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摘 要:50集長篇電視連續(xù)劇《金婚》通過佟志和文麗的愛情、家庭、事業(yè)發(fā)展變化為線索,展示了以二人為中心的多重復雜的人際關系,描繪了這對夫妻50年的生命歷程;同時再現(xiàn)了共和國50年的滄桑巨變。
關鍵詞:《金婚》;婚姻;創(chuàng)作;影視藝術;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
On th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en Wedding
ZHAO Hai-xia
50集長篇電視連續(xù)劇《金婚》以佟志和文麗的愛情、家庭、事業(yè)發(fā)展變化為線索,展示了以二人為中心的夫妻、婆媳、父母、子女,同事、朋友、鄰里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多重復雜的關系,描繪了一對夫妻50年的生命歷程;同時還真實地再現(xiàn)了共和國50年的滄桑巨變,把五十年家國發(fā)展變遷的興衰榮辱、起伏變化,以及順境、逆境、坎坷,甚至是動蕩、災難,和人物的命運、婚姻的命運、情感的命運交織在一起,采用編年體的敘事,將普通人的生活細節(jié)娓娓道來,它以高超的敘事能力和鮮明的敘事特色創(chuàng)造了“日常生活的經(jīng)典”,歌頌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婚姻觀念,旗幟鮮明地捍衛(wèi)傳統(tǒng)婚姻。同時在戲劇矛盾設置、人物形象塑造、婚姻觀念的回歸上,也有其獨到之處,整部劇作編劇手法可謂新穎、獨特。
一、編年體敘事體制
編年體是以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為順序來編撰、記述歷史的一種方式。電視劇《金婚》從1956始,到2005年結束,時間跨度50年,一年一集,每集都以字幕形式打上具體的年代,非常巧妙地把歷史大背景推到幕后,而把一個普通家庭的婚姻推到臺前,通過道具、場景、音樂、表演等視聽元素營造特定的時代氣氛,以此來表現(xiàn)特定環(huán)境下的人物命運和情感歷程。50年的婚姻生活,50年的家國變遷,劇作內(nèi)容龐雜然而有序。創(chuàng)作者把50年間國家與社會、歷史與時代的變遷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命運變化中,前、后景交融,相得益彰,通過人物命運、時代變遷深刻地揭示了極具“家國”情懷的人文意義主題。正如導演鄭曉龍說的那樣,“用編年體的形式拍婚姻,過去沒有,一年一集顯得很鄭重。而且,婚姻里面的內(nèi)容太多了,情節(jié)劇很難把各方面的問題一網(wǎng)打盡;而編年體的涵蓋面比較廣,可以跳出來把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講到,可看性要比情節(jié)劇強。”很明顯,把人物命運的發(fā)展和國家的變化交織在一起,無疑寓含著深層的“史”的思維,從而使得本劇更具有某種歷史性的隱喻,與單純描寫婚姻、愛情的電視劇相比,更具有思想的厚重感和歷史的滄桑感。
具體而言,《金婚》可謂是一部婚姻題材的大戲。劇中的佟志和文麗是一對平凡夫妻,他們的婚姻經(jīng)歷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紀,這是新中國歷史上變化巨大的五十年。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唐山大地震、改革開放、申奧、非典,等等,這些大的歷史事件都或隱或現(xiàn)地在劇中體現(xiàn),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他們的婚姻生活,同時也影響著他們同時代人每一個人的生活。該劇的這種編年體的結構形式,在時間的空間平面上講故事,以主人公佟志和文麗的婚姻歷程為主線貫穿始終,不僅主人公的生活聯(lián)系著社會,他們的家庭成員也都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共同經(jīng)歷著時代的風雨。如五八年佟志和文麗去廠里撿廢鐵預示著那個大煉鋼鐵的年代;文革時期燕妮動不動就喊著“打倒媽媽”說明連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也打著那個動亂年代的烙印,大人更不用說了;大寶的開公司、挪用公款買房、愿意“做一頭快樂的豬”的愛情觀買房更是昭示出改革開放后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化、復雜化傾向。劇中男女主人公平凡的婚姻家庭生活史與不平凡的時代變遷聯(lián)系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劇情的內(nèi)容,增強了該劇的觀賞性,使觀眾對劇中的故事和人物命運產(chǎn)生共鳴,從而形成了互動效果。該劇引起不同的年齡段人的喜歡,就因為不同的年齡段的人在里面都能找到自己過去的影子,都能喚起對曾經(jīng)的那段時光的回憶,這也是該劇一上演就大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矛盾沖突設置的巧妙而全面
