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常州工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文字和圖形是平面設計的兩大要素。文字集音、形、義于一身,以點、線的造型形象為媒介,通過視覺渠道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達與表現(xiàn)。英文文字是英語的視覺信息符號,英語的國際化性質決定了英文文字設計在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設計中應力求讓其具有良好的形式,使之更理想、更科學、更有效地實現(xiàn)設計所要求的信息的傳達。在英文文字的設計中,設計師如果突破文字的功能性特點,多關注社會大眾心理狀況,在創(chuàng)意中注重融入更多的情感性,將會增強英文文字的表現(xiàn)力,從而打動更多的受眾。
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工業(yè)化程度的提高,人們的情感價值一度被忽視,設計作品以冷冰冰的說教式為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物質的富足,人們開始重視精神上的需求,渴望交流與溝通,這種變化體現(xiàn)在設計中,便是人們對現(xiàn)代設計中的情感性要求越來越高。
進入21世紀以來,各種設計作品已無所不在地沖擊著人們的生活,影響與改變著每個人的審美觀念、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等等。一個英文文字的設計作品要面對的是社會中的人,如果設計師對人的心理狀況缺乏了解,就無法為設計信息確定一個清晰明了的接收目標,也無法進行風格定位,更談不上設計的創(chuàng)新。因此,設計師對社會心理的研究,是與受眾相溝通所必要的心理探索,在設計師所做的各種調研活動中,社會大眾的心理狀況是其最重要的調研內容。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總是以社會心理的研究結論為依托的,設計師沒有見到受眾便能感受到受眾的心理;而受眾同樣也沒有見到設計師,卻能與之產生共鳴,這種無聲的交流說明了設計師個體與受眾群體之間在觀念、情感、意志與需求等方面形成的共識。掌握受眾的心理狀況能幫助設計師準確傳遞設計的信息,以科學性的論斷和真情實感來說服受眾接納觀點,從而使設計成為促進商品流通和促進社會文明的動力。
沃倫·韋弗曾將傳播詩意地定義為:“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過程。”設計師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以及受眾對設計作品的感受和評價,都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要求。這些普遍的心理狀況,也是一個設計能否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先決條件之一。設計師需要通過調查充分了解他的設計作品將要面對的人群,了解他們的生活形態(tài),如年齡、職業(yè)、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子女人數(shù)、民族心理結構等。經過如此周密的了解之后,設計師才能了解針對不同區(qū)域和不同階段受眾的不同側重點,決定應該確立怎樣的設計理念,在進行具體的英文文字設計時,也才能擬定出圖形文字的設計風格,決定該用什么樣的色調和采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形式。
若從字形上理解,英文文字作為平面中存在的點和線的元素是極為理性的,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可是,它又不同于抽象的點和線,它畢竟是文字。英文文字本身是一種符號,這種符號所載負的信息內容有時本身就包含著一定的情感因素,從這些英文文字的字義上理解,我們可以體會到英文文字想要表達的情緒:和諧舒緩、悲哀快樂、痛苦絕望等等。而設計后的英文文字所具有的情感因素除了英文文字本身所載負的情感意義之外,另一類的因素便是將英文文字進行圖形化而帶來的情感表達。當將英文文字進行圖形化的設計時,設計師們便努力以圖形的形式來強調文字所表達的某種情感,甚至為了更充分地表達某種情感而將這種表現(xiàn)予以夸張,從而有意識地引導人們進入形式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狀態(tài)中,力求給人們留下強烈的、難以忘卻的印象。在充滿紛繁復雜的信息的現(xiàn)代社會,英文文字上的這一傾向更為明顯。例如,在一幅宣傳人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預防艾滋病的招貼中,設計師將“AIDS”這個英文文字的四個字母巧妙地傾斜并加以組合,在字母“A”的下部加上幾筆血紅而尖銳的獠牙,在筆畫與筆畫的空隙處添上血紅的眼睛和豎起來的耳朵,便變成了一只兇狠的狼的形象(見圖1),狼的兇殘、狡詐和警醒被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讓人看一眼就覺得不寒而栗。