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遇春
關于林良的生卒約年
關于林良的生卒年,古人無確考,檢閱《畫史會要》、《圖繪寶鑒》、《明畫錄》、《廣東新語》等,皆各有出入,相互矛盾。直至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才開始對此作過有益的探索,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李天馬先生、汪宗衍先生和李育中先生的考述。李天馬先生依據黃佐修撰的嘉靖版《廣東通志》和《廣州人物傳》考作:“是知林良少年從游顏(宗)、何(寅)兩師之門,景泰六年至八年(景泰只有七年,沒有八年,李文誤)之間供職左布政使時,繪事已臻妙境……據此,林良成名于景泰(1450—1457年)(景泰應為1450—1456年),人已中年,從而推算,約生于永樂(1416年),卒于成化(1480年)前后,差為近實。弘治中(1496年)當已去世(李馬天《林良年代考》,見《藝術叢錄》第三輯,香港商務印書館,1962年)。汪宗衍先生則推論何經與林良交往的時間是在成化二十年,根據顧清《為潘克承題林良蘆雁》詩:“林良花鳥今代奇,水墨到處皆天機。長縑闊幅信手揮,妙處不屬丹青為。江頭雨深菱荇肥,枯槎折葦紛離披。駕鵝羽冷畏遠飛,雄雌兩兩相依偎。靈苕翠羽不自危,鴝鵒噤語唏玄衣。依棲俯仰各有姿,乍見幾欲呼鷹師。乃知此老筆不疲,市朝山林時見之。雞林相君知自詩,君家此本吾無疑。北風漸高禾黍稀,云飛見日江南歸。吳江洞庭三泖涯,天空水遠無拘羈,焉得扁舟從爾嬉?!本皖櫱搴胫挝迥?1492年)舉于鄉(xiāng),次年(1493年)成進土的經歷,推定該詩是顧清在京送別下第舉子潘克承南歸作,其時“林、顧、潘三人同在北京”。以此作為林良尚在北京的依據,定作“約生宣德初(1426年),卒弘治中(1495年后),年約七十左右”(汪宗衍《林良年代探索》,收入《藝文叢談續(xù)編》,澳門文會書社1993年版)。李育中先生始以林良、呂紀齊名,把林良定為弘治時期之人,又從李天馬說,生于永樂十四年(1416年,按,一作永樂八年,即1410年),活了六十多歲。(李育中《林良花鳥畫的特色》,見《林良中國畫選集》,嶺南美術出版社,1985年)
綜觀三家考述,雖各有所據,彼此互見差異,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定林良的生活時間在六十五至七十歲之間。筆者認為林良享年當在七十開外。
首先,讓我們引前述韓雍作于成化八年(1472年)詩“名聞夷夏三十年,筆落人間比珍寶”,“昨來相會五羊城,龐眉皓首神氣清。盤空老鶴出塵表,想應有訣修長生”,“高名準擬流千年,遐算還看過百歲”等句為證,林良于此時已是六十開外的老人了。即使按六十歲計算,由成化八年上推六十,則是永樂十年(1412年),這應是林良出生的差近時間。
其次,我們引前述程敏政作于成化二十年(1484)至二十二年(1486)之間的《題林良孔雀》詩中“林生家住南海上,見慣落筆無差池。同鄉(xiāng)柱史畫山積,分贈王孫比雙璧?!稚幂z供奉班,王孫不欣桃李顏”等句,知林良于此時久居嶺南,并還健在。從成化八年后推十二年至成化二十年,林良的年齡當超出七十,達七十二歲。如果是以成化二十二年算計的話,林良的年齡則是七十四歲。要是還有確信的依據,證明林良的壽年延至弘治初年的,那么,他的年齡還要增加。
依上述,林良不會晚于永樂十年(1412年)出生,至成化二十年(1484年)還頗為活躍,享年接近八十。
林良的繪畫
