯救,最后只有失敗。
郭素娥那難能可貴的女性獨立意識剛剛蘇醒,就被扼殺,隨著生命的逝去而消失殆盡??磥?,女性若不改變固有觀念,不從根本上去追求與男性的平等權(quán)利,即做“人”的權(quán)利,而不僅僅是女人,女性的獨立自主也只能是一句空話?!芭说莫毩⒆灾髟獾浇?,她們最終要被吞沒在這種被動的、依附于人的形象之中,即她們還是需要男人來做決定?!盵8](P44)最終,“弱女人”郭素娥被男人的決定摧毀,但她強悍的女性意識讓魏海清不得不感嘆、覺醒,進而舍身為她復仇。
四、結(jié)語
茅盾在《子夜》中如此宣傳他的女主人公:“她是一個女人,她知道女人的生財之道,和男子不同;男子利用身外的本錢,而女人則利用身上的本錢?!边@是對女性的傳統(tǒng)看法,郭素娥不同,她沒有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而是按照自己對“女人”的理解,敢于違抗社會舊有習俗,大膽地做出自我選擇,勇于追求自己作為一個真正女人的權(quán)利,進而追求做“人”的權(quán)利。盡管馬斯洛曾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中,婦女要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或者說要完全實現(xiàn)自己作為人的潛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郭素娥卻在努力嘗試著其可能性,努力證實著,女人也是人,是跟男子平等的人,而不是一種沒有思想的動物,更不是一種連自身的存在都不能證明、聽憑別人擺布的玩物。郭素娥蓬勃的生命力、頑強的反抗意志、不懈的追求精神,都體現(xiàn)出女性意識的覺醒,也是作者路翎對女性的贊歌。這無疑是一直以來深深打動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注釋:
[1]西惠玲:《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女作家批評》,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
[2]劉挺生:《一個神秘的文學天才路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
[4]劉康:《對話的喧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5]胡風:《饑餓的郭素娥·序》,楊義等編《路翎研究資料》,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6]趙園:《路翎小說的形象與美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第三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7]侯詠:《關(guān)于影片<茉莉花開>的主題表達》,中國女性主義,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8][美]貝蒂·弗里丹:《女性的奧秘》,程錫麟,朱徽,王曉路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參考文獻:
[1]路翎.饑餓的郭素娥 蝸牛在荊棘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李雪松 麗江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 674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