《金婚》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矛盾設置巧妙而全面??v觀全劇沒有多么大的矛盾,但小矛盾迭起,在這一連串的小矛盾發(fā)生過程中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命運,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這里夫妻、婆媳、父母、子女、同事、鄰里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矛盾交織,形成了一種立體網(wǎng)狀結構。
夫妻的和諧、家庭的穩(wěn)定和持久并不是說夫妻之間不會有矛盾,不能有沖突,因為和諧是出發(fā)點,是目標,但實現(xiàn)和諧的過程依然是伴隨著矛盾的碰撞和激蕩,因為差異就是矛盾?;橐龅拿篮?家庭的幸福,正是夫妻之間經(jīng)過不斷地對比、碰撞,而不斷走向互相理解、互相補充,不斷在新的水平上互相吸引,從而實現(xiàn)家庭的和諧的。《金婚》把這種幸福的真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許多精彩細節(jié)和矛盾沖突確實收到了相輔相成的效果,引起很多聯(lián)想、回味。無論是佟志和文麗的自由戀愛還是大莊和莊嫂的父母包辦,以及他們后代的婚姻都經(jīng)歷了各種磕磕絆絆,體現(xiàn)出這一點。主人翁是佟志和文麗這對夫婦,且不說他們之間因為一些生活上的瑣事經(jīng)常嘔氣斗嘴,但就佟志對李天驕的精神戀情就曾給文麗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傷害,像千百萬普通夫妻一樣他們?yōu)榇耸乱渤尺^也鬧過,甚至不止一次的提到了離婚,但最終是夫妻的相互忍讓和寬容使他們的婚姻經(jīng)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驗,走過了“金婚”50年;大莊的“招貓逗狗”的毛病也給莊嫂造成了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以至于后來生了病提起這事還憤憤不平,可到最后大莊還是由衷的說出,對他最好的最適合他的還是他這個“童養(yǎng)媳”的老伴兒。在子輩中,無論是燕妮與洪陽,還是南方與蘇戈、大寶與倩倩、多多與狗子,他們的婚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在矛盾的產(chǎn)生與化解中前進。盡管兩輩人的婚姻觀各自不同,但他們最終都集中在“幸福的夫妻關系是蘊涵在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中,白頭偕老是夫妻共同的追求”這個歸結點上。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婆媳之間的關系由于種種原因是很不好相處的,矛盾也是經(jīng)常迭起。劇中文麗和婆婆之間的婆媳關系,也設置得精彩而具有代表性。婆婆是鄉(xiāng)下人,老思想,做事情習慣于她們老一輩的方式,比如在喂孩子這事上,她用嘴給孩子嚼著吃,認為這很正常,并且說她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喂大的;而文麗在北京長大,接受更多的是城市文明,對婆婆這樣做當然不滿意了,爭吵是在所難免的。因為一些諸如此類的家庭瑣事,兩個人一開始是各持己見,都認為自己有理,經(jīng)常相互不滿。但后來時間久了彼此相互理解相互體諒,就由最初的相互不滿到最后和睦相處,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彼此“心有靈犀”,不是母女勝過母女。文麗、佟志因四個孩子的婚姻問題而傷透腦筋,燕妮的離婚再結婚,南方的結婚不能生育,多多的啷當隨意,與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大寶的只戀愛不結婚使他們兩口子操碎了心,無論這樣的打打罵罵、吵吵鬧鬧,但最終都歸結在為了孩子們的幸福甘愿付出一切;至于兄弟姐妹之間的沖突則相對簡單,盡管有彼此的不滿,但沒有尖銳的利益沖突,最終趨于和解。