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談彝族婚俗中的哭嫁歌

2009-05-22 02:18:28王秀英
涼山文學 2009年2期
關鍵詞:婚嫁長詩涼山

王秀英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敘事長詩,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多有敘事長詩,而彝民族的敘事長詩的數(shù)量之多,分布之廣,傳承之久,影響之大,是不可比的。彝族的民間抒情長詩,大都是控訴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為題材的歌。它的發(fā)展與其社會制度和婚姻形態(tài)緊密相聯(lián)?!栋㈡颇崛恰泛汀栋①I懇》就是彝族文獻里典型的敘事長詩,都是婚嫁時哭唱的婚嫁歌之一。

哭嫁歌產生于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后,父權的興盛,女權日益衰落,由原先的“男從女婚”轉變?yōu)椤芭弈腥ⅰ?。奴隸制、封建制社會中,婚姻家庭逐漸演變?yōu)槟行詾楹诵?,婦女隨之失去自己的地位,成了男尊女卑的社會。有了男性為主導的家庭及其構成的這樣的社會背景和土壤,才會產生反映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哭嫁歌”。云、貴、川各地彝族哭嫁歌“同源異流”,唱詞異同相間,都是很正常的,哭嫁歌可隨人隨事、隨地而即興增減唱詞。各地“哭嫁歌”都是:女人創(chuàng)作,女人哭唱,哭唱女人,哭唱是在姑娘出嫁前夕,哭唱者可為姑娘的伙伴、母親、鄰居阿媽等。哭唱的內容豐富感人、唱腔低沉、幽怨婉轉。

一、《阿嫫尼惹》和《阿買懇》的主要思想內容

《阿嫫尼惹》是在四川涼山彝族地區(qū)廣為流傳的“哭嫁歌”之一,描述了阿嫫尼惹的出生,成長,出嫁以及嫁到婆家后的痛苦生活,是千百年來彝族婦女對買賣婚姻和家庭奴役反抗意志的結晶。臨嫁姑娘憤然對奴隸社會的婚姻制度進行了鞭撻,對父兄進行了指責,語詞犀利,把買賣婚姻揭露得無比深刻。

長詩以一戶人家的女兒遠嫁他鄉(xiāng),思念自己的父老鄉(xiāng)親,追憶自己童年生活成長過程,哭訴包辦婚姻制度給她帶來的“苦難”為主線,鋪展詩意,刻畫一個舊時代彝家民女的一生。她是舊時代千萬個彝族女兒的代表?!栋㈡颇崛恰肥菦錾脚f時代彝族婦女生活的典型化的提示:從“幸福”地降臨人世到“活無路,死無處”的境地。阿嫫尼惹的一生,也是每個勞動婦女的一生,長詩中的每一詩句都是她們用血與淚洗練出來的,字字是血,句句是淚,從阿嫫尼惹呱呱落地來到人世開始,度過天真浪漫的童年,在繁重勞動的磨練中長大成人,被迫嫁到婆家后終日哀嘆,凄苦過著慘淡的一生。它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世世代代千千萬萬個美麗、勤勞、能干和善良的彝族婦女在黑暗的奴隸社會里的必然命運。長詩從阿嫫尼惹出生到童年,青年,婚后的生活經歷,分為序歌、出生成長、議婚、訂婚、接親、出嫁、哀怒、懷親、明志等十章。

《阿買懇》是流傳在貴州西北地區(qū)獨具特色的彝族哭嫁歌,哭嫁歌的口頭流傳部分稱“阿買懇”,為布摩、摩史(布摩和摩史:指的是彝族古代知識分子,在涼山地區(qū)叫做“畢摩”)所收錄。本子流傳的部分則作為“諾區(qū)”的一部分,口頭流傳與本子流傳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比較貼近口頭語,后者嚴格保持著書面語?!栋①I懇》是在姑娘出嫁活動中所舉行的各種儀式的用歌,即每個儀式用一首以上的歌來完成。

二、《阿嫫尼惹》和《阿買懇》和兩個文本的異同

1相同之處

從功用上看,《阿嫫尼惹》和《阿買懇》都是彝家姑娘出嫁活動中所唱的歌,它是女子出嫁過程中各種民俗的載體。這些歌場從一開始,就在一種悲傷和壓抑的氣氛中進行,并在悲傷的高潮中無可奈何地結束。

從語言和文學方面看,它們都有著濃厚的語言和文學藝術特色,如比興手法的運用貫穿始終,比喻、夸張等手法的嫻熟運用,浪漫主義色彩隨處可見,豐富了作品的感染力。兩部作品語言樸素生動,比喻形象奇特,富有感染力,成為彝家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名詩,尤為青年男女所喜愛。