林良被人們視作明代最為重要的花鳥畫家之一,這絕不僅僅因為他曾經有過擔任宮廷畫家的輝煌經歷,而是緣自他超群的繪畫水平。他所擅長的大寫意水墨花烏畫不僅飲譽當時,而且輝映畫史。因此,林良繪畫的技法、繪畫的風格,都很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一)關于林良的繪畫師承
前人多根據黃佐《廣東通志》“始,主事顏宗善山水,知府何寅善人物,皆鄉(xiāng)先生也,良每斆之”的記載,確認顏宗、何寅是林良繪畫的啟蒙老師。顏宗,字學淵,廣東南海人。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舉人。曾任福建邵武縣知縣,景泰二年(1451年)升任兵部車駕司主事,其后轉署員外郎,為奔母喪,卒于歸途。何寅,廣東番禺(按,當時南海、番禺、順德三縣統屬廣州府治)人,永樂十八年(1420年)進土。(阮元《廣東通志》,并李天馬文誤作舉人)官至湖北荊州知府。其實,“敷之”并不等于師之,誠如汪宗衍先生所考:“‘斆古學字。李君天馬云林良師事顏宗,未舉明證。竊謂《論語·朱注》:‘學之為言效也。玩文意,顏宗為前輩,良嘗取字畫而效之,非受教于宗,良稱宗為顏老,乃后輩語,非師事明矣?!?汪宗衍《林良年代探索》,收入《藝文叢談續(xù)編》,澳門文會書社1993年版)加之顏宗只擅長畫山水(圖一),何寅只擅長畫人物,花鳥畫非顏、何所長,可見林良繪事另有淵源。
有人考證:“明代宮廷繪畫接受宋代‘院體影響,大概是自宣德前后逐漸形成的。洪武時期仍保持元代文人水墨畫法,永樂之際是畫風轉變的過渡階段,宣德前后,大批的閩、浙一帶畫家源源而來,使宮廷畫風為之一變?!?穆益勤《明代宮廷與浙派繪畫選集》,文物出版社,1983年)可能是由于宣宗皇帝本人對藝術有廣泛的愛好,而且又有以“御制官箴,以戒百官”,利用“御賜”臣工書畫用作結納人心的原因。室德時候的宮廷繪畫與明初時相比有了很大的飛躍,其繪畫風格更成為畫壇的主要取向。當時最著名的宮廷花鳥畫家是邊景昭。邊景昭,字文進,福建沙縣人。博學能詩,工畫花果翎毛,尤擅長工筆重彩,被譽為宋元以后第一人(圖二)。宣德年間皇帝把他召至京城,授予武英殿待詔之職。其子楚芳(《圖繪寶鑒》作楚樣)、楚善能持其家學,楚芳亦入侍宮廷。至其婿張克信,外甥俞存勝,及畫藝傳人鄧文明、羅績、劉琦、盧朝陽等,俱善畫花鳥畫,且揚名于時??上攵?,其時閩派花鳥畫是最吃香的。雖然我們至今無法找到林良師法閩派繪畫的確切記載,但卻可以在林良的作品中得到印證。如上海博物館藏的林良《山茶白羽圖》軸(《林良中國畫選集》,嶺南美術出版社,1985年)(圖三),就完全是邊氏的風格:又,同是上海博物館所藏的盧朝陽《雙鷲圖》軸(《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三輯)(圖四),其畫法與林良相仿佛。顯然,“祖黃筌、邊景昭”的傳說并非空穴來風。而且,據金瑗輯《十百齋書畫錄·酉集》著錄林良《九思圖》,其上有蕭鎡于景泰六年(1455年)秋八月下瀚題詩一首:“宣廟年間邊景昭,五色翎毛稱獨步。近日林良用水墨,落筆往往皆天趣。鴛鴦鳧雁清溪流,寒鴉古木長林幽。等閑得意即揮灑,一掃萬斛江南秋。此圖九鷺真奇絕,散立晴煙乍明滅?!笨梢?,林良水墨花鳥畫風格的形成及成名,應早在其入京充當宮廷畫家之前。林良得閩派繪畫真?zhèn)?,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大寫意水墨花鳥畫,卻是不爭的事實。
(二)林良的繪畫特色
1、前代花鳥畫對林良的影響
花鳥畫的發(fā)展與山水畫相比,顯得要緩慢些,從史籍記載看,明代以前的花鳥畫主要是“徐(熙)、黃(筌)”兩種風格。
