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斌 李 卓
舉重運動員選材應該把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素質放在首位,另外也要把遺傳基因和意志品質作為選材中重要參考指標。
1、身體形態(tài)
舉重是按照人的體重劃分級別的比賽項目,因此身高和體重有適當?shù)谋壤?,從選材的角度看,身高更為重要。以前我們認為舉重運動員就是要身材矮小,四肢短粗,從實踐中我認識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身高直接影響肌肉所占體重,身體矮小肌肉工作就短,查骨齡預測身高是重要的依據(jù),但還需看親代和旁系親屬的身高,這是因為父母的某些遺傳狀(如形態(tài),技能,運動素質,心理品質。)均能在子女身上再現(xiàn)。并能通過遺傳變異有所發(fā)展。
1.1上肢:上臂和前臂的比例要勻稱,在實踐中應以做下蹲翻鈴動作時,杠鈴橫抗能夠很好的放在鎖骨及兩肩三角肌上,同時能夠很好的出肘為標準;臂展長度等于身高為好,若長于身高應考慮以選胸肌發(fā)達,肩寬為好;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舉重運動員的上肢不妨可以略短一些,這對完成上挺支撐是有利的;上臂圍度較大,則臂力較強,有利于提鈴和支撐;手大拇指長,則握杠較牢,不易脫手,有利于拉力更好地達到發(fā)揮;手小則握力會受到影響,對上拉是不利的;還要觀察前臂的長度。過短者不宜錄取。
1.2下肢:大小腿的比例要勻稱,大腿不能過長,是在運動員全蹲時,臂部離地高為好,站起時容易些,但大腿太短不利于蹲低,同樣,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舉重運動員的下肢也不妨略短一些,這樣往往具有更大的腿力,大腿圍尤其是膝上圍較大,股四頭肌外側外翻。肌肉線條明顯,這樣的腿型往往具有強大的腿部力量;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必須靈活,以踝關節(jié)前傾角度作為判斷,30度以下為好,45度以上為差,足弓深強健有力的運動員宜優(yōu)先入選,身體直立,兩臂伸直,肘關節(jié)平應達180度或略有過深,不超過5度為好。
1.3脊柱要有正常生理彎曲度(s型)。腿直無明顯“O”型“x”型。膝關節(jié)應能全曲全伸(30-180度),并腳全蹲時能做到胸挺背直,蹲低穩(wěn)固。
1.4對柔韌性的要求,能夠做到,窄握下蹲抓,下翻時身體正直,上臂能抬至水平位,起碼的要求是身體背部貼墻站立時兩臂上舉,能肩、肘、臂緊貼墻上,手腕要靈活,背曲角度不應大于90度。
2、身體技能
2.1纖維多、脂肪少。
2.2紅細胞多,對爆發(fā)的項目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盡管舉重運動對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機能的要求不如跑的項目那樣高,但舉重畢竟是一項極其激烈的運動,沒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就無法承受越來越大的訓練負荷強度,心肺功能是解決運動能力的基礎,因此對心肺功能的好與差要引起高度重視。
3、身體素質
速度是舉重運動員的生命,速度快,爆發(fā)力好,具有較好的全面發(fā)展水平,盡可能多的撐握多項運動技能。腰背力量,支撐力量和從下蹲中站起的下肢力量,要求越大越好,也就是說大腿、腿部、背部的肉要更加發(fā)達一些。這些肢群完成伸膝、伸髖、伸脊柱等最主要的運動環(huán)節(jié),這也是舉重技術動作中最主要的運動環(huán)節(jié)。
4、遺傳因素
先天遺傳因素是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因素。這是選材的又一依據(jù)。正因為我們承認先天有差異,或者說是承認有天才。所以才要選材。有些研究者認為,父母高與子女身高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50%,聯(lián)邦德國著名運動醫(yī)學權威霍爾曼教授則指出:“人體技能至少有60%取決于遺傳,只有40%受訓練等外界影響的制約”。
5、神經(jīng)類型
神經(jīng)類型實質上主要是講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強度、均勻性、靈活性的問題,舉重運動員以選擇活潑型和安靜型兩種為好?;顫娦瓦\動員性情開朗,性格外向聰明,伶俐精神飽滿興奮與抑制轉換快,模仿能力強,掌握技術快。而安靜型的運動員則沉靜穩(wěn)重。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技術比較牢固、穩(wěn)定,選材時注意不能選弱型或不可抑制型。
6、意志品質
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應該具備的意志品質是頑強、勇敢、冷靜、沉著、自信和好勝。這種運動員既能吃苦耐勞、不屈不撓、自覺克服各種困難,又能始終信心百倍地勇敢拼搏,在重大比賽和緊要關頭,穩(wěn)定沉著,不慌亂,不過度緊張,具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自控能力,同時充滿信心,好勝心強,不服輸,越是對手強,比賽緊張,他越來勁,越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水平。
7、建議
舉重運動員的動作特點是要在瞬間發(fā)揮出最大力量,舉起極限的重量,而且又是按體重劃級別,因此,要求有強大的力量,特別是爆發(fā)力量。舉重運動員的訓練又比較單調,艱苦,比賽時舉重極限重量成敗在一剎那間,所以要求舉重運動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頑強的意志品質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