如《阿嫫尼惹》里:

媽媽的女兒喲。出生的那晚上

燒(彝族說“殺雞”為“燒雞”)了一只黃母雞,

推了一升黃蕎面,來了鄰居阿媽七十七,

七十倒是順口,七個倒是沒有少……”

媽媽的女兒呀,血已換成酒喝了,

肉已換成肉吃了,骨已換成錢用了,

女兒怎么也得走,旋風頂天也得走,

細雨蒙蒙也得走,冰雪蓋地也得走,

狂風暴雨也得走,洪水泛濫也得走,

媽媽的女兒喲,不走不行了……

《阿買懇》里的:

是誰讓太陽升起,是少男讓太陽升起

是誰讓月亮西沉,是少女讓月亮西沉

如果不是他二人,太陽就不升起

月亮就不西沉……

又如:九十九朵花,生在什么上?

生在日月上。六十六朵花,

生在什么上?生在星云上。

三十三朵花,生在什么上?

生在土地上……

以上詩句都嫻熟運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浪漫主義色彩隨處可見,作品語言樸素生動,比喻形象奇特,富有感染力。

從感情方面看,突出一個情字,父女、母女、兄妹、姑嫂、姐妹之情,情濃至深。一曲曲傾訴衷腸的歌,一次次的歌唱,讓人們一次次感受無自由可言的婚姻制度造成的切膚之痛,體驗“原本就是這樣,不得有任何改變”的專制下的無可奈何。哀愁的曲調被淋漓盡致地發(fā)揮,稱得上字字是血聲聲是淚。

如《阿嫫尼惹》里的:

媽媽的女兒喲,女兒走了后

媽媽睡時沒有伴,羊皮褥子做伴了,

可是羊皮褥子會睡不會說;

媽媽站時沒有伴,屋內柱子作站伴,

可是柱子會站不會走;

媽媽坐時沒有伴,鍋莊石頭作坐伴了,

可是鍋莊石頭會坐不會走……

和《阿買懇》里的:

白白的大米,白白的顆粒

阿媽備晚飯,阿媽的本意

為愛女備飯,卻是分別飯

女兒吃不得,快把飯收了

白白的大米,白白的顆粒

阿媽備的飯,阿媽的心愿

備的愛女飯,女兒快吃呀!

不要收了飯……

還有很多很多,都訴說著女兒對家人的不舍。因為彝區(qū)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還有彝族特有的婚俗,要講求什么門當戶對,所以姑娘都會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嫁到夫家就很難回娘家一趟,所以在婚場上就會有很多這樣不舍的訴情歌調!

2不同之處

雖然兩部文本都是用在婚嫁場合里,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點,以我收集的和先有資料相比,就有個很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唱的方式和場地還有時間上。

涼山彝族地區(qū)哭嫁歌場大多設在女方家,哭唱者由出嫁姑娘的伙伴、母親輩、鄰居阿媽來唱,涼山彝族地區(qū)姑娘出嫁時姑娘要禁食的(也就是出嫁前不能跟家人一起吃飯,只能吃點糖果雞蛋之類,喝點水,但水也不能喝太多,)而哭嫁歌也就在姑娘開始禁食的那天唱起,(一般都會選個吉日來禁食和開唱,選的時間都以單數(shù)為吉)在這幾天時間里出嫁姑娘的姐妹朋友都會聚集在姑娘家,來的每個人都帶來禮物和糖果雞蛋等等,姑娘的禁食頓數(shù)一般是三頓五頓甚至更長,但都以單數(shù)計,按出嫁時路途的遠近來定,嫁的遠禁食的頓數(shù)會多些。如今由于交通方便,所以新娘禁食一般都只是象征性的。

在開始唱哭嫁歌時都會找個特別會唱《阿嫫尼惹》的女性來唱序歌部分,因為開頭那部分是不能唱錯的。唱者和聽者一般都是圍坐在火塘邊,有些地方也有兩個人披著披氈相互

交叉走動在堂屋里轉著唱的。媽媽的女兒的唱調有很多種,一般都是兩個人組合,一個領唱,另一個跟唱。只要唱了序歌部分之后,后面的歌詞只要是稍微懂點哭嫁歌的人都可以來唱。

序歌部分很美,在壯美的氣勢中透出淡淡的愁緒,磅礴的大山、草原、林海滿是女兒的離愁別緒,序歌是這樣唱的:

