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晚唐詩人殘缺意象的審美心理透視

2009-04-21 03:59:18沈有珠
貴州文史叢刊 2009年2期
關(guān)鍵詞:意象詩人

沈有珠

內(nèi)容提要:晚唐詩人將家國之恨、身世之悲融入廢城殘宮、殘花敗景、山林漁樵中,營造凋敝、破敗的殘缺意象,這些殘缺意象,寄寓著晚唐唐詩人對人生遭際的種種乖舛乃至整個悲劇命運的感慨,使作品體現(xiàn)出一種哀傷凄涼而又氣韻悠長的悲美。晚唐詩人品味著欣賞著殘缺,將外界的荒蕪融化在內(nèi)心的審美關(guān)照中,尋找與社會景況相合拍的審美基調(diào)。

關(guān)鍵詞:晚唐詩人殘缺意象審美心理

中圖分類號:1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8705(2009)02-88-92

審視著從盛唐頂峰墜落下來的李唐,晚唐詩人沒有了杜甫“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钡暮狼?曲江三章,第五句),也沒有韓愈“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中興愿望,大唐帝國最讓士人們感到悲哀的是它日薄西山的歷史墜落,杜牧“自然堪下淚,何必更殘陽。”趙嘏《自遣》:“江連故國無窮恨,日帶殘云一片秋。”晚唐詩人將身世之悲、家國之恨融入廢城殘宮、殘花敗景、山林漁樵中,營造凋敝、破敗的殘缺意象,使作品充滿了凄涼哀婉的情緒,濃郁的感傷色彩,黑格爾說審美意象是“感性的東西經(jīng)過心靈化,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xiàn)出來?!北疚脑噲D透過上千首寫到“殘”字的晚唐詩歌營造的殘缺意象,來解讀晚唐詩人的審美心理。

一、廢城殘宮意象——末世衰風(fēng)的反思

從《詩經(jīng)·黍離》憑吊殘宮,屈原的《哀郢》哀悼破敗的都城開始,廢城殘宮意象就已漸漸地注入了詩人對興衰盛變的感慨。發(fā)端于《詩經(jīng)》、《楚辭》的廢城殘宮意象在晚唐特殊歷史環(huán)境的激發(fā)下,不可抑止地爆發(fā)出來,也許是因為宋、齊、粱、陳等朝代干戈起伏、興亡交替的歷史事實,最能體現(xiàn)歷史的教訓(xùn),晚唐懷古詩中處處得見殘宮廢城那蕭索的身影,折射出晚唐詩人對治亂興衰歷史更替的體認。劉滄《經(jīng)過建業(yè)》“六代興衰曾此地,西風(fēng)露泣白萍花。煙波浩渺空亡國,楊柳蕭條有幾家。楚塞秋光晴人樹,浙江殘雨晚生霞。凄涼處處漁樵路,鳥去人歸山影斜?!痹鵀榱汲堑慕I(yè)已沒有了當年的繁盛景象與蒸騰的王氣,短短的三百年時間,六個朝代相繼滅亡,變幻之快,本來就有往事如煙之感,再加上自然與人事的對比,更加深了煙波浩渺之感。而那殘存的宮殿宛若在西風(fēng)中露泣的白萍花與煙波、楊柳、楚塞、殘雨、晚霞、漁樵、飛鳥,組合成一幅凄涼的畫面,空寂之中,幾聲鳥鳴、點點山影,更增加了蕭瑟的韻味。趙嘏《送盧緘歸揚州》:“曾向雷塘寄掩扉,荀家燈火有馀輝。關(guān)河日暮望空極,楊柳渡頭人獨歸。隋苑荒臺風(fēng)裊裊,灞陵殘雨夢依依。今年春色還相誤,為我江邊謝釣磯?!狈泵淖匀痪吧突臎銎茢〉臍v史遺跡,物是人非之景與隋朝轉(zhuǎn)瞬即逝繁華的鮮明對比,對于一個身處末世懷著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應(yīng)是何等的不堪入目。劉滄《題吳宮苑》:“吳苑荒涼故國名,吳山月上照江明。殘春碧樹自留影,半夜子規(guī)何處聲。蘆葉長侵洲渚暗,蘋花開盡水煙平。經(jīng)過此地千年恨,荏苒東風(fēng)露色清。”吳夫差荒淫失國;南朝帝王相繼敗亡;隋煬帝龍舟東游、亡國身死;晚唐詠史詩大多聚焦在吳苑、六朝、隋朝的廢城殘宮上,傷悼的情緒尤為濃郁,詩中廢城殘宮的意象反映了詩人們盛世不再的喟嘆,很契合晚唐詩人的悲涼心理。在吊古傷今中,詩人們將國家的興危與個人身世的蹉跎聯(lián)系在一起,蘊含著晚唐詩人對末世衰風(fēng)的反思和哀悼之情,為作品增添了蒼茫歷史興亡之感。“蘊靈之長洲,咸陽,鄴都等作,其今古廢興、山河陳跡,凄涼感慨之意,讀之可為一唱而三嘆矣?!?/p>

