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萍
〔關鍵詞〕 英語文化;詞匯文化;交際文化;比較法;互動法;應用法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8(A)—0049—01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教給學生扎實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又要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的英語學習上的困難。
一、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
1. 詞匯文化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文化承載量最大的成分。它不僅有字面含義,有些還有文化含義。比如,“綠色”在中國文化里象征春天,代表著生機勃勃的景象。但在西方文化中,green卻含有“缺乏經(jīng)驗”的意思,例如“You must be green.”常用來表示一個人無知、幼稚。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給學生介紹英語詞匯中的文化意義,對比、總結英漢文化有別的詞匯。
2. 交際文化
(1)語言交際文化。在問候和打招呼方面,中國人見了面一般說“你吃飯了嗎?”或“你去哪兒?”以表示關心。如果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聽到你問“Have you had your meal?”他們會理解為你想請他們吃飯。路上碰到熟人時,如果你問“Where have you been?”或“Where are you going?”他們會把你的問候理解為詢問,認為你對他們的私事感興趣。事實上,這樣的場合英語國家的人取而代之的是“Hello,its a fine day,isnt it?”或“Hi,nice to meet you here.”中國人談話時常常涉及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話題,但西方人在談話時卻要回避這些有關個人隱私的話題。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關于介紹、問候、談論天氣等話題,教會學生如何跟英語國家的人打招呼、交談。
(2)非語言交際文化。非語言交際主要通過體態(tài)語,諸如手勢、面部表情、視線接觸、身體姿勢等來實現(xiàn)。教師要教給學生非語言交際方面的文化。比如,中國人在接受別人的禮物時一般不會當著對方的面打開禮物,以免顯得不禮貌,而西方人卻是一收到禮物就要在送禮物的人面前打開禮物看看,并且會高興地說一些贊美之辭。
二、高中英語文化導入的主要方法
1. 比較法
即通過對漢語和英語文化的比較使學生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中國學生一般都是以本民族的視角來看待英語國家的文化,這樣勢必會導致學生不理解甚至誤解所學的內(nèi)容。教師向?qū)W生闡述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并進行文化對比是幫助學生排除文化障礙、正確理解所學內(nèi)容的有效途徑。
2. 互動法
互動法即把教師與學生作為不同文化的表現(xiàn)者來展開教學,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中感知英語文化。互動法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文化疑惑解析、文化專題研究、文化討論等,如教師與學生討論某一文化現(xiàn)象,使學生在探討中感知英語文化,積累一定的英語文化知識。在討論中,教師應特別注意以開放、平等、尊重、寬容、客觀、謹慎的態(tài)度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只有將這些跨文化交際的態(tài)度滲透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形成相應的跨文化交際的態(tài)度。
3. 實際應用法
教師應注意所傳授的文化內(nèi)容應與學生學習的英語內(nèi)容密切相關,還應與實際的跨文化交際相結合。這樣做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較為輕松地理解并應用所學知識。如在學習SEFC Book 1A Unit 6 “Good manners”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以向?qū)W生擴充講授一些西餐就餐禮儀及西方國家待人接物的知識,并且設計一定的語境讓學生在角色的扮演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再覺得學習英語是脫離實際的,而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
總之,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英語教學尤其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英語文化的輸入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努力做到把相應的英語文化知識同步貫穿在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