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1766年,倫敦一家書店里的一場偶遇,讓約瑟夫·普里斯特利的人生徹底改變。這一年,33歲的普里斯特利是一名牧師,在政治、哲學、歷史和語言學領域流連。
可他遇上的,是60歲的本杰明·富蘭克林——14年前冒著生命危險用風箏研究閃電的那個家伙。不過,富蘭克林來倫敦,并非搞科研,而是代表北美殖民地同英國政府談判。
普里斯特利則只關心科學?!胺墙饘俚奶家材軐щ姟!彼蚋惶m克林介紹的,是自己這些年進行的電學實驗。
老人鼓勵年輕人,把這些寫成一本專著。畢竟,這些實驗年輕人已做了11年。
從小到大,普里斯特利似乎都不怎么守規(guī)矩。他成長于加爾文教背景的家庭,對宗教也具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感,可這個孩子始終不相信“人生而有罪并應為此受苦”。他所在教區(qū)的教堂,拒絕這個不接受原罪說的教徒進入。
更慘的是,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也將這個19歲的青年拒之門外。原因很簡單,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英國國教徒。
后來,普里斯特利成了當?shù)禺惤掏絼?chuàng)辦的大學里的第一名學生。畢業(yè)后,他接受了一家市場的助理牧師職位。
只不過在助理牧師眼里,耶穌只是普通人,并不具備上帝的神性。22歲的年輕人,心思根本不在布道上,他從市場買回空氣泵和電動機,想讓教區(qū)的孩子用來做實驗。
通過不斷實驗,年輕人不僅發(fā)現(xiàn)了電磁振蕩現(xiàn)象,他的一些實驗也開始在英國科學家之間廣泛流傳。
倫敦書店一別,富蘭克林繼續(xù)為美國的獨立事業(yè)奔波,普里斯特利則沉迷于科學實驗,并在當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科學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安全感和幸福感?!痹诖文瓿霭娴摹峨姷臍v史》里,他寫道。
在皇家學會的一次會議上,他帶來了自制的蘇打水。如今風靡世界的碳酸類飲料,正發(fā)端于他手中的蘇打水??伤堃幻麜T品嘗時,所有人都“震驚”了。
不過,這種水很快被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帶上了船。1772年,他開始第二次遠航時,希望這水能治療兄弟們的壞血病。只是后來證明,蘇打水并無此療效。
但普里斯特利還是被皇家學會授予了象征最高榮譽的柯普里勛章??墒?,在普里斯特利心里,科學只是自己的一個愛好而已。
有意思的是,這個愛好讓他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二氧化碳、氨氣和氧氣等多種氣體。1774年游歷歐洲時,他與法國一些科學家分享了自己有關“脫燃素”氣體的實驗。一個叫安托萬·拉瓦錫的年輕人始終在一旁靜靜傾聽。
第二年,拉瓦錫重復了普里斯特利的實驗,將所得的“脫燃素”氣體命名為“氧氣”。在提交研究成果時,32歲的年輕人對普里斯特利只字未提。
拉瓦錫的進一步研究,很快推翻了“燃素學說”,這正是普里斯特利堅持的學說,后者開始為“燃素學說”辯護。歷史最終確證了拉瓦錫的正確,而這一場辯護,后來也讓普里斯特利身上多了一個瑕疵。
更大的爭議,出現(xiàn)在當時。
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普里斯特利公開表示同情;后來,他又大膽地出版著作《基督教腐化史》,并期待法國的大革命能讓這個墮落的社會獲得新生。這個向來熱情擁護思想與言論自由且直言不諱的人,觸怒了保守派權貴與平民,遭到齊聲譴責。
1791年7月14日晚,他正協(xié)助籌辦一次公共聚會,以紀念法國革命爆發(fā)兩周年。一群擁護教會和國王的暴徒,在洗劫焚毀了他所供職的教堂后,轉向他在伯明翰的家。他和家人幸運地提前逃脫,不過,他還是目睹了自己的房子、圖書館和實驗室燃起的熊熊大火。
“你們摧毀了本國乃至任何國家、任何人所擁有過的最寶貴、最有用的設備……在這次事件里,我們是綿羊,你們是野狼,我們將固守我們的本性,但希望你們會改變你們的野性。無論如何,對此類怨恨我們仍愿還以祝福?!笔录l(fā)生幾天后,他在給鄰居的信中寫道。
后人的調查表明,這次事件是由當?shù)刂伟补倬牟邉澓椭甘沟?。但英國已無“綿羊”的容身之地。商人拒絕賣給他東西,皇家學會的同事也開始回避他。
次年,法國立法院決定給他們眼中“偉大的自由斗士”以法國公民權,普里斯特利居名單之首,托馬斯·潘、杰里米·邊沁和喬治·華盛頓則緊隨其后。只是“綿羊”的同儕親友,接連被以“叛亂罪”送往澳大利亞。
普里斯特利走投無路,在1794年攜家人登上了前往美國的客船。在那里,他的小兒子和妻子不久便相繼離世,家庭變得支離破碎。
盡管美國前后兩任總統(tǒng)亞當斯、杰斐遜常就一些問題向他寫信咨詢,但他這個被祖國驅逐的“綿羊”,始終沒有加入美國國籍。
(水云間摘自《中國青年報》2009年2月18日,戴曉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