設計師將艾滋病對人類的危害比喻成兇惡的狼,其構思巧妙貼切,形象直觀鮮明,達到了“以形寫意,以意傳神”的效果。如果我們僅用“AIDS”這個單詞來敘述艾滋病的危害,可能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但這個英文文字的設計同時調動了形、色、質感、事實、情節(jié)等諸多具有說服力并能產生心理刺激的因素,讓受眾通過這些視覺心理體驗來深入思考:艾滋病對人類意味著什么?這種富有情感的視覺形式的直觀性、具體性、準確性及它特有的諸多心理刺激作用,綜合起來就使之能夠傳達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信息內容,如一張正在用刀片切割肌膚的圖形可將痛感直接傳達給受眾一樣,這樣的英文文字也能使受眾產生具有切身體驗一樣的心靈觸動。
圖1 預防艾滋病招貼
圖2 倫敦室內設計國際組織標志(大衛(wèi)·赫爾曼設計)
設計大師大衛(wèi)·赫爾曼為倫敦室內設計國際組織所設計的標志曾獲得英國權威組織(D&AD)頒發(fā)的銀獎(見圖2)。設計師取(INTERIOR DESIGN INTERNATIONAL)各單詞第一個字母的小寫作簡稱,組合為“idi”,作為標志的基本外形,將“d”字母的下半部設計為一個正圓形,正是這個圓形部分成為宣傳介紹這個組織的系列海報招貼的替換元素,“d”在海報招貼中以各種不同的材料面貌出現(xiàn),都是如鐘表、浴缸塞之類的室內家居用品,突出了這個組織的設計領域的特點。整個系列設計既統(tǒng)一有序又生動有趣,充滿著濃郁親切的家居溫情,具有極高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情調。優(yōu)秀的英文文字設計除了要在視覺形態(tài)上吸引受眾的目光,還應當具有某種情調或能產生某種意境,能調動受眾的視覺經驗,使其產生心靈上的感應,實現(xiàn)某種心理體驗的傳達,使受眾能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并獲得難忘的情感體驗。設計師要讓英文文字為人所喜愛,其所代表的物性商品為人所需求,從而最終能轉化為受眾關注并選擇這種物性商品的一種行為驅動力量。
法國學者德盧西奧·邁耶在他的《視覺美學》中寫道:“一件藝術作品不是獨白,而是對話?!蓖ㄟ^實用功能與生活、與社會大眾建立起牢固聯(lián)系的設計作品,不能是設計師的個人獨白。人們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英文文字的反應不會停止在知覺水平上,而會進入理解、情感、意志等層面,獲得一種綜合的心理效果,以與具有多元信息的設計畫面相適應。對英文文字設計的接受之所以是一種設計者和受眾的交流,是由于二者之間情感、接受、理解等心理因素的介入。
當一名設計師在用心設計一個英文文字時,是他的心在說話,在呻吟,在融化,在舒展,在流露,在呼吸,他將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他的設計作品中,當一個英文文字富有了濃厚的感情色彩,一個普通的英文文字便被賦予了生命的氣息。包含著設計師感情和具有深刻含義的英文文字必將會激起受眾內心的沖動,在他們的心靈上造成巨大的震撼。例如在設計大師金特·凱澤的一幅以1994年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為主題的招貼作品中(見圖3),將“EXIL”四個字母豎向排列,每個字母分別作不同程度的傾斜,使整個圖形文字就像一個跌跌撞撞地行走的人,在極力躲避某種殘酷的傷害,字母E朝向右邊的開口,宛如在聲嘶力竭地呼喊,或許他在大聲呼叫著別人的幫助,或許他在控訴著這種慘絕人寰的種族之間的迫害與殺戮。金特·凱澤將這個圖形文字設計得如此之大,使這種人形化的感覺非常強烈,這個奔跑的人幾乎占滿了畫面的大部分空間,他的驚駭使得他所懼怕的力量雖然無形,卻難以置信的可怕,它似乎存在于畫面以外的所有空間里,壓迫著畫面上的人,也壓迫著受眾的心。金特·凱澤僅僅將四個字母加以簡潔的圖形化設計,便將這個主題體現(xiàn)得如此震撼人心,這樣的文字作品,將激起受眾對殘忍的殺戮者無比的痛恨和對受難者的深切同情。
圖3 金特·凱澤的招貼作品
圖4 RUANDA(博凱林設計)
在另一位設計大師博凱林的名為“RUANDA”的設計作品中,將“RUANDA”幾個字母設計成蹣跚向前艱難行走的人的形象,飽受內戰(zhàn)之苦的盧旺達人躍然紙上。他們的形體都瘦削無力,或許在戰(zhàn)亂中受了重傷,或許已經極度饑餓,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站直往前走了,他們中有的人即將倒下,有的人已經再也站不起來,而在每個字母后面拖著的長長的黑線,既像是傷者一路留下的血跡,也像是他們沉重不堪的步伐(見圖4)。設計師只是將這個普通的英文文字進行了簡潔的圖形化的設計,便將纏繞著這個民族的極其艱辛苦難的命運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讓受眾對盧旺達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位設計師的另一幅設計作品“SAVAJEVO”則是將“SAVAJEVO”這個單詞設計成上下兩半的分裂與錯位,仿佛是被槍彈轟炸的結果,被炸飛的上半截字母在空中飛舞著,讓人不禁想到在戰(zhàn)爭中,無情的炮彈可能在頃刻間炸毀并奪走的一切,房屋、橋梁、稻田、車輛,還有也許前一分鐘還在說話和呼吸的人(見圖5)。