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民
作為教師,每時每刻都要注意學生的波動,因為影響小學生情緒的因素不但有來自心理、生理的,而且還有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留心觀察,分析其原因,找到誘發(fā)學生學生不良情緒的因素,及時采取措施,這樣學生就能健康成長。
案例1
趙統(tǒng)帥(化名)男,上三年級,各門功課成績低下,所有任課教師都認為他無可救藥,上課做小動作、講話,動不動就搗別人一下,拿別人的東西就摔,追女同學,課問去掰老師摩托車的反光鏡,寫字潦草,個人衛(wèi)生差,整天流著黃濃鼻涕……
我對該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并與其他教師會診,認為該生可能患有多動癥。
于是,我找到了他的父母,與家長交流,我將他在學校的情況向家長反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家的趙統(tǒng)帥可能是患有多動癥,希望你們帶著到醫(yī)院做個綜合檢查?!?/p>
家長很著急。他們一直認為他在學校玩了一天,疲勞了,每天到家就吃一點飯,就睡覺了。問他有沒有作業(yè),他說在學校做完了,經醫(yī)生檢查,確實是輕度多動癥,醫(yī)院對其進行科學的治療,現(xiàn)在情況良好。
魯迅說過:“頑劣、鈍滯,都足使人沒落、滅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边@個案例告訴我們:當學生在學校表現(xiàn)異常、行為不健康時,說明了在學生不良因素背后一定隱藏著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的原因,他的各種跡象,屬于行為無意識。作為教師,一定要盡早告訴其家長,對癥下藥,讓學生健康成長。
案例2
五年級學生張華,女,身材高挑,相貌端莊,平時學習成績很好,像一只百靈鳥,很活躍。但是近來一段時間里,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上課走神,情緒急躁。任課老師跟我反映過這件事,她的同桌也找我道出對張華的不滿,好似犯了神經痛……于是,我就登門拜訪了她的爺爺。她的爺爺也說她近階段反常,不多說話,不理人;她的父母都不在家,常年在外。老人的眼里流出了無助的眼淚。我的心里揣摩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吃這吃那,是否提前進入了青春期?于是我找到了教語文的老師——周老師。讓她去幫助張華。果然。她真的是進入了青春期。
蔡元培說:“新教育……深知兒童身心發(fā)達之程序,而擇種種適當之方法以助之?!边@個案例告訴我們,作為教師,不能只盯住教課本知識,還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因為現(xiàn)代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女孩子提前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會不遺余力地追求個性,讓自己變得很另類。正確地認識生理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影響,這也是我們做教師的職責。
以上兩個案例告訴我,關注學生成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孩子的未來意義重大。作為教師,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細心分析造成學生反常的因素,采取正確的方法定能讓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