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王雨佳
口述/王立群 整理/本刊記者 王雨佳
劉邦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善于用人著稱,他比項羽更老練,更懂得人心需求,也善于給人才發(fā)揮的空間,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范圍內
史書上說,早年的劉邦好吃懶做,沒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個窮光蛋。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在當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計其數,為什么“無賴”的劉邦最終成就了帝業(yè)?
劉邦登基那一年的五月,他在洛陽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zhàn)沙場,百戰(zhàn)百勝,我不如韓信??墒?,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fā)揮他們的才干,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于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猜疑,這是他最后失敗的原因。”
劉邦能當上皇帝,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善于調動身邊的資源,利用眾人的力量,為自己的霸業(yè)開道。
“統(tǒng)一戰(zhàn)線”,借力打力
在劉邦成就帝業(yè)的歷程中,他遇到了兩個強大對手,第一個是強大的秦朝,第二個是能征善戰(zhàn)的西楚霸王項羽。劉邦之所以能笑到最后,是因為他在和每一個對手對陣時,都會尋找盟友一起作戰(zhàn)。在戰(zhàn)勝了共同的敵人之后,他再動手解決身邊的盟友。
公元前209年,劉邦找來好友蕭何、曹參、樊噲,鼓動老鄉(xiāng)們造反,拉起了自己的隊伍。劉邦只比秦始皇小兩歲,他起兵反秦時,已經48歲了。七年后,他登基稱帝,開創(chuàng)了漢朝的數百年基業(yè)。
從劉邦起兵到秦朝滅亡,三年時間。劉邦沒有治軍經驗,是個常敗將軍。起初,劉邦連一個小縣城都攻不下來,只好向項梁和項羽求援。公元前208年,趙王被秦朝20萬大軍圍困在河北巨鹿,楚懷王一方面命令項羽解巨鹿之圍,另一方面要劉邦向西攻打秦都咸陽。此役,項羽顯示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以3萬之軍大破秦軍主力20萬,奠定了整個反秦戰(zhàn)爭的勝局。就在項羽與秦軍交戰(zhàn)正酣之時,劉邦一路西進,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經過幾次不痛不癢的戰(zhàn)斗之后,兵臨城下。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的第二年,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戰(zhàn)爭爆發(fā)。劉邦第一次攻打項羽的都城彭城(今徐州)時,率領了56萬人馬,當時項羽不在彭城,正在山東平定諸侯叛亂。劉邦想趁項羽后方空虛打項羽一個措手不及,且自信滿滿。果然,他攻占了彭城。但沒想到,項羽很快率領3萬人馬殺回,劉邦56萬人馬被項羽打得潰不成軍,20萬人戰(zhàn)死。劉邦坐著一輛馬拉的板車一路西逃,追兵追得很急,為了讓板車跑得更快,劉邦十幾次將年幼的一雙兒女踢下車,幸虧好心的車夫把孩子撿了回來。最后,是項羽的部將徇私放過劉邦,劉邦才撿了一條命。由此可以看出,劉邦想憑一己之力,不可能與軍事天才項羽相抗衡。