媽媽的女兒喲,快樂是高山的快樂,

但高山不是真正的快樂,

綿延無邊的高山上,

牧放在那兒的羊兒才是真正的快樂;

茫茫無際的車原上,棲息在那里的云雀才是真正的快樂;

秀麗是林海秀麗,但林海不是真正的秀麗,

陰森的林海里,長在那里的漆樹才是真正的秀麗。

人說世間苦,世間不是真正的苦,

密如蜂巢的世間,只有女兒才是真正的苦。

哭嫁歌里面還有一部分是挽留歌,感人至深,如果唱的好會把在坐的人都唱哭的。在涼山彝族婚嫁歌場還有個場地就是姑娘送到婆家后的歌場,那就由父兄來唱,唱歌的人分兩組,一組是新娘娘家人,一組是婆家人,雙方唱的就不是《媽媽的女兒》了,而是兩家的家譜家史,到最后還要分輸贏的。

流傳在貴州西北部的彝族婚嫁歌《阿買懇》也是在娘家唱,和涼山唱《阿嫫尼惹》不一樣,他們是迎親的人一踏進寨門,就要被新娘的女伴設下一道道關卡用歌盤問,迎親者要闖過一道道關卡,就必須嫻熟掌握動作要領及禮儀用歌,依次為:敬迎親者—開籬門—開司禮臺之門—打開司禮臺—出示禮物—歌頌名望聲威—上石梯—開寨門—敘碗盞根源—開始進餐—婚嫁起源—克武曲姐—開箱鎖—出嫁歌序歌—開籬門—巡視查驗歌場—嫁女送親—迎歌神—披披氈(女方歌手與男方歌手搶奪披蓋在新娘身上的氈子,反映女性對出嫁的不甘心和反抗)。至此,出嫁歌舞由固定式轉換為自由式,根據(jù)時間來組織對歌。出嫁歌唱到最傷心處時,也正是被嫁姑娘被抱上馬,踏上人生轉折之路的第一步。唱到一定時辰時要舉行收場儀式,用一首叫“署忍”的歌收場,把悲傷留在歌場。

同是婚嫁歌曲,但《阿嫫尼惹》和《阿買懇》在內容的連接上也有很大的差別,《阿嫫尼惹》里講的是同一個故事,是從媽媽的女兒出生到出嫁到最后嫁到婆家的生活歷程連貫起來唱的?!栋①I懇》里的婚歌分了章節(jié),而且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都不一樣。每個章節(jié)都講了一個故事。而且《阿買懇》唱的過程中雖也有悲傷,但大多都是在一種愉悅歡快的過程中完成的,而唱《阿嫫尼惹》雖也是一種婚俗,也有娛樂的成分,但大多都在一種很悲傷的氛圍中完成。

《阿嫫尼惹》和《阿買懇》同是彝族文獻里不可多得的文本,它們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在社會更加信息化、知識化、商場化、商品化等,還有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包圍下,構筑《阿嫫尼惹》和《阿買懇》這種原生傳統(tǒng)習俗文化的基礎已被削弱,傳統(tǒng)觀念、傳統(tǒng)意識正日趨淡化,使之成為一種瀕危文化,正逐漸遠離我們而去,而這樣有價值的文本資料對我們后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財富,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珍惜、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猜你喜歡
婚嫁長詩涼山
獻給這個世界我們未知的——讀龔學敏長詩《三星堆》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30
“你這塊涼山的石頭”——倮伍拉且訪談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0
穩(wěn)崗拓崗涼山就業(yè)扶貧拔“窮根”
涼山有了致富金“藥”匙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中國寶玉石(2019年6期)2019-03-21 06:40:00
涼山彝族口弦(之三)
音樂傳播(2016年2期)2016-12-01 06:41:04
水上婚嫁
歌海(2016年3期)2016-08-25 09:07:20
明清婚嫁家具紋飾中暗藏的希冀
王舍城(長詩)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3
婚嫁貼“囍”字的由來
山海經(2016年7期)2016-03-20 15:15:21
德阳市| 内丘县| 元江| 綦江县| 临潭县| 六枝特区| 赤水市| 广安市| 侯马市| 静安区| 城固县| 三亚市| 霞浦县| 比如县| 桐乡市| 平和县| 利辛县| 惠东县| 大渡口区| 叶城县| 外汇| 静安区| 松桃| 阿克陶县| 车致| 永仁县| 登封市| 黎城县| 浪卡子县| 襄城县| 五家渠市| 竹溪县| 沛县| 高要市| 竹北市| 应城市| 邯郸县| 赣州市| 星子县| 阜阳市|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