晚唐詩人處于封建社會的衰落階段,面對動亂的現(xiàn)實和滿目瘡痍的社會,他們特別敏感,悲劇意識尤為突出,羅隱《望思臺》:“芳草臺邊魂不歸,野煙喬木弄殘暉??蓱z高祖清平業(yè),留與閑人作是非?!毙荨赌详枴罚骸袄リ柾鯕庖咽捠瑁琅f山河捧帝居。廢路塌平殘瓦礫,破墳耕出爛圖書。綠莎滿縣年荒后,白鳥盈溪雨霽初。二百年來霸王業(yè),可知今日是丘墟。”晚唐詠史詩較少贊頌開國君主的赫赫功業(yè)、清平治世的炎炎盛況,即便是叱咤風(fēng)云的漢高祖、漢光武等開國大帝,在晚唐詩人的眼中也變成了悲劇人物,詩人眼中關(guān)注的是開國君主的功業(yè)后繼無人,昔時霸業(yè)變成了殘暉照耀下的瓦礫、破墳、丘墟。詩人們特別觀注那些富有悲劇色彩的歷史人物,尤其是那些以失敗而告終的項羽式英雄。汪遵《烏江》:“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英雄去盡羞容在,看卻江東不得歸。”杜牧《齊安郡晚秋》:“柳岸風(fēng)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態(tài)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雨暗殘燈棋散后,酒醒孤枕雁來初??蓱z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背啾诖髴?zhàn),令宋代蘇軾感嘆“一時多少豪杰”,但在晚唐人的眼里,卻成了“可憐”,與“蓑翁”相提并論,殘破的城池、宮殿、墳?zāi)埂⑹湃サ挠⑿?、帝王,將詩人們帶到悲劇的境界中去,懷古詠史詩中雖有英雄豪杰的出現(xiàn),但再也沒有了英雄主義。晚唐詩人在詠史懷古題材創(chuàng)作中往往力圖超越具體史事的本身,將當前景象與過去史事組合成為一體,在更為廣闊的時空背景上形成對歷史的縱覽,從而達到對現(xiàn)實的思索、哲理的感悟錯綜疊觀的整體建構(gòu),在廣袤的時空與跳躍的情緒重疊中體現(xiàn)出巨大的藝術(shù)張力,從而詩中處處展現(xiàn)出悲美的風(fēng)格。胡震亨曾評劉滄詩:“劉滄詩長于懷古,悲而不壯,語帶秋意,哀世之音也軟?”評杜牧詩:“牧之詩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jié),尤其所長。”正是這種“悲而不壯”和“含思悲凄”構(gòu)成了晚唐詠史詩的主要格調(diào),雖然失去了盛唐雄渾壯闊的氣勢與力度,卻拓展出一種哀傷凄涼而又氣韻悠長的悲美,此種風(fēng)格的形成來自中國古代士人以悲為美的審美心理積淀。

在前代覆亡的不幸中總結(jié)歷史的教訓(xùn),這在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的體現(xiàn),也就是晚唐詩人們不再去贊美繁盛、歌頌輝煌,而是沉溺在廢城殘宮中去追悼盛唐,憂慮的目光更多地投射到風(fēng)雨飄搖的末世,這便是懷古詠史詩盛于晚唐在審美心理建構(gòu)上的原因。晚唐詩人如劉滄、汪遵等雖然寫了大量詠史詩,但詩人一味沉迷古事、就事詠事,缺少發(fā)聾振聵之作,缺少杜甫那樣博大精深的“詩史”,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譏為“興寄頗淺,格調(diào)亦卑?!?/p>