還有同事、鄰里之間的沖突在緩和、尖銳之間來回游移與波動,最明顯的體現(xiàn)在佟志、文麗與大莊、莊嫂兩家之間的關系上。佟志和大莊既是同事又是競爭對手,也時常會因為工作的事而鬧翻,但他們始終是無話不談的哥們,尤其是到了晚年,兩個人更是好的親兄弟似的,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文麗和莊嫂的矛盾也是起起落落、精彩四起,從最初的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鬧水火不容到最終的相互攙扶情同姐妹。這些矛盾沖突的最終解決均是各種關系趨于和諧的一個個形象注腳。劇情也是隨著這些矛盾的產(chǎn)生、發(fā)展、最后緩和解決而推進。
三、人物形象塑造的歷史感與真實性
《金婚》編劇在人物設計、發(fā)展上充滿了歷史感,絕不是隨意而為之的。它塑造了兩個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和他們周邊的一組人物群像,這兩個主要人物撐起了整個電視劇的框架,加上邊上一個老跟他們吵架但關鍵時刻又相互幫助的家庭,是兩個家庭撐起了整個電視劇的50年。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打著濃郁的那個時代的痕跡,他們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都和所處的時代相輔相承。比如文麗一出場是兩條麻花辮,花格子上衣明顯地打著中國五六十年代青年女子著裝的烙印,文革時期的草綠軍裝樣上衣也是那個時代必不可少的,后來的燙發(fā)、毛呢大衣則顯然預示已經(jīng)進入了八九十年代。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是佟志的前女友姚愛倫,她的名字就是一張時代的晴雨表。五十年代中期,中蘇關系密切,中國受蘇聯(lián)影響很大,尤其是年輕人很多狂熱地喜歡蘇聯(lián)小說,崇拜里面的英雄,模仿里面的人物,這時候的“姚愛倫”就成了“姚蘇拉”;文革時期,為了顯示自己又紅又專的革命精神,她搖身一變,從“姚蘇拉”就變成了“方紅兵”;改革開放后,這個“方紅兵”審時度勢,馬上又變了回來,再次成為“姚愛倫”。
同時《金婚》在人物性格復雜性駕馭上也做得非常漂亮。在文麗身上就表現(xiàn)出多重、對立又和諧的性格元素。她既浪漫又保守,自己年輕時喜歡蘇聯(lián)小說,常常做著藍色的浪漫的夢,可后來她自己做了母親,卻又限制自己的孩子看小說,儼然成了一位保守的母親;她既溫柔又尖刻,對待丈夫充滿著一個妻子的溫柔,可一旦翻起臉,說起話來尖酸刻薄,比刀子都厲害。女二號莊嫂這個人物,也塑造得極其成功,她身上體現(xiàn)出極端的不和諧,既有農(nóng)村大嫂的純樸與真誠,又有小市民的自私與狡黠。平時她和文麗情同姐妹,雖為鄰居,但在缺吃少喝的年代,她自己舍不得吃,把東西讓給懷孕的文麗,親昵的稱文麗的大女兒燕妮為“干閨女”,動不動就拿東西給她吃。但是真到了分房子的時候,她又六親不認,先是和文麗吵,后來鬧到廠里,與丈夫大莊演雙簧,當著上級領導的面又哭又鬧,大顯潑辣性格,終于如愿以償?shù)玫揭惶幒梅?。編劇這樣處理人物非常符合實際,因為人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動物,往往是諸多相互矛盾的元素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不同的場合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一面,這樣塑造人物才顯得真實,人物就因為有了這些特點才顯得可親、可愛、可信。
四、家庭溫情的回歸與婚姻觀念的轉變
《金婚》可以說是中國婚姻的百科全書,它細膩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中國人的婚姻生活,給各個年齡段的觀眾以不同的影像:年輕人一是看父母是怎么過來的,二是看見了自己的未來;中年人面臨著婚姻危機,更需要在《金婚》里面看到危機和危機是怎樣度過的;老年人在《金婚》里則看到了自己過去的影子。同時《金婚》也昭示了經(jīng)過長期情感迷失的觀眾渴望溫情回歸的心情,它給我們展示出家的溫暖,呼喚在外飄零的心能夠回歸家的懷抱,珍重你的婚姻,善待你的婚姻,平淡而幸福、樸實而溫暖的婚姻就會重新回到我們身邊。
