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中的木意象

2009-05-08 10:02:06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關鍵詞:無為自然莊子

王 鑫

【摘 要】 意象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個重要的審美范疇?!肚f子》中有眾多的意象。其中“木”意象具有鮮明的特點,反映了《莊子》作者無用之大用及自然隨化的思想。

【關鍵詞】 木;意象;無為;自然

在中國古典文學里,意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美學范疇。先秦時期,審美意象萌芽。意象性思維方式是先秦文學中廣泛運用的一種思維方式。從思維方式上看,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文字的創(chuàng)造,從《周易》的卦象的建立到“圣人立象以盡意”,確立了意象在整個中國文化創(chuàng)造中的中心地位。真正美學意義上的“意象”一詞出現(xiàn)在劉勰的《文心雕龍· 神思》中,劉勰提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就是說有獨特眼光的藝術(shù)作者,依據(jù)想象中的形象進行創(chuàng)作??梢?,文學意象就是主客體融合的產(chǎn)物。

《莊子》中的文章善于“立象以盡意”,具有豐富的文學意象?!澳尽币庀笫恰肚f子》文學意象體系中重要的文學意象,體現(xiàn)了莊子無為、自然、隨化的思想。

《說文解字注》曰:“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可見,“木”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樹”。古文中的“樹”可表“樹立”、“樹木”之意。表達“樹木”之意時,用“木”比用“樹”頻繁?!肚f子》中表“樹木”含義之“樹”有五處,例如:吾有大樹,人謂之樗。(《逍遙游》)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人間世》)。這幾處之“樹”與“木”相當,是自然界中的樹木之意。《莊子》中,用“木”表達此層意思的出現(xiàn)得較多,例如: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秋水》)。春雨日時,草木怒生。(《外物》)。僅從上述幾例已能看出《莊子》里“木”之自然界中的樹木之意。

“木”的另一種意義是用以制作器具的材料。《莊子》中,“木”作為器具材料也較普遍。首先是作為祭祀用具,如“百年之木,破為犧樽”(《天地》);其次是作為音樂器具,如“梓慶削木為鐻”(《達生》);三是作為裝飾用品,如“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盜跖》)。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都希望木之有用,以發(fā)揮其用。然而在戰(zhàn)亂頻繁的戰(zhàn)國時代,人人自危,有用之才往往成為斗爭的犧牲品?!坝杏弥尽币彩浅槐O?,不知何時遭到摧殘?

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人間世》)。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板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人間世》)。這得到了古人、尤其是處在戰(zhàn)亂災禍時期的人們的普遍認同。莊子借用柤梨橘柚果蓏、楸柏桑等具體形象,來說明“強”、“招”所帶來的 “材之患”,是其對此意蘊地發(fā)展。莊子進而以“物莫不若是”一語對文章的意象意蘊進行了擴充和提升。

追求逍遙是莊子的理想。那么,面對當時生存唯艱的人間社會,怎樣尋求生存的逍遙?《莊子》中一個突出的意象就是大木形象,在《逍遙游》、《人間世》與《山木》中分別為此展開論述。這四個大木形象經(jīng)過莊子的多次拓展,依次遞進,各有特點,成為一個意象體系。大木之象進入莊子思想深處,成為莊子釋懷的寄載,莊子的精神已融入這一意象當中,成為莊子獨有之“大木”─大而無用之用之大木。

1、《莊子》中第一個大木形象是《逍遙游》中不中繩墨之樗

在《逍遙游》“莊惠論辯”的寓言中,惠子以“大瓢”為喻批評莊子的學說“大而無用”,被莊子以“所用之異”駁倒后,惠子又虛構(gòu)出了大樗的形象諷刺莊子的學說是“眾所同去”的“無用之說”?;葑诱f:“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途,匠者不顧”?;葑右灾S刺的筆調(diào)描繪出一個巨大無比的大木形象。大瓢由于有“盛水漿”之用而難逃“剖之以為瓢”的厄運,那么“匠者不顧”的大樗卻因為其毫無用處而逃離了困厄。借助大瓢與大樗,莊子的“無用之用”思想不斷深化。莊子從人生存的角度思考惠子所說的有用無用論,把惠子否定的“無用”變?yōu)榧右钥隙ǖ摹盁o用”。莊子從大樗形象引申,以貍牲有用而亡和斄牛無用而存的反差得出無用為大用的結(jié)論。“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仿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所用之異”是莊惠的差別,惠子只知道有用之用而不知道無用之用,莊子在無用之中看到了大用,因此達到“物無所害”、無所困苦之境。

