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蘇與蘇門詩人詠史詩的文化品位

2009-04-21 03:09吳德崗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3期
關鍵詞:融通蘇軾

關鍵詞:蘇軾 蘇門詩人 詠史詩 奇趣 典雅 融通

摘 要:在詠史詩的發(fā)展過程中,三蘇及蘇門詩人占有重要地位?!捌妗?、“雅”、“通”成為他們詠史詩創(chuàng)作相互關聯(lián)又互為補充的三個特征。這極大地豐富了詠史詩創(chuàng)作的內(nèi)涵,并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蘇與蘇門詩人活躍于詩壇的時期,正是北宋文學文化發(fā)展臻于極盛的時期。詠史詩的創(chuàng)作在他們手里也呈現(xiàn)出不同于以往的風貌,無論是詩材的覓取方向,還是主題凝練的思路,以及藝術結撰的手法,均有異于前人,表現(xiàn)出一種自覺的創(chuàng)新與自立意識,體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藝術審美品位和價值理解品位?!捌妗?、“雅”、“通”成為他們詠史詩創(chuàng)作相互關聯(lián)又互為補充的三個特征。

一、詠史詩中翻案法的廣泛運用與“詩以奇趣為宗”

蘇軾評柳宗元的《漁翁》詩時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雹冱S庭堅也說“文章最忌隨人后”②??梢姡嫒ず托乱?,是蘇黃一派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覺追求。在詠史詩創(chuàng)作領域,這一特征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在立意上,三蘇及蘇門詩人的詠史詩最好翻空出奇,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清代魏禧很敏銳地發(fā)現(xiàn):“有窺古人作事主意,生出見識,卻不去論古人,自己憑空發(fā)出議論,可驚可喜,只借古事作證。蓋發(fā)己論,則識愈奇;證古事,則議愈確。此翻舊為新之法,蘇氏多用之”③,這實際上主要是針對詠史詩創(chuàng)作而言的。以蘇軾《鳳翔八觀》之《秦穆公墓》為例,此詩詠秦穆公以三良殉葬事,事見《詩·秦風·黃鳥》序。由于此故事所牽涉的君臣之義與臣子的出處命運等問題引發(fā)了文人深入的思考,因而這個題材屢見于歷代的詠史詩中,魏時阮瑀、曹植、唐代柳宗元等均有知名作品傳世,但多數(shù)作品對三良與穆公的認識,還是譴責穆公殺人殉葬。蘇軾則不同,他在詩中換了一個角度看待這一歷史事件,認為穆公不因戰(zhàn)敗而誅孟明,更不可能逼三良殉葬,三良之殉全因感恩之心與忠義之氣,今人因無此心此節(jié)才會對古人有相疑之意。全詩之妙,在于立意上的新意。清人說:“東坡詩推倒扶起,無施不可,得訣只在能透過一層及善用翻案耳”④,又稱其作詩“揚其異而表其奇,略其同而取其獨”⑤,指的正是蘇詩的這一特點。

其實,不只是蘇軾,這一派的詩人在詠史詩的創(chuàng)作中都將立意新奇作為創(chuàng)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張耒《韓信祠》一詩,以漢初的政治局勢推斷韓信欲謀反的不合常理,以韓信不忘漂母之恩推斷其欲背叛高祖的不近人情,立意新鮮別致。唐庚《嘲陸羽》一詩,一反前人論陸羽者多寫其淡泊功名的論調(diào),從《唐才子傳》等史籍所載李季卿輕侮陸羽,羽愧之,作《毀茶論》這一故事入手,寫陸羽自取其辱,遠不如漢末禰衡之尚氣剛傲。唐庚“文采風流,人謂為小東坡”⑥,這首詠史詩力圖在主旨上突破和超越前人陳規(guī),確與蘇軾有幾分相像。

蘇軾、黃庭堅等人,雖然當時以文章詩歌名滿天下,但并不是處在政治核心圈子中的士人。蘇軾雖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但在元祐四年就知杭州,離開了京城,政治生活中的黃金時期非常短暫。其他蘇門詩人在仕途上也多蹭蹬蹇厄,許多時候過著遷謫流離的生活。因此,他們的詠史詩往往缺乏政治家的穩(wěn)重與踏實,卻充滿了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時代稍前的王安石作詠史詩亦好翻案,但他多借評論古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見解和學術態(tài)度,表現(xiàn)了其作為政治家的敏銳識見。蘇軾等人與王安石不同,他們是相對純粹的文學家。他們在詠史詩中標新理、立異義的目的,更多的是從文學技巧著眼,營造舒卷自如、變化莫測的詩歌境界,因而他們的詠史詩往往更具有恣肆奇特的風格特征。