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觀念里,婚姻代表的是愛情的升華,是一生一世的承諾,是每一對戀人希冀走進的神圣殿堂,是情感的寄托,人們一直以來沉浸于此且深信不疑。然而1997年《牽手》的播出,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掀起了一股婚戀道德主義反思潮,《牽手》因此獲得空前高收視率,被評為年度最受歡迎電視劇。但隨著《牽手》的成功,我國婚姻家庭劇似乎從此走進了“第三者”婚外戀劇情的怪圈,難以自拔。從1997年的《牽手》到2001年的《讓愛做主》《來來往往》,婚外情泛濫、第三者當?shù)?再至2004年《中國式離婚》、《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2006年《中年計劃》,婚姻變得觸目驚心,令人恐懼,甚至有年輕人大呼“我們都不敢結婚了!”近十年過去了,觀眾已疲乏于這類影視劇作,“第三者”婚戀劇陷入瓶頸。
2007年,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沉寂,《新結婚時代》、《金婚》重新掀起婚戀劇熱潮,這次是人們在經(jīng)過質疑、痛定思痛后對傳統(tǒng)婚姻中家庭感情的重新認可,老百姓能輕易地從劇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而劇中傳達的家庭溫情也與百姓產(chǎn)生共鳴,這對經(jīng)歷過情感迷失的觀眾來說顯得彌足珍貴。它讓人們多年漂浮的感情終于重歸傳統(tǒng)家庭溫暖,變得踏實、堅定,人們渴望的就是這種溫情。佟志到“三線”工作遭遇李天驕情感誘惑而“精神出軌”,文麗對生活充滿恐懼和抱怨,夫妻關系從冷漠到冷戰(zhàn)到大打出手,婚姻似乎走到了盡頭。但文麗在悲痛震怒之后變得成熟,她奮力支撐家庭渡過這個重大危機;無論佟志是怎樣的愛慕李天驕,但在他內(nèi)心深處,妻子和家庭仍是第一,在人生關鍵的時刻,他還是選擇了家庭和親情。甚至大莊與莊嫂雖為父母包辦,從結婚那一天起兩人就磕磕絆絆,他與梅梅又一直藕斷絲連,但兩口子還是相依為命,一直到莊嫂去世都沒有分開;就連口口聲聲嚷著只戀愛不結婚的新一代年輕人大寶、多多最后也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回歸到家庭溫情的港灣。
《金婚》通過婚變還透露出人們婚姻觀念的轉變,現(xiàn)在的人們對婚外情持的是更為寬容的態(tài)度,面對負心之人,人們給予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譴責,人們比以往更能接受婚外戀。盡管佟志的負心給文麗帶來極大傷害,但是,最終她還是接受了這一事實,顯示了女性的博大胸懷,同時透露出現(xiàn)代人在婚姻上的道德寬容的心態(tài)。婚姻不再受制于道德,道德在婚姻面前也顯得蒼白無力,失去了其自身的言說能力與神圣的外衣,從而使婚姻更加私人化,別人無權也不愿去干涉。
“其實,金婚的秘訣得讓觀眾自己去悟?!本巹⊥跬鹌铰詭衩氐卣f,“相比經(jīng)營婚姻的手段,夫妻間的愛與包容才是基礎?!薄督鸹椤方o人的啟示是婚姻之路沒有捷徑,只能兩個人攙扶著慢慢地走,就像體驗一次危險而幸福的旅程。只有真愛、包容、和諧才能幸福地穿越50年的時空,才能走過金婚,直到永遠。從某種角度而言,有時候“妥協(xié)”也是夫妻婚姻美滿、白頭偕老的一種智慧和藝術。“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地牽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多年前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牽手》,旋律依舊熟悉。王宛平希望通過《金婚》這部作品讓所有經(jīng)歷過婚姻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希望關注和熱愛生活的人從中獲得各自不同的感受。
以上四點是筆者對《金婚》創(chuàng)作特點的簡單分析,當然除此以外《金婚》的成功還有其他特點,比如它風趣幽默的北京語言的展示、前后景交叉的復式敘事、婚變視角下倫理道德的轉變等等,這里不再一一展開論述。
五、結語
《金婚》這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貼近生活、反映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永恒魅力,給今后我們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種范例和借鑒。同時作為一個和諧婚姻的范本,家庭倫理劇的典范,《金婚》對于當今中國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