2、莊子以《人間世》顯示人世的艱危,進一步表現(xiàn)無用存身之意

《人間世》中講了兩個大木的寓言,櫟社樹和商丘之木。作為祭祀土地神場所的櫟社樹極大,“其大蔽數(shù)千牛,掣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shù)”。櫟社樹的形象承接了《逍遙游》大樗的“大”和“無用”之特征。櫟社樹其大無比引起眾人贊嘆不已,而匠石卻不屑一顧地走開。這與《逍遙游》一脈相承,并且把《逍遙游》中的反諷變成了正面的敘述。這種反差引起了匠石弟子的疑問:“自吾執(zhí)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于是匠石列舉了這個大木的種種弊端,“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這也就是這棵大樹至今繁茂的原因,匠石總結(jié)說“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從無用的角度否定了大木。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因其能苦其生、中道夭的現(xiàn)實使得櫟社樹以無用自矜并孜孜以求無用,“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對于匠石的不解,櫟社樹以“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的結(jié)語表明了匠石和櫟社樹之間的隔膜。匠石弟子對于櫟社樹求之無用卻又作為社樹的矛盾深感疑惑,匠石在夢中聽了櫟社樹的表白,明白了“無用為大用”的宗旨,所以對這種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給予了解釋,“彼亦直寄焉”?!安粸樯缯撸?guī)子恤搴酢?,櫟樹如果不做為社樹,仍有可能被作為薪木砍伐燒掉,這就仍不能免于中道而夭的命運,因而寄跡社樹就使得無用之櫟樹得以保全自身。櫟社樹的形象在《逍遙游》中大樗“大”和“無用”特征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有用”的特征,暗含了在“有用”基礎上“無用”存身的意味。櫟社樹發(fā)展了大樗形象,深化了大木形象的內(nèi)涵。櫟社樹托夢匠石,使莊子與櫟社樹合而為一。

3、《人間世》中的商丘之木是《莊子》內(nèi)篇中的第三個大木形象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jié)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币姷饺绱酥竽?,南伯子綦不僅感嘆“此必有異材”。這和“櫟社樹”寓言中匠石對大木的不屑一顧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南伯子綦不像匠石那樣一眼便看出木之好惡,他起初也被大木茂盛的外表吸引,及至走近,才知此木害處多多。南伯子綦“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舌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此木和櫟社樹相比不僅不可以用做木材,而且其葉又不可舔,其味不可聞,比之樗和櫟社樹,此木對人不僅無用,而且還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櫟社樹和商丘之木對《逍遙游》中“大樗”“大而無用”的特征進行了繼承和延伸,增加了“有用”的特征。櫟社樹以社樹的神圣身份使人不敢褻瀆它,從而保全己命;商丘之木以有害于人使人不敢接近它,從而保全己命。這幾個大木形象各自獨立,但“不材之木”成了貫穿幾個形象的重要特征?!皺瞪鐦洹痹⒀灾械慕呈墙?jīng)過櫟社樹的教導后才明白無用之用的道理,而“商丘之木”寓言中的南伯子綦?yún)s在觀察到大木不可近、不可用之后,立刻就領悟到世人存身的智慧,并把不材的大木和神人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

4、在繼承《莊子》內(nèi)篇對無用之用主旨的張揚后,外篇又塑造了《山木》篇中枝葉茂盛而無人所伐的大木形象

這個形象基本上和《逍遙游》中的大樗一樣都“大而無用”,此大木形象在《山木》篇只是引出 “有用”“無用”之無奈。在《山木》篇中大木以無材終身,大鵝卻以無材被殺,這就提出了一個“無用”是否能夠保身的問題,莊子說: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山木》以莊子的名義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又以“與時俱化、無肯專為”而升華此蘊。如同前文“無用論”所言,“材”與“不材”都是一種“有”,只有超越了這種“有”的規(guī)定性,才能免除禍患。莊子從“材”與“不材”的有形之跡中跳了出來,得到了真正可以擺脫人生負累的方法,那就是“乘道德而浮游”、“物物而不物于物”。莊子對無用之大木和大鵝的不同命運進行對比,使得大樗、櫟社樹以及商丘之木“無用”保身的內(nèi)涵又向前進了一步,從“無用”最終指向隨化。

《莊子》中的四個大木形象以“大”和“無用”為共同特征,但其彼此之間又具有細微的差別,他們互相補充,從各個角度發(fā)揮莊子無用為大用的思想。大樗大而無用的特征成為其他無用之木的基本模式,櫟社樹、商丘之木都具有大而無用特征,但又增加了外物不能害的有用內(nèi)涵,櫟樹是社樹,商丘之木是有毒之木,這就使得大木的形象在大而無用這一特征的基礎上有所豐富。并生發(fā)出超越“有用”、“無用”的結(jié)論,最終趨于“無肯專為”的隨化之境,這幾個大木的形象構(gòu)成了一組逐漸豐富的意象。

