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技師學院,浙江 寧波315033)
資料顯示,我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總感染率為57.63%58.20%,約1.3億左右為HBV攜帶者[1]。過去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曾經有過幾種不同命名,如“表面抗原(HBsAg)健康攜帶者”,“無癥狀表面抗原攜帶者”等。隨著肝臟穿刺活組織檢查的廣泛開展,人們認識到所謂健康攜帶者中只有20%左右為真正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余80%為病毒攜帶形式下的亞臨床型肝炎,雖沒有癥狀、體征,肝脾B超檢查及肝功能沒有變化,但肝臟穿刺活組織檢查證實肝組織存在炎癥、纖維增生等病理改變。另外,“表面抗原攜帶”這一概念已不能涵蓋所有體內存在HBV者,因為相當一部分表面抗原陰性者HBV其他標志物陽性?;谶@種情況,將上述慢性無癥狀HBsAg、HBV陽性者統(tǒng)一定義為無癥狀乙肝病毒感染(Asl)者似較合適。其中包括了慢性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AsC)和病毒攜帶形式下的亞臨床型肝炎 [2]。本文就我校學生中Asl者作一回顧性分析,以期對提高對Asl的認識。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3年10月1日—2007年10月30日,本校共有Asl者163例,其中男性109例,女性54例。以此163例為調查對象。
1.2方法
采用ELISA法檢測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學標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核心抗體可以作為初篩指標。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HBV DNA,陽性提示HBV復制和有傳染性,數(shù)值越大表明病毒復制越活躍,傳染性越強。陽性標準是HBV DNA>103拷貝/mL
2 結果
HBVM模式與HBV DNA陽性率有關。從表1中可以看出,HBeAg陽性時HBV DNA陽性率最高,接近100%;其次為HBsAg和HBcAb雙陽性者,HBVDNA陽性率接近50%;HBsAg陰性者中亦能檢出HBV DNA。故HBV DNA的檢測對HBV感染的診斷意義較大。表2顯示,① Asl者中HBV DNA陽性率達58.3%,表明Asl人群中近一半有傳染性;② 不同性別Asl者血液傳染性接近;③Asl者年齡越小,其血液傳染性越高,故年齡小的Asl者意義更大。
3 討論
HBV主要經血液和血液制品、母嬰、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及性接觸傳播[3]。由于我校學生來自農村較多、年齡偏小、乙肝疫苗接種率低、HBV攜帶率較高,故Asl成為HBV重要的傳染源。乙肝的傳播在聚集性集體生活中極易發(fā)生,而大學生集體生活接觸密切,存在該類傳染病流行的隱患。
對第1次發(fā)現(xiàn)HBV DNA陽性攜帶者追蹤觀察,若6個月后仍然HBV DNA陽性,且無癥狀、體征、肝功沒有改變,B超肝脾沒有變化,即可診斷為Asl者。
我國Asl占全部人口的10%~20%,HBV總感染率約為60%[4]。如何正確處理Asl會對我校造成影響。既不能歧視他們,剝奪他們實習、學習的權利,也不能忽視他們作為傳染源對人群潛在的危險,故應建立一套科學管理的制度。
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管理對Asl不能按現(xiàn)癥肝炎病人處理。Asl者在日常社會活動中不會對旁人構成直接威脅。因此,他們應有照常生活、實習和學習的權利和義務。建立學生健康保健檔案:Asl的感染免疫狀態(tài)是發(fā)展的,有必要建立保健檔案。需記載的主要內容有:癥狀,肝脾,乙肝二對半,HBV DNA,ALT和A/G等。定期觀察和咨詢:每3-6個月囑患者去三甲醫(yī)院做一次肝功、HBVM、HBV DNA檢查;如ALT升高應按規(guī)定肝炎處理。
做好心理治療 以免患者陷入憂慮和驚慌。研究表明一經診斷為Asl,90%以上出現(xiàn)焦慮等負面情緒。故應向患者明確無癥狀乙肝病毒感染不是慢性乙型肝炎,相當一部分不經任何治療病毒復制狀態(tài)可自行結束,不留后患而康復。后果不良者僅少數(shù)。作好健康教育。為落實衛(wèi)生部《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性感染防治規(guī)劃》[5],讓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營養(yǎng)得當,不吃霉變食物,避免吸煙飲酒。國外一項調查表面[6],吸煙比飲酒更易使Asl進入肝硬化期。而酒精與HBV對肝損傷的協(xié)同作用更是確切無疑的。避免患者急病亂投醫(yī),輕信目前市場上一些藥物夸大其辭的說明,避免勞民傷財,甚至導致病情惡化。
鑒于我校人群HBV攜帶率高,而治療手段及療效又有限,故著手于預防是一項防止無癥狀乙肝病毒感染發(fā)生的有力措施。Asl是最重要的乙型肝炎的傳染源,應該加強對他們的管理,不能獻血及從事直接接觸食品的烹飪專業(yè)工作。注意個人衛(wèi)生,日常生活中避免與他們的密切接觸。不共用洗漱用品如毛巾、牙具等,不共用寢具。防止血液、唾液、尿液、汗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環(huán)境。新生入學體檢體檢測HBV血清標志物,對5項全陰者全程接種乙肝疫苗,抗—HBs單項陽性者如3a內未接種過乙肝疫苗,應加強接種1針[7],提高學生抗—HBs陽性率,從而控制HBV感染率。
4 參考文獻
[1] 穆海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2002,23(4):526-527.
[2]盧敏,陸志蒙.乙型肝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2005,32(1):58-59.
[3]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節(jié)選)[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6,40(2):136-140.
[4]戴志澄,祁國明.中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上卷[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39-57.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guī)劃[S].2006.
[6]Ahn S H,Han K H,Park J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HLA-DR type in Korea[J].Hepatol,2000,31(6):1371-1373.
[7] 印淑慧,鄭太英.沈陽市于洪區(qū)1~5歲兒童HBsAg和抗-HBs調查[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19):120.
作者簡介:張文守(1963-)女,主管醫(yī)師。(收稿日期:200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