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尹
有一個新媳婦,每天三更起床,為婆婆煮粥。婆婆要吃高粱粥,又不許急火煮,怕費(fèi)柴。文火慢熬整整三個時辰后,才能把硬若石粒一樣的高梁米煮成一碗松軟的粥糜。盛在碗中,放至七八分熱的熱度,端進(jìn)婆婆的房中,而婆婆,只是淺嘗一口。
那時小,聽到這里,連忙追問日后的事:“婆婆喝完粥以后,媳婦是不是去睡覺了?”
講故事的人是我的祖母,她剝著豆莢,憤憤地說:“哪里能睡!天一亮還要做一大家子人的飯,喂豬喂羊,好像牛馬一樣,喘口氣的機(jī)會都沒有?!?/p>
再長大點,我才明白祖母的悲憤。因為那小媳婦是她的母親。
誰也記不清那段時光,她是怎么熬過來的。三更天,寒冷的北方農(nóng)村,天際星星還開著盛會。她頭發(fā)蓬亂,睡眼惺忪,蹲在灶前……
有一次,回農(nóng)村探望太祖母,問她:“那時明知是一種刁難,為什么不反抗呢?”
90多歲的太祖母,笑容卻很清朗,她回答說:“困勁兒一過,也就好了?!边^了一會兒,她抿嘴一笑,又補(bǔ)充道:“頭天晚上,你太祖父就悄悄泡好高粱米,劈好細(xì)柴,放在灶前,我只是守著而已?!?/p>
那一瞬間,她眼前又燃亮新婚的星光。那些被偷偷疼愛的細(xì)節(jié),勝卻一切磨難。當(dāng)幡然老矣時,苦難皆已風(fēng)煙俱凈,那偷巧的甜蜜,卻刻下深深的印痕。
選自《河北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