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君吉平
人物是中外美術作品中的常見表現(xiàn)題材。其中重點表現(xiàn)人物情緒的素描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這類素描作品的主要目的在于刻畫和表現(xiàn)人的瞬間情緒。這些作品在展現(xiàn)一定情緒內容的同時,向觀者傳達了作者的審美傾向和對于人物情緒的主觀理解。從這層含義上講,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人物情緒和畫面氣氛就決定了他對各個繪畫因素的選取和運用。這點不但體現(xiàn)在對主體人物的表現(xiàn)上,而且有時也體現(xiàn)在對畫面場景的設計上。情緒就像無所不在的空氣,游移于畫面整體,貫穿繪畫過程的始終,支配著各種繪畫因素的組合與應用。
對情緒的刻畫、表現(xiàn)、挖掘與探索,始終是繪畫大師們對人物素描的最高追求之一。如圖1《倫勃朗不同時期的自畫像》所示,從不同時期的倫勃朗的同一張臉上,流露出了不同的情緒與性格特征,讓人們在嘆服畫家高超的技巧的同時,也在回味畫家對人物情緒與內在性格特征孜孜不倦的探求。
在表現(xiàn)人物情緒的過程中,有諸多的繪畫因素以不同的面貌呈現(xiàn)于我們面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形的組合與明度對比的控制。
一、形的組合
首先,就形而言,每種形都有其內在的特殊性。對于繪畫的形,最基本的分類為點、線、面。點的外形有時如縮短的線,有時如縮小的面,且多點有序排列,可轉化成線,多點相鄰、相聚、密集或重疊排列,可轉化成面;線有分割、導向、包圍、延展的特性,線的排列、交叉、密集、重疊、包圍,可轉化成面;面有很多種,我們常將復雜的形體概括為三角形、方形、圓形等簡單幾何形。如圓形優(yōu)雅與柔媚;長方形規(guī)矩與穩(wěn)重;三角象征著堅強與剛毅……
其次,我們可以借助形的組合來完成人物素描中對不同形象的刻畫。具體來講,我們可以根據想要表達的人物情緒,來組織安排人物素描的構圖、透視、體塊的組合,動態(tài)的扭轉角度等等。尤其要充分利用形的各種對比關系:方圓、曲直、長短、高低、大小、疏密、繁簡、整缺、動靜……加強或減弱這些對比關系,可以使我們較為強烈地表現(xiàn)人物的某一特征或表情,而弱化畫面其他部分。
如在圖2倫勃朗的作品《裹頭巾的留須亞洲人半身像》,是帶有速寫性質的人物素描,描繪的是一位東方男性肖像,畫面情緒堅毅果敢。在畫面形的對比關系上他把人物的面部置于正立的三角形與倒立的梯形的交叉點上,并且,點線面的對比關系在面部最為集中,使人物形象產生輻射能量,增強了畫面的可看性。
二、明度對比的控制
在素描中,明度對比對構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明度對比大約可分為九級:白、灰白、淺灰、亮灰、中灰、暗灰、深灰、灰黑、黑。明度差二級以內的明暗對比比較模糊而含蓄;明度差三級至五級以內的明暗對比清新而明快;明度差六級以上的明暗對比鮮明而強烈。
如在圖2倫勃朗的作品《裹頭巾的留須亞洲人半身像》中,左邊亮色多而右邊多為重色。這種安排,運用了該三角形給人的穩(wěn)定感受和絕對色差比(黑、白)來暗示穩(wěn)重干練的情緒內容。在亮色域描繪上,再次干脆利落地處理了臉的正側面的形與黑白對比,并同時安排了精致的面部表情刻畫與代表圓形的曲線,不但平衡了暗色調給人的重量感。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出人物面部的情緒表情,使畫面情緒凸現(xiàn)。
又如,在圖3庫爾貝的《自畫像》中,畫家使明暗強對比集中于人物的面部。帽沿的投影、眼睛的暗部、鼻底的投影都處于一種透氣的重色之中,而眉弓、顴骨和嘴角處的明暗對比的精到刻畫都使庫爾貝那有一點不屑、一點傲慢與一點不羈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而帽子與外套的深灰色色度很近且相互呼應,簡練而概括。而背景濃重的深黑色似一塊大的幕布,給表現(xiàn)人物的表情提供了一個整體的明暗色調氛圍。