二、殘花缺月意象——凄涼哀婉的心境

中唐詩歌中就有大量關(guān)于殘花落日、殘山剩水的描寫,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卞X起《江行無題一百首》:“夕景殘霞落,秋寒細雨晴?!鳖櫅r《經(jīng)廢寺》:“數(shù)卷殘經(jīng)在,多年字欲銷。晚唐詩人傳承了中唐士人漸增的蕭瑟、凄清、殘缺意象,寫景的同時融進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對殘缺世界的體驗,對殘缺美的體驗,他們塑造出一種符合他們在這末世陰霾下形成的悲劇性審美心理的意境,晚唐詩是一個興盛王朝的挽歌,字里行間溢出與盛唐詩樂觀情調(diào)迥然不同的悲哀情調(diào)。

由于社會現(xiàn)實的壓抑,心態(tài)的感傷與悲涼,晚唐詩人的目光由社會現(xiàn)實向內(nèi)收斂,詩歌由表現(xiàn)社會生活、揭露社會矛盾。表現(xiàn)詩人的理想與抱負,逐漸退縮到個人狹窄的生活圈子里,將詩歌主要看成是抒發(fā)個人悲涼心態(tài)的手段,消解內(nèi)心愁悶痛苦的工具,由于感情的狹窄,他們往往借傳統(tǒng)的艷詩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痛苦與無法排遣的悲涼情緒,這時期詩歌中落花和夕陽成為最主要的意象,描寫閨閣情態(tài)、表現(xiàn)愛情主題以及歌

樓舞榭生活的作品大量出現(xiàn)。李商隱《離席》:“出宿金尊掩,從公玉帳新。依依向馀照,遠遠隔芳塵。細草翻驚雁,殘花伴醉人。楊朱不用勸,只是更沾巾?!睖赝ン蕖逗屯跣悴艂杓А罚骸霸氯被埬獝砣?,花須終發(fā)月終圓。更能何事銷芳念,亦有濃華委逝川,一曲艷歌留婉轉(zhuǎn),九原春草妒嬋娟。王孫英學(xué)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痹娙艘约皶r行樂的心態(tài)去觀照景物,在原野的空曠、遠樹的迷朦和殘陽的余暉、月影的孤獨中體會到了一種亙古以來的蒼涼寂寞情感,他們的心理,從抑悶、憤滋發(fā)展為佯狂自負,追求解脫,于是他們放浪形骸,買歌歡笑。不過晚唐文人的放狂并不像齊梁宮體詩人那樣流于輕薄浮浪,即使在那些放縱情感的詩歌中,我們也能夠清楚地看到晚唐詩人在艷詩中寄寓著對人生遭際的種種乖舛乃至整個悲劇命運的感慨,感覺到一種極其復(fù)雜的審美效果。這些以閨閣繡樓、男歡女愛為表現(xiàn)內(nèi)容的詩歌顯示出與前人、尤其是盛唐人相去甚遠的美學(xué)特質(zhì):意境由雄渾闊大轉(zhuǎn)向深細幽微,情感由剛健豪邁轉(zhuǎn)向柔弱纏綿。

