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的范圍,一般包括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閱讀、作文三大板塊或專題。先說語言知識方面,常見的題型有字音字形,詞義辨析及選用(包括實詞、虛詞、成語及熟語),句子方面主要是改病句或改錯,修辭方面則有句子的連貫等。這些題目中,字音字形雖可靜態(tài)考察,但由于漢語中有不少多音多義字,則也會產(chǎn)生分歧。至于詞義辨析及選用、改病句或改錯、句子的連貫等,則不宜靜態(tài)考察,換言之就是要有一定的語境。若只是人為地提供一些語言碎片,分析中往往不無牽強。其實這些語言知識的題目,大都可作為平時的檢測,即用來配合教材的學習。由于有原文作為參照,語境上不成問題。但若把知識點分割出來,單獨教學及考試,好像數(shù)理化那樣,以為掌握了定理公式就可做題,這也許是一種誤導。不是說不能講解知識,而是此種知識與能力之間,缺乏對應的關系。語文學習,從古到今都借重于文本。文本就是有條理的語言,且各有語境。由于需要文本或語境,語言知識方面的題目大可穿插于閱讀題中。
閱讀方面,文本之下可多設幾道題。即除閱讀理解外,也可考字詞及語言運用等。比如給漢字注音,或依據(jù)注音寫漢字。詞語方面可提供一些近義詞,供選擇。再就是詩文名句的默寫,文學文化常識的考察都可穿插進去。題目不妨分開層次,或涉及不同層面。比如鑒賞及評價題,就應當多一些文字表述。語文的試卷,就要以文字表述為主。那種題型上的標準化,即多設為選擇題,早已為人指責。而今的試卷中,選擇題越來越少。但為了不多的幾道選擇題,就需要用一張答題卡,這不僅多了一道工序,還可以說是資源的浪費。且為了顧及選擇題而分割不同板塊的題目,也不大合理。當然,選擇題仍可作為題型之一的,只是比例要盡可能地少。出題中,又有提供比較項的,但比較項不宜用陌生的文本,最好仍舊是教材的選文。若是難以提供,則可以略去比較項。因為比較項的歸納,如實詞、虛詞及句式之類,原是便于整合教材內(nèi)容的。設題能與教材結合,再好不過。此種做法帶有回顧的意味,本來語文的考試就不可全都避開課本。
至于閱讀的文本,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的比例應大體相當。先說古詩文,古文不見得都要考史傳文,一是體例單一,再就是其中涉及許多典章名物,不易熟悉。與教材對接,則史傳文的比例也不大。教材中的選文,多是文質兼顧的,且篇幅較短,大可供出題的參照。即選一些程度相當?shù)亩涛?,便于能力的遷移。古詩鑒賞不可越出越偏,比如二三流的詩作,大體上仍以唐詩宋詞為主,因為這也是課本中接觸較多的?,F(xiàn)代文閱讀,其文本類別有社科文與科技文及文學文之分。又調整為論述類,即社科文;實用類,含科普、新聞及傳記等;文學類,主要是散文與小說。其實一張試卷中不見得要涉及那么多的文類,或者說不要都蜻蜒點水地考一下。若化繁為簡,大可將文本分為抽象與形象兩類。抽象文本重在理解概念內(nèi)涵及關系,形象文本重在感知及賞析。就閱讀板塊來說,古詩文各一,現(xiàn)代文中抽象文本與形象文本各一即可。少考一些文本,是因為有限的時間里難以整體把握。若只為做題而在文中找尋信息,近于買櫝還珠。當然,也可靈活一些,即分必考與選考。比如以文學類文本為必考,則論述類與實用類可設為選考,如此三類文本也都顧及了。此外閱讀的文本,不管古詩文還是現(xiàn)代文,都宜點明作者及出處。至于文化經(jīng)典及文學名著的考察,則不見得要作為常規(guī)題目。主要是相關內(nèi)容在教學中落實不夠,僅僅靠復習時突擊,不見得有多少效應。
語言運用的基點在哪里,按理當是社會生活。至于試卷中的做題,仍舊是一種模擬。從題型上說,大致有仿寫、擴寫、縮寫、改寫、續(xù)寫等。仿寫,就是仿照句子的樣式來寫。擴寫,是擴展句子??s寫則縮短句子,比如縮為一句話。改寫,主要是變換句式及圖文轉換。續(xù)寫,大都是補充句子。再就出題的思路來看,往往限制過多。有的題目不只是一重關口,而是兩重,甚而多重。表面看去,是很在乎能力了,實則仍舊是一種入套的思維。所謂入套的思維,就是要盡可能符合命題者的設置,實則有礙于內(nèi)容的發(fā)揮。本著內(nèi)容決定形式,應當是形式的限制盡可能少,內(nèi)容選擇才有更大的自由。語用題中還有些題目,比如字詞或成語的使用,仍舊是語言知識的檢測。其中,有不少是修辭問題。比如改寫中的變換句式,與其說是語言運用,不如說是修辭訓練。因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句式不見得要那樣變來變?nèi)?,但從修辭的層面來看則可做一些變換。修辭的本義就是語言的修飾,大可比較不同句式的表達效果。其實將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硬性地聯(lián)在一起,就不大合理。且那種過于入套的思維,既不見得是考規(guī)范,也不見得是考表達。
語言運用夾在閱讀與作文之間,顯得有點不倫不類。換言之語用題既可與閱讀結合,也可融入作文。其實基于句子單位的語用題,比起先前著眼于表達的小作文來就不見得更有進步性。此無它,就是小作文的運用層次還要更高一些。作文有小大之分。小作文仍可基于表達,或記敘或說明或議論。大作文就文體選擇來看,除記敘文、議論文等練筆文體外,還可有所延伸,比如散文。大小作文不妨交叉進行,比如小作文考時文評說,側重于議論,則大作文的題目可多顧及記敘的展開。反之,小作文以描寫及想象為主,大作文就可偏于議論。
(吳永福 福建省長汀一中3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