不需要其他更多的渲染或表述,薩拉熱窩戰(zhàn)爭殘酷的一瞬便永遠定格在這個由單純的英文文字組成的畫面上。從這些設計大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一個非常普通的英文文字,在被賦予深刻的思想和強烈的情感后,就成為了極其有震撼力的視覺形象,當受眾對作品所傳達的內涵充分理解了以后,將會與作品中包含的情感產生一種更加深刻的共鳴和認同。在這些具有震撼力的文字作品背后是設計師所具有的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當一個設計師的設計主題是社會的熱點和公眾的利益點時,通過設計師富有責任感的設計,能喚起更多的人對人類存在的共同問題的警醒,從而促進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和人類社會在各個方面的逐漸的完善。一位優(yōu)秀的設計師也應該是一位深刻的人道主義者,他對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存價值和普通人的生活充滿了關注,這種真誠的人文關懷是作品引起受眾共鳴的最終原因。
圖5 SAVAJEVO(博凱林設計)
可以這樣說,受眾在選擇、接受英文文字作品的同時,也在再次感知、解讀、認識和體驗他們所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因為受眾在閱讀過程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同時,受眾在接受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認識,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其感受和思維方式,并影響他的處世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影響他對社
會行動的看法,這種影響既是一個心理過程,卻又不完全體現(xiàn)在某個人的身上,當接受這種影響的人越多,這種影響的力量越強大,就會轉移到社會上去,即由對一個人的影響轉變?yōu)閷φ麄€社會的影響,這種影響將無聲地促進一個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瑙曼曾將文學作品的效果歸納為:“在接受過程中通過美的享受而獲得的經驗,認識以及新的價值觀,審美觀影響并改變人們的知覺方式、情感方式、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普遍又持久地作用于人們的行為和行動,幫助人們對事物獲得新的、更加正確的認識,將他們從落后、愚昧的自然與宗教的偏見中,從傳統(tǒng)的社會束縛和習慣勢力中解放出來,促進新的社會意識和倫理道德的準則的形成與推廣。”同樣,英文文字的設計也可以不僅是一種純粹的設計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生命的活動。
英文文字可以不僅是作為一種具有感性特征的審美對象存在,也能通過具有感性形象特征的圖形文字的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義,它不同于純粹觀念形態(tài)的哲學思想,不同于啟迪人類靈魂的文學作品,也有別于規(guī)范人們道德行為的倫理教條,卻同他們一樣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情感行為,在建構和美化人類的生存世界和生活世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文文字設計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精神價值的關注,具有深刻精神價值和情感價值的英文文字,將給人以深刻的情感上的共鳴,并讓人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英)路易斯·布萊克威爾.西方字體設計一百年[M].許捷,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2](美)魯普頓.字體設計指南[M].王毅,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3](英)安布羅斯.國際平面設計基礎教程——TYPOGRAPHY字體設計[M].詹凱,張匡匡,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4]王煙生.藝術創(chuàng)造與接受[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柳沙.設計藝術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