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大鵬
一晃,姚振宇在遼寧省黨員電教中心一干就是20年。在全國,很多黨員電教人都認識身高1米80的 “大姚”。問及20年來的感受,性格豪爽的他竟然不好意思地說了一句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話:“小車不倒,只管推?!?/p>
軍旅中與攝影機結緣
與共和國同齡的姚振宇經歷很簡單:前二十年,在鴨綠江邊的丹東市讀小學,上初中,抗美援朝的氛圍給他的童年和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隨潮流下鄉(xiāng);中間20年參軍,先在陸軍,后在海軍,一直肩扛電影攝影機拍攝部隊生活和武器試驗過程;近二十年,他仍然肩扛電視攝像機,奔波于基層,拍片制片,從沒放下過手中的“武器”。
長達四十年攝影、攝像、編導的經歷,他觀察社會的視角自然與別人不同,精彩的畫面不會成為過眼煙云,轉瞬即逝,而會長久地存于記憶里,記錄在膠片、磁帶和光盤中。
1970年8月,珍寶島戰(zhàn)役剛過,參軍半年就當上了副班長,后來又成為學習毛著積極分子標兵和營標兵的姚振宇,很快就被選送到沈陽軍區(qū)戰(zhàn)地電影攝影隊,開始了拍攝軍事紀錄片的生涯。手持電影攝影機,從新鮮到喜歡,從拍攝到鉆研,他為部隊拍攝了幾百條新聞紀錄片。由于技術過硬,1978年,他被選調到海軍試驗基地繼續(xù)拍攝電影紀錄片。
半個“戰(zhàn)地記者”
雖然未曾奔赴硝煙彌漫的前線,但每次武器試驗和軍事演習的現場姚振宇都沖在最前面拍攝。用他的話說,咱也算半個“戰(zhàn)地記者”。一次,拍攝導彈水下發(fā)射,倒計時后導彈并沒有沖出水面。10秒,20秒,30秒,40秒過去了,其他角度負責拍攝的同志都關機了。眼瞅著昂貴的膠片嘩嘩地轉動,姚振宇也心疼啊,但他并沒有關機,因為沒有聽到導彈撤銷發(fā)射的指令。一分鐘后,導彈終于沖出水面,只有他拍到了珍貴的鏡頭。一艘快艇迅速把姚振宇接到了旗艦,海軍司令觀看了他拍攝的資料片后大加表揚,他也因此榮立三等功。
此后,乘從法國進口的小潛艇入海拍攝,乘直升飛機上天航拍,“小車不倒只管推”這句當時的流行語成為姚振宇一生的準則。三年里,他連續(xù)三次榮立三等功。1980年,我國第一次在核潛艇上發(fā)射運載火箭,姚振宇當時就在旗艦上拍攝。多少年過去了,提起那次經歷,大姚總是激動不已:“那是我一生的榮耀!”
做一回“貝多芬”
1989年,從中校職務上轉業(yè)的姚振宇來到剛成立的遼寧省黨員電教中心,電影攝影機換成了電視攝像機,但對拍攝的熱愛卻歷久愈深。平時深入基層采訪,他發(fā)現黨員電教的天地是那樣廣闊,可以跨行業(yè)、跨專業(yè)拍攝為黨建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各類教育宣傳片。在部隊多次被評為“五好戰(zhàn)士”的姚振宇為自己設定了新的“五好”標準:“搜集好選題,拍攝好鏡頭,敘述好故事,表現好人物,制作好片子?!?/p>
拍攝六集電視系列片《人民公仆張鳴岐》時,姚振宇為搶拍鏡頭,來不及換上水靴,穿著皮鞋和同事于伯陽在沒膝深的水中跟蹤拍攝。素材取好后,姚振宇連續(xù)六天六夜耗在機房編片?!按笠?,這段不好,有雜音?!睂徠瑫r,王東輝提醒他?!笆裁??”姚振宇突然感覺啥也聽不見,耳朵失聰了!來到醫(yī)院,醫(yī)生建議氧療,就是抽血加氧后再輸回體內。一次抽血后,姚振宇著急出院,按著胳膊針眼的手一松,鮮血竟然噴向三張雪白的病床。在場的人驚呆了,護士急忙過來給他止血。簡單處理后,他又急匆匆返回工作崗位。有同事勸他:“耳朵出了毛病做不了片子,還是歇兩天吧?!笨伤f:“耳朵不好使,我還能用眼睛看嘛,人家貝多芬兩耳失聰后不還是譜出了很多世界名曲?我也學他一回?!?/p>
感動“馬家軍”