公元前202年,劉邦起用韓信,拜韓信為大將軍,并籠絡了善戰(zhàn)的彭越和英布。這一年,韓信一鼓作氣滅掉了黃河以北的所有諸侯,楚漢之爭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劉邦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楚國境內,準備與項羽在垓下會戰(zhàn)。劉邦約定韓信、彭越、英布的部隊一起合圍,但是他們就是按兵不動。韓信甚至來信,要求劉邦封他為王,不乏威脅的意味。這時候,劉邦滿腦子就想著一件事:滅掉項羽。于是,他表態(tài),只要你們合圍項羽,函谷關(今河南三門峽)以東的土地我不要了,你們三個人平分。在幾路大軍的合圍之下,項羽兵敗自刎于烏江。項羽自刎的第二天,劉邦就解除了韓信的軍權,奪了他的齊王印。幾年后,韓信被蕭何和呂后謀殺于未央宮里。
三類人才,區(qū)別對待
易中天講過,在整個滅秦和楚漢戰(zhàn)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zhàn)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我該怎么辦???”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
楚漢之爭時,劉邦麾下的確人才濟濟。這些人才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一世之才,就是從劉邦起兵就跟隨他,同甘苦共患難,始終如一的人,比如蕭何;第二類是一時之才,就是在劉邦奪取天下的某些關鍵階段,效力于劉邦的人,像韓信、彭越、英布就屬于這一類;第三類是一事之才,就是只為劉邦做成功一件事的人,比如丁公和侯公等。
蕭何是劉邦的同鄉(xiāng)兼同事,兩人有著非同一般的私人關系,劉邦把蕭何列為開國第一功臣。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之后,認為蕭何位高權重,對他有所防范。晚年的蕭何對國事一直保持沉默,委曲求全,付出了沉重代價才沒有把身家性命搭上。
對待韓信這個從項羽陣營中“跳槽”過來的人,劉邦開始并不看重。韓信托夏侯嬰和蕭何推薦自己,劉邦很反感,認為韓信貪得無厭,一門心思想往上爬。直到蕭何半夜跑出軍營,追回逃走的韓信,劉邦才決定和韓信見面。見面后,劉邦心里很清楚,他要奪取天下,用得著韓信。但是,正如韓信自己所說,“狡兔死,走狗烹”,項羽覆滅之后,韓信也迅速走向了滅亡。
對第三種人,劉邦的態(tài)度更鮮明。丁公其人,原本是項羽的部將,之所以說他是劉邦的“一時之才”,是因為當年劉邦坐板車落荒而逃時,他帶兵追上劉邦后,又徇私放了劉邦。項羽覆滅后,丁公想,自己救過劉邦一命,就前去投奔。劉邦聽說當年的救命恩人來了,立刻下令把丁公帶到軍營,巡回示眾,然后,宣布他的罪狀:“丁公當項羽的部下卻不忠于項羽,使項羽喪失天下的就是他?!比缓髿⒌袅硕」?。劉邦說:“使后世做人家部下的,再不要效法丁公?!?/p>
起兵造反與當皇帝坐江山不同,身為皇帝,他要控制一個國家,最想提倡的是忠誠,反對的是背叛。他用丁公的死,向天下表明這樣的態(tài)度:“只要你是叛徒,連新領袖都不能容你?!眲钤谖<敝畷r利用了丁公的憐憫之心,勝利之后,又利用丁公的死,為“忠誠”造勢,可謂“人盡其用”。
而那個侯公,則更有意思。劉邦第一次打項羽,失敗后倉皇逃竄,妻子呂雉和父親劉太公被項羽抓走。在楚漢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劉邦派陸賈去要人,被項羽拒絕。劉邦再次派人去要,這次去的人姓侯,史書只稱之為侯公。史書沒有記載侯公對項羽說了些什么,結果是項羽同意放人。侯公因此很得意,認為自己立下了大功,肯定會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聽說家人回來了,第一反應是一喜,接著又是一驚。劉邦覺得,這個侯公太厲害了。侯公萬萬沒想到,劉邦給他的獎賞是,一大筆錢,外加一句話,“離開這里,永遠不要再回來?!眲畹南敕ㄊ?,這個人巧舌如簧,把項羽都“忽悠”了,把這種人留在身邊,說不定哪天自己也會讓他“忽悠”了。
對一個領導者來說,有兩件事情很重要,第一是戰(zhàn)略,第二是人才。就劉邦而言,他的戰(zhàn)略很簡單——統(tǒng)一戰(zhàn)線,遠交近攻;在用人方面,劉邦根據每個人資質的不同,做到“人盡其用”,有的人用其忠誠,有的人用其才能,有的人用其一時的小聰明,有的人,甚至用其性命。
王立群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鳴謝世紀管理名家講堂對本文的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