,由于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唐末文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卻罕見批判的鋒芒與直露的方式,而是在避禍全身的心理祈愿中將生活的視野轉(zhuǎn)向狹小的個人范圍,由現(xiàn)實功利轉(zhuǎn)向藝術(shù)美追求。如李商隱的詩,不僅可見濃郁熾烈的情感進發(fā),更多地表現(xiàn)出精神性追求的特點,其具體描寫的情思流動,倘恍迷離,顯有感傷身世的心理動因。李商隱《過伊仆射舊宅》:“幽淚欲干殘菊露,馀香猶入敗荷風(fēng)?!薄读ξ迨住罚骸傲象矗徣~浦中干。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痹诿榔G詞藻意象組合的外形之下實際上清晰可見其深刻的傷時與自傷意緒?!稖辍罚骸皽觊L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xiāng)云水地,歸夢不宜秋?!辈还苁潜憩F(xiàn)官場失意的痛楚,還是表現(xiàn)離情別緒,羈旅愁思,政治上的不得意、落拓孤獨的凄苦常常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構(gòu)成了他的詩既靜美又感傷的特色,體現(xiàn)出一種超越現(xiàn)實而回歸心靈的鮮明而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而這種藝術(shù)個性在詩境建構(gòu)中的體現(xiàn),也就是作為李商隱詩最顯著標志綿邈幽深、朦朧恍惚之美,給人以綺艷秾麗、錯采鏤金之感受。在失意與飄泊的愁緒纏繞中,在顛沛流離的羈旅中,李商隱只有去大自然尋找另一種人生,并希望借大自然排解郁悶,寄托情懷,他將追求的痛楚埋在心底,潛心于窺測自然的神秘,發(fā)掘自然的詩情畫意,恬靜平和中不乏清新之風(fēng),感傷憂郁中不失空靈之氣,個人的情感抒寫中,不失一種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心靈的抑郁惆悵,根源于時勢的衰頹與人生的失意,活躍于晚唐詩壇的主要詩人時時流露出濃重傷感意緒。因此,抒發(fā)人生的無限感慨也成為晚唐詩歌在內(nèi)容上的一個重要開拓,這種感慨發(fā)自自我人生體驗,涉及人情世態(tài),個人命運遭際、親友離合、時序遷流、節(jié)候變化等等方面。許渾《同韋少尹傷故衛(wèi)尉李少卿》:“客醉更長樂未窮,似知身世一宵空。香街寶馬嘶殘月,暖閣佳人哭曉風(fēng)。未卷繡筵朱閣上,已開塵席畫屏中。何須更賦山陽笛,寒月沉西水向東?!崩钊河瘛侗蓖ぁ罚骸靶庇觑w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fēng)。荷花向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敝鞈c馀《同友人看花》:“尋花不問春深淺,縱是殘紅也人詩?!辈还苁菙『伞⑷痹?、殘紅,他們都淋漓盡致地描述出來,從中得到快感。滿眼殘花敗柳,這并不是自然花殘,而是心的凋落,每一個殘花敗柳都可能觸發(fā)心靈深處那隱蔽的情感。作者觀照山水時實際上就包含著一個形象選擇的問題,外在的主體情感的寄托物必須襯合主體審美情趣和情感需要,而主體用以印證外在景物的內(nèi)心表象更具有主觀色彩和選擇性。晚唐人為了表示自己特定的心態(tài),往往以事先規(guī)范好了的主觀感情來選取外景,讓自己的感情借著對物境的描寫刻劃抒發(fā)出來,他們大都選擇月缺花殘的意象和色彩慘淡的景物來表現(xiàn)那種凄涼黯淡的心境和自然寫意的追求。他們與李賀的區(qū)別并不在意象上,而在于他們已經(jīng)沉溺到這種殘缺中去了,既然殘缺是美,所謂的悲涼也悄然變質(zhì)。在晚唐,山水田園詩已沒有了陶淵明的自然與平淡,丟棄了大小謝的明麗與省凈,更缺少了李白的奔放與明朗,而是從心中發(fā)出了絕望的呻吟,顯示了對殘缺、幽峭之美的追求。

三、仕途蹇塞意象——避世隱逸的心態(tài)

安史之亂像一陣突起的狂風(fēng)暴雨風(fēng),霎時就把人們刮進了嚴寒的冬天,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深沉的陰影。末世的衰亂氛圍造就的是多種人生與多樣心態(tài),“懿、僖以來,王道日失厥序。腐尹塞朝,賢人遁逃,四方豪英,各附所合而奮。天子塊然,所與者唯佞愎庸奴,乃欲障橫流,支已顛,寧不殆哉!”腐敗的政治局面與混亂的社會秩序,固然消泯了唐末文人拯時救國的政治熱情,但在自身或親歷亂離或逃避世事的人生遭遇中,則又不能不引起對國事人生的深重憂慮,因此,在唐末文人普遍的落寞心態(tài)中,實際上包含著深刻的憂患意識。