也正因為此,他們許多詠史詩所表達的見解有以偏概全、甚至大言欺人的弱點,這也遭到后人不少非議。如前引蘇軾《秦穆公墓》,清人賀裳評價道:“《黃鳥》之詩曰:‘臨其穴,惴惴其栗。感恩而殺身者然乎?讀者毋作癡人前說夢可也。”⑦蘇轍《讀史六首》其四云:“桓文服荊楚,安取破國都??酌鞑涣蠑常皇揽振Y驅(qū)?!辟R裳評價道:“余以此言太謬,丕之于漢,豈若楚之于周哉!漢賊不兩立,鞠躬盡瘁,豈得與共主尚存者等!”⑧賀裳評詩,以封建正統(tǒng)論作為標桿,今天固然可以不加理會,但蘇轍以諸葛亮與齊桓公、晉文公相較,不考慮時代的發(fā)展與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也確實屬于刻舟求劍之論。其他如張耒《范增》、唐庚《過潼關》等詩作,也多落此病。

值得注意的是,三蘇及蘇門詩人的詠史詩,在藝術形式上,好用長篇大章。如蘇洵《顏書》、蘇軾《鳳翔八觀》之《石鼓歌》、《荔支嘆》、張耒《讀中興頌碑》、李《顏魯公祠堂詩》等,動輒數(shù)百言,這類詩歌往往充滿縱橫排之氣,也最容易體現(xiàn)“以奇趣為宗”的特色。

二、讀書生活與詠史詩中的書卷氣

三蘇與蘇門詩人詠史詩的第二個特征,可用一“雅”字來概括,其內(nèi)涵,是在學問和生活兩方面戒猥瑣粗鄙,從而實現(xiàn)對流俗的超越。這是有其時代背景的。

宋朝建國后,采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慶歷、熙寧年間,朝廷對教育體制又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廣設學校,培育人才,史載“自仁宗命郡縣建學,而熙寧以來,其法浸備,學校之設遍天下,而海內(nèi)文治彬彬矣”⑨。另外,印刷術的普及也為文化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蘇軾曾說:“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zhuǎn)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雹饨逃陌l(fā)達、書籍的普及為宋代文人體味前人成果、鉆研學術提供了良好條件,也使得宋代文人對讀書予以了高度的重視,并視之為進行創(chuàng)作的先決條件。孫覺就詩文創(chuàng)作問題請教歐陽修,歐陽修的答案是:“此無他,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眥11}蘇軾等人活躍在詩壇的時候,宋代文化正處于鼎盛時期,讀書風氣極為濃厚。這種風氣對創(chuàng)作影響的結果,就是詩文作品中濃郁的書卷氣,詠史詩自然也不例外。

蘇軾及蘇門詩人的詠史詩中,讀史詩的數(shù)量顯著增加了,如蘇軾的《讀開元天寶遺事三首》、《讀晉史》、《讀王衍傳》、《讀后魏賀狄干傳》,黃庭堅的《讀曹公傳》、《讀晉史》,張耒的《讀史二首》、《讀秦紀二首》、《讀周本紀》、《讀唐書二首》,晁補之的《讀藺相如傳贈李甥師藺》,孔武仲的《讀梁武帝紀二首》等等,均是直接以讀史名篇的。其他并未以讀史名篇而是因讀史有所感悟而成為創(chuàng)作觸發(fā)點的詠史作品,數(shù)量就更多。