徐熙,南京人,約生于唐乾寧(894—898年)年間,卒于975年南唐滅亡以后。五代以前花鳥畫多運用單線平涂的勾勒填色法,到唐代,徐熙則開始采用“落墨為格,雜彩副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引徐鉉說),使“跡與色不相隱映”(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引徐鉉說)。也有人說:“徐熙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沈括《夢溪筆談》)落墨也就是“把枝、葉、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墨筆來連勾帶染的全部把它描繪出來”(謝稚柳《鑒余雜稿·徐熙落墨兼論“雪竹圖”》),即描繪物像以筆墨為主,輔之以賦彩。人們把徐熙的風格與宮廷畫家黃筌的風格相比較,稱之為“徐熙野逸,黃家富貴”??上淖髌芬咽幦粺o存,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仿佛是“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引徐鉉說),著重繪畫日常所見的景物,并把繪畫對象放置與之相適應的自然環(huán)境中描寫,“野逸”的骨格,想必由此而起。
黃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十三歲從著名畫家刁光胤學畫,十七歲被蜀主王衍錄用,授以官職。明德二年(935年),后蜀主孟昶創(chuàng)立翰林圖畫院,改授黃筌“翰林院待詔,權院事,授紫光袋”。蜀亡后,黃筌和他的兒子居宷、居寶隨蜀主歸宋,他們又成了北宋的宮廷畫家(鄭朝、藍鐵《中國畫的藝術和技巧》)。黃氏的繪畫技法,在沈括看來就是“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精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沈括《夢溪筆談》),沈氏精確地概括了黃筌繪畫的主要特點,也就是先用細筆淡墨勾勒輪廓,然后再用色彩層層暈染。所謂“不見墨跡”,此正是與徐熙相異處。所謂“妙在賦色,用筆極精細”,完全符合宮廷貴族的奢侈風氣和統治階級的審美要求,所以他也就能長據宮廷畫苑。黃氏父子的作品保存下來的雖然無多,但透過諸如《珍禽圖》(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仍能使我們一睹其繪畫風采。(圖五)林良師事邊景昭,邊氏宗法黃筌,這為人們普遍認同,可見“黃家富貴”的風格是林良為迎合宮廷畫苑的需要而有意苦心修煉的結果。同時,精工細作的繪畫技巧,也為其日后創(chuàng)下大寫意水墨花鳥畫受用非淺。另一方面,他深受“徐熙野逸”骨格的影響,“江湖所有更是他刻意表現的內容,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中,大量的是鷹、雁、鶴、鴉、水禽等日常生活所見物象,透露出他的繪畫本質還是屬于“野逸”一類。誠如丘溶詩中所云:“仁智殿前退直時,虛窗盤礴窺天機。毛生點頭墨卿舞,意氣所至皆神奇。飛者自飛宿者宿,色形神氣無不足。等閑尺素落人間,坐使山林在華屋。嗟嗟百烏皆天生,結巢觳哺方成形。胡為獨奪造化妙,眼前傻忽飛且鳴”?!案毁F”與“野逸”分屬彼此相對的兩種繪畫風格,卻同出自一位畫家的筆下,這既是林良讓人們?yōu)橹袊@的駕馭筆墨能力的作用,也是他學習前人超越前人、成為開派畫家創(chuàng)立大寫意水墨花鳥畫的歷史功績所在。
2、林良繪畫藝術的“無我之境”
