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戲曲服裝,俗稱“行頭”,是古代服飾的美化和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它以明代服裝為主,雜糅了前自唐代后至清朝的各時代服飾式樣。中國傳統(tǒng)戲曲服飾的特點之一就是套式化。上至皇帝,下至奴婢,各色人等都有與其角色身份、地位、職業(yè)、場合乃至性格相配的專門服飾套式。例如同是宰相著裝,朝廷上要戴“相貂”,居家則戴“相巾”。下面,我們就以服飾類別為線,帶你領(lǐng)略戲曲服裝的魅力。
主題詞:蟒袍,生、旦
簡介:蟒袍,扮演文臣武將的老生、小生、武生都可使用。女性穿著多為階層較高的老夫人或是雍容華貴的貴妃及公主。在戲曲舞臺上,常由蟒袍的色彩來區(qū)別劇中人的身份、地位與年齡。蟒袍大體分為紅、明黃、杏黃、白、藍、綠、紫、粉紅、淡湖、淺米、古銅、豆沙、香色等。明黃與杏黃是扮演皇帝、番王、王子以及齊天大圣(孫悟空)的蟒袍專用色,其他角色不得使用。
主題詞:帔,生、旦
簡介:帔在戲曲舞臺上扮演名士、老年官員及員外等的便服,扮演皇后、貴妃、公主等的專用服裝。男帔的色彩有紫、藍、天青、香墨綠等;皇帝的便服為明黃、杏黃帔等。用平金繡和彩繡,色彩莊重、沉著或富麗堂皇。多用壽字、仙鶴、五福(蝠)捧壽、寶相花、草龍、博古紋、漢瓦等圖案。女帔明黃、杏黃均屬皇家專用色彩,制作時力求富麗堂皇。
主題詞:褶子,生、旦
簡介:這是戲曲舞臺上扮演青年英俊小生的主要服裝。繡散枝圖案者一般為文小生服裝;武小生的服裝一般為團花圖案。女性一般為扮演大家閨秀、官府千金小姐以及大戶人家少婦時日常穿的服裝,以高雅彩色和散枝花紋樣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