處于“材與不材”之間是莊子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為了生存而為弱小者設計的一種生活方式,然而,“生存”只是人最本能的要求,莊子不會僅僅滿足于“生存”,他還有著自己更高的精神追求。

“槁木”是莊子標舉的最高境界??鬃釉唬骸皠偂⒁?、木、吶近仁。”孔子認為木近仁,有 “質(zhì)樸”之意?!澳尽蹦颂斓鼗慕Y(jié)果,自然而然不加雕琢,孔子將自然之“木”引申為人的品格。老子則云:“萬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稿?!边@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是相對應而言的。老子尚柔,所以他看到了萬物柔弱時的勃勃生機,一旦變得剛強也就意味著生氣的減退、死亡的來臨,而莊子卻又從死亡中看出了大境界: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齊物論》)吾處身也,若橛株枸;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達生》)。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田子方》)。

“槁木”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呢?莊子在《齊物論》的開篇處便已闡明。顏成子游看到南伯子纂嗒然若喪其耦的神情,不禁發(fā)問,南伯子綦對于子游的問題顯然很滿意,贊嘆一番后回答說:“今者吾喪我。”不僅對“槁木”的精神實質(zhì)做了精辟的注腳,而且引發(fā)了南伯子綦對“人籟、地籟、天籟”的生動闡發(fā)。常人能理解人籟、聆聽地籟,但是不能在常境下領悟天籟。唯有進入“吾喪我”,亦即“槁木”狀態(tài),才能分辨出天籟的美妙。正如陳鼓應先生說:“‘喪我即去除‘成心、揚棄我執(zhí)、打破自我中心?!遍履驹诶献涌磥硎菃适鷻C的死亡之所,而莊子卻從槁木的狀態(tài)中看到了虛空的存在,“惟道集虛”,才能聆聽天之大樂,這同樣適用于技巧的運作。

《達生》中承蜩佝僂擁有讓孔子也為之驚嘆的純熟技巧,正是因為他有形若槁木的狀態(tài)。這就是承蜩佝僂口中之“道”。其循序漸進的修煉過程猶如《養(yǎng)生主》中所論及的“族庖”、“良庖”以及游刃有余的“庖丁”??鬃訉⑺鼩w結(jié)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田子方》里老子與孔子的會晤中??鬃右苫罄献印靶误w掘若槁木”的狀態(tài),老子以“游心于物之初”而解,無其身心,凝神道本,彰顯自然之美、至美至樂?!陡3分欣献印吧砣糸履局Χ娜羲阑摇币嗳纭吨庇巍分斜灰碌摹靶稳糸潞?,心若死灰?!敝?,枯死的人與枯死的木在老子處已經(jīng)可作比擬,“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槁木是莊子心往的大境界,看似死去,實則包含著更多的意蘊。正如宗白華所言:“任何東西,不論其為木為石,在審美觀點上看來,均有生命與精神的表現(xiàn)”。

綜上,莊子基于對現(xiàn)實人生的無奈與對自由自然的憧憬,賦予了自然之物——木豐富的象征意蘊。從“秀木”、“材與不材”到“槁木”,意象意蘊層層遞進。看似信手拈來卻又獨具匠心,既表現(xiàn)出莊子的哲學思想及處世態(tài)度,又有很強的形象性、藝術(shù)性。我們通過對《莊子》中木意象的分析,可一窺其中所蘊含的對現(xiàn)實的批判和對理想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 王樹人,李明珠.感悟莊子 象思維視野下的《莊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 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 張晶.劉勰的審美意象論[J].長春: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1.

猜你喜歡
無為自然莊子
老子“無為”思想的價值研究
《莊子說》(二十二)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平原县| 赤峰市| 郓城县| 夹江县| 咸阳市| 隆安县| 承德县| 成都市| 开化县| 永福县| 保亭| 开鲁县| 屏南县| 沅江市| 桂平市| 潼南县| 成安县| 大兴区| 民乐县| 禹城市| 章丘市| 双流县| 普宁市| 东平县| 成都市| 漳浦县| 高安市| 仙居县| 贡嘎县| 台山市| 阜南县| 通道| 孝昌县| 皮山县| 唐河县| SHOW| 永顺县| 永仁县| 尼勒克县| 岫岩|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