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仲華
小時候,我愛看《西游記》,最佩服的是孫悟空,渾身本事,上天入地?zé)o所不能:最瞧不起的是唐僧,一點兒本事也沒有,跟個面團似的,連小妖都能隨便欺負(fù)他。那時,心里總閃著個疑問——唐僧最笨,為什么由他帶著三個本事很大的徒弟取經(jīng)?
如今年近不惑,在創(chuàng)業(yè)的路上摸爬滾打多年,經(jīng)歷了種種沒想到的考驗,困惑過,彷徨過,畏懼過,逃避過,少年時的輕狂蕩然無存,常常感嘆“如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前幾天,因為生意上的挫折和壓力,我失眠了。隨手取過《西游記》,臥在沙發(fā)里消磨時間??戳艘欢味瓮昃褪煜さ膸熗剿娜藲v盡艱難的故事,我漸漸被唐僧所吸引,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敬重。在取經(jīng)隊伍中,唐僧能力最弱,可是他有別人不具備的堅韌,那么多的艱難、絕境,他都挺住了,那么多的誘惑、陷阱,他都勝過了,自始至終未曾動搖,直到走進最初尋求的圣地。他,才是真正的強者!
十萬八千里,像超長的馬拉松;八十一難,像“八十一項鐵人賽”,意志軟弱、信念不堅,都會半途而廢。在這個過程中。降妖捉怪、上天入地等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固然重要。意志和信念,才是真正的決勝因素。
唐僧給人一種鈍、笨的感覺,他的強大是藏而不顯的。忽然想起《神雕俠侶》中那柄玄鐵重劍,“劍身黑黝黝的,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圓圓的像個半球,重得幾乎拿捏不住”。
鈍劍無鋒,是劍的非凡境界——因為無鋒。全靠人的內(nèi)力強大;雖然無鋒,厚重的力量無堅不摧。
鈍劍無鋒,大巧不工。由劍聯(lián)想到人,利劍精光耀眼、吹毛斷發(fā),就像令人眼睛一亮的聰明人;重劍卻像面目平庸,反應(yīng)木訥的人。他們大都韌勁兒十足。在短跑中往往是敗者,而在馬拉松、鐵人多項中,必定是王者。慢,但決不放棄,就是爬也要爬到終點。就是摔上一千個跟頭,他還會爬起來決斗。這樣的人是不敗的。
利劍輕靈。承重時易折易斷。鈍劍重拙,難折難斷。由此想到,人聰明、靈秀固然重要,若缺乏“鈍”的品質(zhì),仍難成大器。近年流行“鈍感力”一詞,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創(chuàng)造的詞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指的是擁有遲鈍而堅強的神經(jīng),不會因為一些瑣碎小事而產(chǎn)生情緒波動。渡邊淳一寫道,“鈍感”是相對敏感而言的,過于敏感往往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fù)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不因為一時得失而喜憂,保持信念往前走。
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內(nèi)心深處一定隱藏著一種絕妙的鈍感力?!扳g感力”這個外來的時髦詞匯,是唐僧鈍劍人生的絕好印證。
這時,我解開了童年的疑問——為什么由唐僧帶隊取經(jīng)?!段C時刻的大國領(lǐng)袖》前言里的一句話:總統(tǒng)之所以為總統(tǒng),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意志力和決斷力能否經(jīng)得起考驗。取經(jīng)團隊的核心。除了他。還能是誰?
俗話說“一歲年齡一歲心”,少年讀《西游記》,眼睛總盯著那根金光閃閃的金箍棒,人到中年,才從唐僧心里發(fā)現(xiàn)這柄毫不起眼兒的玄鐵重劍,讀出了一種重拙的人生。
(陳彬摘自《中國青年》2009的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