上世紀90年代,叱咤田徑賽場的“馬家軍”感動了無數中國人,而姚振宇的堅韌和勤奮也曾感動過這支“鐵軍”。為了拍攝《馬家軍之路》,姚振宇一行四人來到云南高原與教練、隊員同吃同住。早上三四點鐘,隊員開始訓練時,他就跟著拍攝,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身子累得像散了架。一天,在拍訓練場景時,姚振宇扛著機器邊退邊拍,一不留神跌進了身后一米深的溝里,摔倒時他嚇壞了,緊緊抱著攝像機——那是他視為生命的“武器”。
在《馬家軍之路》首映式的前一天,遼寧省體委一位同志找到了省電教中心,把一盤記錄了馬俊仁在中學訓練隊員的錄像資料交給了電教中心。欣喜過后,中心主任柴克艷又犯了愁,馬上就要首映了,把這些資料編進片子里恐怕來不及了。姚振宇接過帶子,堅定地說:“就是不吃不喝,也得把資料編進去?!彼麕ьI大家通宵奮戰(zhàn),補充了珍貴的畫面。第二天片子放映時,到場的馬俊仁和隊員們都驚呆了,他們想不到在片中竟然看到了幾年前訓練的情景,激動地說:“你們拍片子不為名,不為利,吃了那么多苦,太讓我們感動了?!?/p>
硬任務找“大姚”
“作為省級黨員電教中心,一定要配合中央和省的戰(zhàn)略部署,抓好大題材,對黨員干部群眾進行宣傳教育?!?0年來,姚振宇為此不懈地努力著。當原省委書記李克強在黨代會上提出一定要抓住機遇,以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為契機,進行“五點一線”(即把大連長興島和花園口、營口、盤錦、錦州、丹東五個臨海城市連成一線,建設沿海經濟帶)建設時,在遼寧省委和省委組織部領導的支持下,省黨員電教中心聯合省委宣傳部、省電視臺和全省十四個地市立即著手拍攝大型紀錄片《騰飛》,而總編導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姚振宇身上。
從發(fā)通知,打電話,開會研討制定拍攝計劃,到深入地市實地指導拍攝,采集素材;從審查腳本、成片,到請著名作曲家鐵源作曲……姚振宇身先士卒,連續(xù)幾個月加班加點地工作。片子送審,一位省委常委看后,連用了五個“非?!辟潎@道:“這部片子拍得非常精彩感人,拍得非常及時、非常有針對性、非常有震撼力,是一部非常好的介紹‘五點一線建設的電視片。”
病榻前的重逢
從1992年到2008年,姚振宇拍攝的《回聲》、《馬家軍之路》、《人民公仆張鳴岐》、《司令還鄉(xiāng)》等一部部主題鮮明的片子受到黨內外的好評,并曾榮獲“全國黨員電化教育電視片觀摩評比”一等獎。他本人也連續(xù)兩次被評為“全國黨員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然而經年累月的超負荷運行,他這臺“小車”已經有些跑不穩(wěn)了。
一天早上醒來,姚振宇感覺頭有些沉,身子一歪,他單手撐地站了起來,并未在意。走下七樓,他步行去上班,沒幾步身子不由得又是一歪,倒在地上。“不好。”他趕緊打車去醫(yī)院,經檢查是腦滲血,立即住院,手術,開顱,抽血。那一天是2008年9月14日,傳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
一個多月過去了,姚振宇脫離了危險,出院在家休養(yǎng)。他的心里始終惦記著手頭幾個非辦不可的工作,堅持要上班,被柴克艷主任堅決制止了。性急的大姚竟然兩次把電教中心的同志叫到自己家來開會,布置工作,研究拍片細節(jié)。
認識姚振宇已經十六年了,我一直想為他寫點什么,他堅決不肯。2008年10月25日上午,我到姚振宇家探望。說起往事,他控制不住激動,思緒就隨著似水流年回溯飄去。后來與遼寧省電教中心的同志聊天時,大家回憶起大姚跳江救人、沖火海救火、幫助素不相識的困難群眾等等往事,我感慨地說:“一個人尚健在就能夠引起這么多人對他的懷念和追思,姚振宇應該是我們黨員電教界的英雄了吧?”大家點頭稱是。
(攝影 / 柴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