林良擅長寫生,喜為自然景物狀貌,其審美取向基本上屬于“無我之境”。所謂“無我”,“不是說沒有藝術家個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說這種情感思想沒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時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也并不能自覺意識到。它主要通過純客觀地描寫對象(不論是人間事件還是自然景物),終于傳達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題思想”。(李澤厚《美的歷程》)(圖六)這是我國唐宋時代在繪畫方面比較流行的一種審美取向。在具體的作品中,甚至把畫家的署款也盡量掩藏起來,以達到不讓署款破壞畫面的目的,如藏在樹干中,或記于山石邊上等極不顯眼的地方。隨著文人畫的興起,從元代開始,這種審美取向有了顯著變化,那種“狀江湖所有”的重客觀描寫逐漸讓位給著重文學趣味、強調主觀意興心緒的創(chuàng)作。此時,大量地在畫上題詩,并將詩、書、畫、印有機地融為一體,已成為一種極為流行的繪畫模式,標志著人們的創(chuàng)作意識已向直接表露思想情感的方式轉變。林良表現“無我之境”,實在是受明代宮廷繪畫崇尚宋代宮廷院畫的影響,為進入禁苑而致力所為,即便是擅長詩詞歌賦、即便是在富于情感表現的大寫意水墨花鳥畫的作品中也不能免。而晚于林良,同樣是擅長大寫意花鳥畫的畫家陳淳及徐渭,其作品就與之有明顯的區(qū)別,后者是典型的“有我之境”追隨者,繪制的作品多是詩、書、畫、印融為一體,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表露。二者同屬大寫意花鳥畫家,然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趣味迥異。
3、關于林良繪畫涉及的題材和技巧
每當提及林良,人們馬上會在腦海里浮現出墨色淋漓、用筆粗獷的大寫意花鳥畫。其實,林良的作品絕大多數是有設色的,只不過是由于年代久遠,又多為絹本,色彩易于剝落,以至在一定距離開外觀看,會產生純水墨畫的錯覺。我們見到的林良作品,很多都筆墨臃腫處添加花青顏料,以增加該處的蒼潤厚重感;還有,就是在表現石面的地方會適當施染赭石顏料,以起到減弱作品中墨色反差的作用。這是林良寫意花鳥畫與陳淳、徐渭水墨寫意花鳥畫的不同點之一。
其次,在林良的年代人們對水墨畫中水分的把握技術還不嫻熟,承載作品的材料往往為礬過的絹或熟紙,所以繪制出來的作品,在處理不同層面上的墨色銜接時,往往層次分明,一般不存在在生紙上作畫所可得到的水乳交融的效果,而且也就不容易出現墨色互為侵位的弊象。而嘉靖、萬歷時候的陳淳與徐渭,特別是徐渭,他們的大寫意作品,往往是運用純水墨的,而且是繪制在生紙上。在具體的操作方面則采用墨中添加膠水的方式來限制水墨暈化的走向,并敢于在水分未干的情況下做墨色的疊加處理。這是林良水墨寫意畫與陳淳、徐渭水墨寫意花鳥畫的不同點之一,(圖七、圖八)也反映出水墨花鳥畫發(fā)展的兩個不同階段的特色。
再有,在繪畫題材方面,林良也是一位多面手,除了表現猛禽、水鳥以外,對于用作應酬的蔬果類題材作品繪來也是得心應手,如韓雍就曾寫過《寄林錦衣索所許畫菜》詩,詩云:“寫生寫到忘形處,野菜園蔬信手涂。記得相逢曾見許,雁銜何日到蒼梧?!?韓雍《襄毅文集》卷八)除此之外,他還善畫走獸。李東陽有《王世賞席上題林良鷹熊圖》詩,詩中不僅生動地刻畫出林良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震驚席間人的情景。而且他拓寬了繪畫題材:“坡陁連延出林麓,孤鷹盤挈熊蹜伏。金眸耀日開蒼煙,健尾捎風起平陸。由來異物乃同性,意氣飛揚兩撐矗。