三蘇與蘇門詩人詠史詩中的書卷氣,還在于對讀書情趣的展露。他們的詠史作品,??梢砸姷揭浴皯蜃鳌泵?。如蘇軾《戲作賈梁道詩》,詠三國賈逵(字梁道)、王凌事,見《三國志》卷十五、二十八。蘇軾以“戲作”為題,本身就說明這類詩歌并不以嚴肅的歷史批判為宗,指摘史籍記載“不可曉”處,主要是展現(xiàn)聰明機辯的才情。再如蘇轍《讀樂天集戲作五絕》,以白居易文集中所載的幾處故實和場景聯(lián)綴成篇,表現(xiàn)出一種活潑詼諧的情調(diào)。在宋人對文道關系的沉重思考中,在詠史詩普遍以悲慨嚴正作為風格主流的狀況下,這類詩歌猶如一股清風,令人耳目一新。

在三蘇與蘇門詩人的詠史詩中,歷代文人作為歌詠對象的比例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如蘇軾的《阮籍嘯臺》、蘇轍的《徐孺亭》、黃庭堅的《徐孺子祠堂》《題孟浩然畫像》、張耒的《白公祠》《讀杜集》、晁補之的《采石李白墓》、秦觀的《司馬遷》《讀列子》、李的《孟浩然故居》《阮步兵廟》《嘯臺》《文選樓》《琴臺》、李之儀的《謁李太白祠》《李太白畫像贊》《李太白贊》、張舜民的《吊太白》、孔武仲的《韓公祠堂》《白公草堂》、孔平仲的《讀莊子》《讀江淹集》《李太白》《題老杜集》等等,反映出宋代詠史詩題材取向上的新動向,也可以看出宋代崇文風氣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具體影響。

三蘇與蘇門詩人詠史詩之“雅”,與當時文人的生活形態(tài)密切相關。當時的士大夫們一方面力求日常生活的藝術化,使之富有一種雅趣,另一方面又力圖使高雅的藝術活動和其他文化活動如寫詩、作文、書法、金石賞玩等等日常生活化。“西園雅集”可謂這種生活形態(tài)的典型和代表:元祐年間,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米芾、李公麟等十六人集會駙馬王詵的西園,李公麟為畫《西園雅集圖》,后來米芾、鄭天民、楊士奇皆為作記?!胺驈娜萏踔⒅?,蓋有曠數(shù)十世而不一見者,其可為盛也已”{12}。這種文化繁盛時期的文人生活形態(tài)在當時詠史詩創(chuàng)作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跡。

首先是詠史中多唱和之作。如蘇軾作《鳳翔八觀》,蘇轍便有《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中蘇軾《石鼓歌》、《詛楚文》、《秦穆公墓》等詠史蘇轍均有和作。蘇軾作《濠州七絕》,蘇轍亦有《和子瞻濠州七絕》,其中蘇軾《虞姬墓》云: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倉黃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

蘇轍《虞姬墓》云:

布叛增亡國已空,摧殘羽翮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

蘇軾詩從虞姬之忠的角度構思,是頌揚古人的主題;蘇轍詩則從項羽因剛愎自用而導致覆亡的角度著眼,是歷史批判的主題。這類唱和之作,使得文人急切尋找同一題材不同的切入點和不同的表達方式,促進了詠史詩在取材、構思以及詩藝上的進步。

二是詠史詩中觀碑、題畫等富于文化內(nèi)涵的內(nèi)容極大地增加了。蘇軾《又書王晉卿畫四首》之《四明狂客》、蘇轍《次韻題畫卷四首》之《四明狂客》、黃庭堅《題伯時畫嚴子陵釣灘》《題伯時畫松下淵明》《題孟浩然畫像》、陳師道《題畫李白真》、張耒《昭陵六馬唐文皇戰(zhàn)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持石本示予為賦此》《讀中興頌碑》《讀李憕碑》、李耒《謝公定所寶蕃客入朝圖貞觀中閻立本所作筆墨奇古許贈趙德麟而未予作此詩取以送德麟》等詩,都是較典型的代表。

三是審美情趣的轉(zhuǎn)變引起了文人對雅俗關系更深層次的思考。“以俗為雅”命題的提出,反映出宋人對“雅”內(nèi)涵深入的拓展。蘇軾說:“詩須要有為而作,用事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眥13}在詠史詩中,以前不曾入詩的一些材料開始進入詩人創(chuàng)作的視野,如李《諸葛菜》序云:

蜀諸葛亮每行兵處,必種此菜以志之。邑中元開州家有此種,仆求之以作羹,甚美。作詩求之。

詩云:

武侯戰(zhàn)地記他年,戰(zhàn)后猶當似率然。會向渭原驚仲達,尚應江磧感桓玄。背山左澤甘如彼,傍砌繞籬今可憐。莫問興亡進羹茹,書生贏取腹便便。

諸葛菜即蔓菁,唐人書中已有記載,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載:“三蜀之人,今呼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亦然?!钡源巳朐?,卻是在宋代,反映了詠史詩題材范圍的擴大以及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這與宋詩總體發(fā)展方向是一致的。

三、藝術形式的互相交融與詠史詩的新變

三蘇與蘇門詩人詠史詩另一重要特征,便是“通”的氣質(zhì),主要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講求各門類藝術的相通,從而拓展了詠史詩的題材,以及審美風格多樣與融通,豐富了詠史詩的表現(xiàn)手段。

蘇門詩人的詠史詩,有用詩與詞共同寫作同一題材者。如秦觀有很獨特的《調(diào)笑令》十首并詩,其一《王昭君》詩曰:

漢宮選女適單于,明妃斂袂登氈車。玉容寂寞花無主,顧影低回泣路隅。行行漸入陰山路,目送征鴻入云去。獨抱琵琶恨更深,漢宮不見空回顧。

詞曰:

回顧,漢宮路,桿撥檀槽鸞對舞。玉容寂寞花無主,顧影偷彈玉箸。未央宮殿知何處,目送征鴻南去。

這種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得益于與蘇軾等人強調(diào)打通融合的文藝理論。

而對這一理論體現(xiàn)得最為突出的是詠史詩中的題畫詩。三蘇及蘇門詩人對古代人物畫多有題詠,已見前述。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詩歌破除詩畫原有界限,追求不同藝術間共有的真味與情趣的傾向,以及這種傾向所帶來的詩歌風格上的變化。例如黃庭堅的《題伯時畫松下淵明》:

南渡誠草草,長沙慰艱難。終風霾八表,半夜失前山。遠公香火社,遺民文字禪。雖非老翁事,幽尚亦可觀。松風自度曲,我琴不須彈??蛠碛_說,觴至不得言。

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14},又說:“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15},若以這些話來評價黃庭堅此詩,也庶幾近之。此詩寫畫中陶淵明的悠然自得的神情與高遠的意趣,形象真切,詩意盎然,使人不禁傾想李公麟畫作的風采。詩中所述陶淵明與慧遠結蓮社,彈無弦琴等典故,繪畫可能囿于藝術形式的限制無法完整地傳達描述,而繪畫中徜徉于松下的陶淵明形象散朗簡遠的風神,可能會給人更為直觀和富于沖擊力的感受。南宋吳龍翰云:“畫難畫之景,以詩湊成;吟難吟之詩,以畫補足”{16},就是此意。詠史詩中題畫一類的發(fā)展與繁榮,借鑒了繪畫離形得似、借物傳神的技巧,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在風格上,都為詠史詩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個新的世界。

蘇軾及蘇門詩人詠史詩“通”的特質(zhì),還表現(xiàn)在他們詠史作品中審美風格多樣與融通。蘇軾在當時雖然是公認的文壇盟主,但卻是個“但開風氣不為師”的人物,蘇軾門下,黃庭堅那樣各體兼擅的人并不多,而往往各有所長,如張耒長于詩,秦觀長于詞等。在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各人的風格也往往各不相同,詠史詩亦然。如張耒的詠史詩以雄渾壯闊見長,《昭陵六馬唐文皇戰(zhàn)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持石本示予為賦此》《讀中興頌碑》等長篇作品,有渾厚雄健之氣,《項羽》《范增》《蕭何》《韓信》等七絕小品,也一語破的,富有歷史批判的力度。而秦觀詩有“女郎詩”{17}之稱,雖然這種評價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其《王昭君》《樂昌公主》《崔徽》《無雙》《灼灼》《盼盼》《崔鶯鶯》等作品,確實帶有濃重的香艷意味和婉轉(zhuǎn)嫵媚的風格特征。詠史詩中審美風格的多樣還表現(xiàn)在:即使是同一個作家,不同作品的風格也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蘇軾在其《論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隨物賦形”的理念,這種根據(jù)描寫客體以及主體感受的不同而變換技巧風格的做法,使不同題材、不同情境下創(chuàng)作的詠史作品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如《石鼓歌》,縱橫奇崛,《驪山三絕句》,明快暢達,《和陶詠二疏》之類又古樸高遠,風格意趣迥異。清趙翼說:“東坡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18},確是的評。張耒的詠史常有磅礴的氣勢,這與其平易舒坦、“自然有唐風”{19}的總體風格,以及時人“君詩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風開百花”{20}的評價并不相埒。這些都可以使我們了解蘇黃一派詩人在詠史詩創(chuàng)作領域的著意經(jīng)營和努力開拓。