唐代科舉給出身寒微的庶族子弟以更多的參與政治的機會,可到晚唐,權(quán)貴基本上壟斷了科舉,壅塞了寒門子弟從政的道路。大中七年(853),中書舍人崔瑤知貢舉:“以貴要自恃,不畏外議,榜出,率皆權(quán)豪子弟?!碧颇┪娜舜蠖喽加袑以嚥坏?、沉淪下僚甚至長期隱居的經(jīng)歷,如方干、劉得仁、周樸、唐求、李洞等,都是布衣終老的,喻鳧、曹松起碼都應(yīng)舉十次以上,勉強博得功名。著名詩人羅隱科場屢戰(zhàn)屢敗,無數(shù)次的落第使他寫下不少牢騷不平的詩歌,《下第作》:“年年模樣一般般,何似東歸把釣竿。巖谷謾勞思雨露,彩云終是逐鵷鸞。塵迷魏闕身應(yīng)老,水到吳門葉欲殘。至竟窮途也須達,不能長與世人看?!?,杜荀鶴《下第東歸別友人》:“不得同君住,當春別帝鄉(xiāng)。年華落第老,岐路出關(guān)長。芳草緣流水,殘花向夕陽。懷親暫歸去,非是釣滄浪?!贝迚T《澗松》:“寸寸凌霜長勁條,路人猶笑未干霄。南園桃李雖堪羨,爭奈春殘又寂寥?!笨婆e之路不暢,宦途的險惡與艱難使士人被迫歸隱山林,士人們在儒釋道的文化背景下,一次次的經(jīng)歷著知識分子的痛苦的心理旅程:向往山林,卻放不下名利仕途與國家,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又壯志難酬?!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少懷才不遇之士,都是憑借了這種人格的雙向互補才表現(xiàn)出安貧樂道的灑脫。晚唐唐詩人在震恐、悲憤與感傷之余,只能選擇避禍全身的人生道路。他們的詩對社會已很少幻想,而重在抒寫自身才能不得施展的不平和悲憤,詩人們體悟到,自己的坎坷命運正是這個動亂黑暗的時代和自己高潔剛直的個性所造成的,而這一切又是他們無法改變或不愿屈節(jié)抑志去茍合取悅的,因此,借詩發(fā)牢騷憤慨也就更多地轉(zhuǎn)向了自尋慰藉和自消不平了,透過晚唐詩作的表層,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主調(diào)由逃避現(xiàn)實和抨擊現(xiàn)實兩個側(cè)面構(gòu)成,這正是晚唐詩人人生觀的悲觀性和社會觀的逆反性的突出反映。

晚唐詩人由于自身遭遇的偃蹇凄涼,在時代的大頹勢中由哀嘆人生而摒棄世俗,厭惡官場紛擾,懼怕仕途險惡,形成寒苦的心境與窄僻的視界。沉浸于自以為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趣之中,羨慕山林情趣。馬戴《客行》:“路岐長不盡,客恨杳難通。蘆荻晚汀雨,柳花南浦風(fēng)。亂鐘嘶馬急,殘日半帆紅。卻羨漁樵侶,閑歌落照中?!痹S彬:《中秋夜有懷》“趨馳早晚休,一歲又殘秋,若只如今日,何難致白頭。滄波歸處遠,旅舍向邊愁。賴見前賢說,窮通不自由?!奔热粺o法擔當歷史重任,就索性把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拋棄,遁儒入山林漁

樵中,詩人在這樣的世界里忘卻塵囂、忘卻苦難,甚至忘卻了自己。唐末詩歌與元和詩歌相比,消泯了那種中興圖變的參與意識,詩人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中反映出的心態(tài)是退隱中包含著無奈,超脫中潛藏著感傷,回想起自己剛剛踏入仕途那番報國之志,看看現(xiàn)實社會這滿眼瘡痍,悲涼心境比起僧人來,其心態(tài)更為痛苦,更希望得到解脫,他們著意追尋一種平靜淡泊的精神境界,以獲取心理的補償與情感的托付。由于這種淡泊的精神世界建構(gòu)于避世心理及其與外在現(xiàn)實世界的巨大反差基礎(chǔ)之上,因此,晚唐山水隱逸詩,雖意境深幽細微,但總顯得局促苦澀,與王維、孟浩然體現(xiàn)的寧靜與淡泊詩境顯出深刻的差異,盡失盛唐之渾融流動氣象,更多地表現(xiàn)出與以賈島、姚合寒狹詩境的相似,這種詩風(fēng)的形成,源自他們凄清蕭瑟、感傷悲涼的心境。