山跑野掠紛路岐,何事相逢輒相肉。側睨翻疑批亢來,迅步直欲空壁逐。乾坤蒼茫色慘淡,落木蕭颼滿空谷。群豺斂跡百鳥停,萬里長空齊注目。是誰畫者誠崛奇,筆勢似與渠爭速。坐間賓客皆起避,階下兒童駭將蹴。當筵看畫催索詩,卷帙不待高閣束。平生搏擊非我才,欲賦真愁成刻鵠。微酣對此發(fā)雙豎,酒令詩籌復相督。頓令拙劣成粗豪,一飲步兵三百斛?!?李東陽《懷麓堂集》卷七)相類似的作品尚有《英雄奪錦圖》(程敏政《篁墩文集》卷八十八,“題英雄奪錦圖”詩)。此外,他還繪畫山水,陳獻章的好友莊昶有《題林良畫史滄海亭》詩云:“送老西家畫益奇,江門花鳥是誰詩?此亭得恐真風月,畫外無人別有
知?!?茫昶《定山集》卷二)也許這就是《黃志》所記的“晚復為白描小景”一類的作品。遺憾的是至今尚未發(fā)現屬于他的山水畫作品傳世。
(三)林良繪畫影響力的盛衰
林良的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發(fā)跡之日,合當皇家的審美取向向花鳥畫傾斜之時,以至在明景泰至成化初年年間,其繪畫藝術達到了時代的頂峰。試看那些同代人的贊美詩句:“錦衣日侍蓬萊宮,累朝寵遇誰能同?”(韓雍句)、“憶在先朝逢午日,萬歲山前常扈蹕。彩絲錦囊賜新扇,寫生都是林良筆?!?韓雍句)、“誰似羊城林以善,旱以才請起,名姓登上方。揮毫落紙意間推,群工環(huán)視如堵墻。一日聲名遍天下,世人不買邊家畫。眾科獨有翎毛工,郭(文通)謝(庭循)戴(文進)學俱減價?!?丘濬句)等等,便可見一斑。“累朝寵遇”,兼凡皇帝賜贈大臣的錦囊、紙扇上的繪畫多出自其筆,其顯赫程度非一般宮廷畫家可比,以至擅長畫山水畫、人物畫的郭(文通)謝(庭循)戴(文進)之流的作品也相形見拙。若以“功成名就”一詞來形容林良的話,絕不為過。無怪乎連身為皇室成員的秦王朱誠泳也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嶺南畫師稱國手,出入相門呼老友。意態(tài)居然成一家,風流奇絕前無偶。朝陽赫赫來天東,一輪涌出海霞紅。羲和如駕復停馭,高岡對峙鳴雌雄。九苞瑞世仍華國,靈囿千年寧復得。文明有象入清朝,指鳥何人敢狂惑。畫師文采亦出塵,阿閣清嚴為寫真。眼前多少啁啾狀,肯使凡毛易混珍。庭院風清竹梧細,隱約枝頭聲噦噦。四座周回展卷看,此身如在蒼姬世?!?秦王朱誠泳《小鳴稿》卷三“林良雙鳳鳴陽圖”詩)林良的成功成為一種效應,吸引不少人來向他學習,如除了前面所錄的邵節(jié)以外,據史料記載的還有:“任材,善水墨禽鳥、松竹,有林良、夏昶、過庭章之風?!?《佩文齋書畫譜》引錄《興化志》)、“胡齡,善水墨禽鳥,宗林良?!?《佩文齋書畫譜》引錄《畫史會?!?、“韓旭,浙人。善草蟲,其翎毛深學林良?!?《佩文齋書畫譜》引錄《圖繪寶鑒續(xù)纂》)等。這些人未必是林良的門人,但由此說明林良的繪畫風格在皇室及士大夫階層的力舉作用下,已成為當時的繪畫時尚,以至畫土廣趨之。
然而,為什么像這樣一位其藝術如日中天的杰出畫家,在享譽達四十年之久后,會瞬間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呢?這主要是因為到了成化末年,皇室的審美取向起了變化,社會對林良作品的熱捧也開始隨之降溫,也就是說林良生前恐十自就已有此跡象,這從程敏政《題林良孔雀》詩云:“林生久輟供奉班,王孫不欣桃李顏?!敝锌梢园l(fā)現端倪。到了弘治初年,則已有“邊鸞不起林良老,海內丹青合到誰?!?顧清句)(顧清《東江家藏集》卷九“題花鳥二絕”詩)的遭到冷落的意味。李夢陽在《林良畫兩角鷹歌》詩中說得更為直接:“百余年來畫禽鳥,后有呂紀前邊昭。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筆決眥分毫毛。