三、人物情緒表現(xiàn)的一些經典手法
1、加大人物面部及動態(tài)與其他部分的形的對比與聯(lián)系強度
在圖4威爾·巴尼特的作品《黃昏時人和貓的研究》中,作者致力于表現(xiàn)黃昏時主體人物的寧靜心緒。在畫面上,畫了一位幾乎成直角側坐的女人和一只同樣角度蜷臥著的貓,二者重心位置在縱軸上靠近畫面的黃金分割線。大自然中的許多物質都以此分界為基準,給畫面帶來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質。展現(xiàn)著寧靜的美麗與永恒。正面放置的臀腿呈稍帶弧形的收斂式長方形,下端是直線,背景以水平線進行分割,使畫面邊緣、人、貓的底部邊線呈平行狀。通過平穩(wěn)的畫面分割、上端大量空白的留出、弱的黑白對比、柔和的色彩過渡、規(guī)矩的形概括,使代表平靜色彩的情緒內容充斥了整個畫面。這樣的選擇不是絕對化的,凡事有破才有立,否則將會導致呆板與機械。在這幅作品中,少量三角與弧線的運用即起到了調和主題情緒的效果。追求平靜而不囿于繩規(guī),運用含有不同情緒暗示的概括形,通過精微的對比,反襯了主題情緒。
2、加大人物面部及動態(tài)與其他部分的明暗對比強度
人物面部及動態(tài)中所蘊含的表達人物情緒的內在因素很多,因此,通過加強人物面部及動態(tài)與其他部分的明暗對比強度,十分有利于人物表情及情緒的刻畫。如在圖5阿列卡的《塞繆爾·貝克特像》中,明暗對比關系最強的是人物的頭部,其次是手部,因此,使觀者的視線被緊緊地吸附在面部情緒的表現(xiàn)上,并且,使觀者讀畫時沿著畫家所創(chuàng)造的秩序而展開。
3、加大人物面部刻畫的精微程度
人物面部是人物情緒表現(xiàn)最為集中的場所,因此,加大人物特征刻畫的精微程度,可以使人物的表情與情緒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如在圖6丟勒的《母親像》中,畫家對于眼睛的特征、眉毛的走向、嘴部的肌肉、額頭的皺紋及顴骨周圍的起伏都極其精到的表現(xiàn),使老人的滄桑、堅韌的面部特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4、通過畫面整體的形的聯(lián)系與對比,創(chuàng)造一種整體的畫面氛圍
一幅素描作品的某些元素,應該與其他部分建立視覺聯(lián)系,這樣就會給整幅畫面賦予一種情緒與氛圍。米勒與凡高在這一方面做得極為出色。
如在米勒的幾幅素描圖7、圖8和圖9中,畫家綜合應用了形與色的對比與聯(lián)系,把人物放在其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之中并融為一體,使人物的情緒在整幅畫面之中充溢、流淌。
同樣,在圖10梵高的《憂愁的農夫》中,畫家綜
合應用形與色之間的聯(lián)系與對比,人物膝蓋處的方形與椅子的方形,以及散落于畫面其他各處的大大小小的方形建立了廣泛的聯(lián)系,而農夫低垂的頭部的三角形與這些方形的對比加大了人物情緒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在表現(xiàn)人物情緒時,我們可以在各種對比因素如方圓、曲直、長短、高低、大小、疏密、繁簡、整缺、動靜、明暗中,選取最有利于該情緒表現(xiàn)的繪畫元素,并加大其在整個畫面中的比重,安排好這種帶有沖突性對比因素的比重,將使我們所要表達的情緒主題將更加突出。人類的情感和情緒與其所處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當它被畫家定格于畫面時,就成為激發(fā)各種繪畫元素的內因,并由此滋生繁衍出千姿百態(tài)的繪畫形式。也就是說,在這些畫中,情緒是畫面的靈魂,支撐和制約著全部的畫面因素。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