個人仕途艱難與時代亂離,向往山僧隱士清靜平安、無牽無掛的生活,便成為晚唐詩人普遍心態(tài)。他們選擇僧侶學(xué)禪、復(fù)歸自然、賦詩飲酒等方式彌合悲情,為了表現(xiàn)那種表示品格高雅、宦情淡薄、超凡脫俗的心態(tài),他們十分重視詩歌的造境與取象。鄭谷《自貽》曾道:“詩無僧字格還卑?!狈交孛翡J地指出:“晚唐詩料,于琴、棋、僧、鶴、茶、酒、竹、石,無一篇不犯也?!币驗檫@些意象有著孤寂幽靜而又消極出世的內(nèi)在美學(xué)象喻,最能體現(xiàn)這些參禪禮佛、消極避世的僧人化詩人的特殊心態(tài)。薛能《寄題巨源禪師》:“風(fēng)雨禪思外,應(yīng)殘木槿花。何年別鄉(xiāng)土,一衲代袈裟。日氣侵瓶暖,雷聲動枕斜。還當掃樓影,天晚自煎茶。”許渾《僧院影堂》:“香銷云凝舊僧家,僧剎殘燈壁半斜。日暮松煙空漠漠,秋風(fēng)吹破妙蓮華?!毖δ?、許渾的詩還將參禪禮佛作點染風(fēng)光,那么司空圖、方干的詩則真正逃避到遠離現(xiàn)實的境界之中,最終皈依于禪,司空圖《偈》:“人若憎時我亦憎,逃名最要是無能。后生乞汝殘風(fēng)月,自作深林不語僧?!狈礁伞栋装汀罚骸霸仙h鲜荩賮磉€見貧。滄州幾年隱,白發(fā)一莖新。敗葉平空塹,殘陽滿近鄰。閑言說知已,半是學(xué)禪人?!薄霸谂c僧禪的交往中,晚唐詩人常為他們艱苦的修持,高絕的道行所打動,在詩中訴說著自己禮僧敬佛的虔誠,消解煩惱的渴盼,以及為不能割舍世緣而對僧禪生活遲疑、羨慕的矛盾心情。苦悶絕望與崇尚隱逸的心態(tài)。山林漁樵的幽暗情懷,導(dǎo)致了晚唐文人將創(chuàng)作內(nèi)轉(zhuǎn)于個體心靈和精神世界,其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集中在欣賞品味山林雅事,抒寫吟詩心態(tài)等生活內(nèi)容方面,他們孤芳自賞的行為雖然顯得太凄清、蕭瑟,這既是晚唐知識分子對動亂、污濁社會的消極反抗,更是他們處于衰亡末世消憂解愁、尋求安慰的一種解脫方式,反映了唐末寒士的生存狀況、生命寄托和價值取向。

老子指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美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边@就是說,美與丑,善與惡,長與短等,都是相比較而存在。莊子認為美丑是相對的,宣稱;“厲與西施,恢桅橘怪,道通為一。”既重視自然美,也不排斥對奇特丑的追求。這種美具有相對性,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完美,強調(diào)和諧,取法自然的老莊學(xué)派美學(xué)觀,深刻地影響了晚唐詩人的審美觀。社會是殘缺的,詩人的心理與審美理想當然不可能是完美的,在詩人們看來,晚唐的破衰與殘花缺月是和諧的,山河的破碎引起了士人心態(tài)的衰老、凄涼,這難以使他們傾心營造一種“完美”的藝術(shù)世界,他們品味著欣賞著殘缺,將外界的荒蕪熔化在內(nèi)心的審美關(guān)照中,尋找與社會景況相合拍的審美基調(diào)。這些殘缺意象,與追求完美的傳統(tǒng)審美思潮相反,微妙地折射了詩人們明知不可卻依然執(zhí)著追求某種完美的心理,讓瀆者在殘缺美審美中的品味其永恒的藝術(shù)美,發(fā)現(xiàn)其獨特的美學(xué)價值。

責任編輯黃萬機

猜你喜歡
意象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中華詩詞(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4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玉人”意象蠡測
枣庄市| 山西省| 叙永县| 肥城市| 镇安县| 永寿县| 微山县| 开鲁县| 城口县| 长兴县| 丁青县| 仁化县| 定襄县| 诸暨市| 鄢陵县| 英超| 云安县| 昌宁县| 晴隆县| 新龙县| 玛多县| 乐至县| 三原县| 汽车| 湟中县| 金乡县| 东平县| 闽清县| 镇安县| 清新县| 阿拉善左旗| 庄河市| 稷山县| 龙岩市| 平塘县| 洪泽县| 治多县| 兴城市| 东海县| 沅陵县|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