林良寫鳥只用墨,開縑半掃風云黑。水禽陸禽各臻妙,掛出滿堂皆動色?!窕使T游燕,講經日御文華殿。南海(林良,南海人)西湖(呂紀,浙江錢塘人)馳道荒,獵師虞長俱貧賤。呂紀白首金爐邊,日暮還家無酒錢。從來上智不貴物,淫巧豈敢陳王前。良乎,良乎,寧使爾畫不直錢,無令后世好畫兼好畋?!?李夢陽《空同集》卷二十二《林良畫兩角鷹歌》詩)假如林良還健在,假如還在北京活動,那他的命運也必然像晚于他發(fā)跡的呂紀一樣,會因失寵而貧賤,落入“白首金爐邊,日暮還家無酒錢”的境地。這也道出林良馳譽四十多年的畫藝,卻象奔馳的列車竟然一朝嘎然而止的直接原因。想必《黃志》記其“晚復為白描小景”,并非用作自娛目的墨戲小品,而是為了生計,著意于慣用題材以外所做的某種變通。
縱觀當時的宮廷畫苑,雖然花鳥畫走向沒落,代之而興的是助人倫的人物故事畫科,尤以獲畫狀元稱號的江夏畫家吳偉(小仙)為代表(圖九)。民間則有張路(平山)、蔣嵩(三松)等名家互成犄角,一時間朝野呼應,成為一股不可小視的畫壇>中擊波(圖十、圖十一)。近乎同時,士大夫文人經過長期的厚積薄發(fā),將用于彼此間互動的游戲翰墨的小品,發(fā)展成為在創(chuàng)作意念上是強調表現主觀意識的,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則不求形似,但求墨趣,并融詩書畫印于一體的、格調新穎的“文人畫”。當時的代表畫家是沈周,其后更得文征明、唐寅等人的發(fā)揚光大,形成了能左右畫壇藝術走向的時代潮流,且影響深遠的吳門畫派。正是皇室的喜惡與民間審美意識的變化,導致以林良為代表的宮廷寫意花鳥畫影響力的式微。
關于林良研究所存在的遺憾
林良不僅擅長繪畫,還喜歡吟詠。韓雍稱他:“人言林君寫生巧,我言林君詞翰好?!d來走筆題佳句,三峽倒傾留不住。電光爍爚蛟龍飛,賈島張顛見猶懼?!庇靡詿崤跛脑姼杷?。《黃志》也稱他:“(林)良善謔詠,已而沾士夫膏馥,為詩始頗有可觀者。都御史何經號敏捷,日與之劇飲唱和,或頃刻成詩百篇?!表n雍尚且有《襄毅文集》存世,通過文集我們還能看到他寫給林良的四首詩。曾與林良唱和斗詩的何經,也僅保存一首《湘山寺》:“湘山古渡橫西州,東風艤棹相追游。長松幾個伴嵓老,綠水一泓凝洞流。”(《粵西詩載》卷二十三)(按,此時何經任廣西布政使)遺憾的是林良曾寫下的詩篇至今只字未見,無法領略到他那可與唐人比肩的詩詞魅力。不得不說是重大缺失,乃有待以后的有所發(fā)現。
林良除了擅長繪畫和吟詠外,想必還兼長其他技藝,否則韓雍不會對他有“古來藝能名世,況君眾善兼多藝”的贊譽。我們知道林良進入宮廷的第一步是在工部營繕所任職,而營繕所涉及內廷事務的主要職能應是牽扯到營造、修繕和裝飾宮殿方面,所以招募的人員理當是以藝術工匠為主。如程敏政在《贈營繕所正張君壽七十序》中提及:“昔文皇之徙都于北也,凡天下材藝之士征上京師者數十萬計,而長洲張氏亦其一焉。其剝金為楮號最良,用以供殿廷宮閫及秉輿服御之飾,每每稱旨。四方來者,成以所售配其姓而稱之。”(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三十二)那么,林良進入營繕所,也就不僅僅是擅長繪畫而已,必定還兼擅其他。只可惜為畫名所掩,以至今日我們無從了解。不得不說也是一種遺憾。
關于林良研究,本文只是做了必要的探索,要解決諸疑難問題,還需有待對史料的進一步發(fā)掘、整理。但可以說,林良的問題清晰了,對啟動諸如林良一樣成謎狀的眾多明代宮廷畫家的研究來說,必然會帶來有益的啟迪。讓我們共同關注和研究林良,關注和研究至今還是謎團一塊的明代宮廷畫家群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