四、小結:蘇黃等人對詠史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

蘇軾、黃庭堅等人,是站在文化巔峰上的藝術巨匠,是后代文人學子努力鉆研和學習的楷模,他們的創(chuàng)作上的開拓對后代詠史詩的創(chuàng)作影響是巨大的。他們好翻案,講究立意新穎,這使得去陳言、開新意成為后世詠史詩創(chuàng)作最基本的原則之一,“詩貴翻案”{21}成為后世詠史詩創(chuàng)作的核心和創(chuàng)作成敗的關鍵,詩人們在議論史事、評價人物時,無不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以求議論尖新深刻。另外,蘇黃等人重讀書,尚雅趣,使詠史詩成為書生讀書生活的寫照和讀史感悟的記錄,唐代極其繁榮的登臨懷古類作品進一步減少并邊緣化。最后,蘇黃等人在詩藝上的不懈追求,尤其是模糊、融通各門類藝術的邊界,表達藝術真美真趣的努力,開拓了詠史詩的題材,豐富了詠史詩的審美風格。唐代胡曾、周曇、汪遵等人所作詠史組詩,雖然在藝術上頗為后人詬病,但在他們之后,體裁上以七言絕句為主,風格上以平直質(zhì)拙為主,成為詠史詩創(chuàng)作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而三蘇與蘇門詩人,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胡曾為范型的詠史詩創(chuàng)作中的粗鄙卑陋之氣,開辟了詠史創(chuàng)作的另一片天地。

(責任編輯:古衛(wèi)紅)

作者簡介:吳德崗,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① 惠洪《冷齋夜話》卷五。

② 黃庭堅《贈謝敞王博喻》,《山谷集》外集卷一四。

③ 魏禧《雜說》,《魏叔子日錄》卷二。

④ 劉熙載《詩概》。

⑤ 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

⑥ 《文獻通考》卷二三七引李壁語。

⑦ 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

⑧ 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

⑨ 《宋史》卷一五五。

⑩ 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蘇軾文集》卷一一。

{11} 周輝《清波雜志》卷一一。

{12} 楊士奇《西園雅集圖記》,《東里續(xù)集》卷一。

{13} 蘇軾《東坡志林》卷九。

{14} 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蘇軾文集》卷七O。

{15} 蘇軾《韓干馬》,《蘇軾詩集》卷四八。

{16} 吳龍翰《野趣有聲畫》序,楊公遠《野趣有聲畫》。

{17}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遺山集》卷一一。

{18} 趙翼《甌北詩話·黃山谷詩》。

{19} 方回《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xù)集》卷三二。

{20} 晁補之《題文潛詩冊后》,《雞肋集》卷一八。

{21} 袁枚《隨園詩話》卷二。

猜你喜歡
融通蘇軾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路徑實踐探索研究
聯(lián)通融通變通,打造精準高效的復習課堂
法國現(xiàn)代學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啟示
從善如流
蘇軾錯改菊花詩
重關聯(lián)學習 促整體建構——“承前、研中、啟后”的數(shù)學課堂融通教學
什么是綏芬河
蘇軾吟詩赴宴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庆城县| 合山市| 同仁县| 无极县| 始兴县| 淮南市| 武宣县| 白沙| 新巴尔虎右旗| 晋城| 新建县| 广汉市| 西贡区| 台州市| 永顺县| 九龙坡区| 宜君县| 资源县| 灌阳县| 辰溪县| 呼玛县| 临漳县| 马尔康县| 临湘市| 伊金霍洛旗| 佛教| 饶平县| 宝山区| 伽师县| 内乡县| 涞源县| 双鸭山市| 宜宾市| 清涧县| 根河市| 宜都市| 平果县| 河源市| 石城县| 嘉定区|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