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明
新中國第一代著名勞模李順達同志離開我們已近26年了,但是他那身材魁梧、說話洪亮和淳厚樸實的高大形象,時常閃現(xiàn)在我的眼前,特別是他那信念堅定、品德高尚的偉大精神,仍然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李順達同志在45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胸懷寬闊,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對黨、國家和人民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無限忠誠。人們都稱贊他,不論是在山村家鄉(xiāng),還是在領導崗位,都保持了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手不脫離勞動,心不脫離群眾,勞動人民的本色絲毫不變。
他被譽為“太行勁松”,是因為他不僅帶領西溝人在荒山禿嶺上,營造了大片的松樹林,而且還具有像勁松那樣,在巖石夾縫中經寒暑冒雨雪頑強成長的風格,不管是對當?shù)貝毫拥淖匀画h(huán)境,還是在“文革”和“清查”擴大化的逆境中,都敢于挺身而出,從容應對,不趨炎附勢,不被艱險壓倒。許多人說他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顯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貴品質。
李順達生前始終把他自己與黨、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想黨、國家和人民所想,急黨、國家和人民所急。新中國誕生初期,全國農村經過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之后,急需發(fā)展生產和支援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他立刻領導西溝村互助組,向全國農村發(fā)起了開展“愛國豐產競賽運動”的倡議,在中央人民政府農業(yè)部的支持下,受到了熱烈響應。20世紀50年代,在農業(yè)合作化高潮中,當全國占總面積70%的山區(qū)農村急需解決生產發(fā)展方向問題的時候,他又領導剛剛建立的西溝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創(chuàng)造了全面發(fā)展山區(qū)農村農林牧副多種經濟的寶貴經驗。毛澤東主席為介紹這一經驗的《勤儉辦社建設山區(qū)》一文,題寫了300多字的編者按。
所有上述這些,無一不在印證著李順達的真知灼見。幾十年間,李順達為山區(qū)農村由窮變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和汗水,并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對他的敬佩和贊譽。
從逃荒娃到勞動英雄
1915年10月17日,李順達出生于河南省林縣東山底村。家境貧寒,15歲就擔著兩卷鋪蓋、鍋碗,隨著母親郭玉芝,攜帶弟妹,舉家逃荒到太行山中的平順縣西溝村謀生。向地主郭召孩租用了五畝二分荒坡薄地,三孔圈過羊群的土窯洞,每年繳租糧食三石。成為佃戶的李順達一家,采取人拉犁種地的辦法,他和二弟、三弟拉繩,母親把著犁拐子耕地、播種,辛苦一年下來,除交租納稅外,所剩無幾,只得半年糠菜半年糧糊口,苦度歲月。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八路軍一二九師和山西新軍決死隊挺進太行山,建立了革命根據(jù)地。平順縣解放后,派來工作組深入農村發(fā)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支援抗日戰(zhàn)爭。
1938年,李順達被選為西溝村農民抗日救國會組長、民兵大隊長,他在積極參與減租減息、清理舊債、說理斗爭地主郭召孩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后又被選為西溝村黨支部書記。一面帶領本村農民恢復發(fā)展生產,一面組織民兵參戰(zhàn)隊,配合人民軍隊抗擊侵華日軍的“掃蕩”。
1943年,為了克服日軍“掃蕩”和自然災害帶來的困難,他積極響應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組織起來”的號召,聯(lián)絡了宋金山、王周則、路文全、桑云河、李達才六戶農民,在全國較早地建立了農業(yè)勞動互助組。由于他們采取了勞武結合,即田間農業(yè)勞動和對敵武裝斗爭相結合的辦法,起早貪黑,勤勞節(jié)儉,不僅克服了勞力、畜力不足的困難,發(fā)展了生產,度過了災荒,而且使參軍、參戰(zhàn)和支前都不耽誤。那時,他組織的民兵遠征參戰(zhàn)隊,先后參加了解放長治縣和豫北湯陰縣等10多次戰(zhàn)斗。
1944年10月,平順縣召開勞動模范、殺敵英雄大會,李順達被評選為頭等勞動模范和支前模范。同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李順達來到黎城縣南委泉村,出席了晉冀魯豫邊區(qū)抗日民主政府召開的第一屆群英大會,會上,李順達被評選為生產互助一等勞動英雄,獎給他大黃犍牛一頭,獎章一枚。獎給他領導的互助組錦旗一面,上面繡著“邊區(qū)農民的方向”七個大字。
李順達回到村里后,把獎給他的大黃犍牛換成一頭母牛,用多下來的錢買成一頭母豬,母牛歸互助組,生下的小牛送給沒牲口的組員,母豬自己喂養(yǎng),生下的小豬分給組員每家一頭。
1946年,西溝村經過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在他領導下,制定了五年經濟恢復發(fā)展計劃,采取了變荒山為寶山、變坡地為梯田的措施,在耕作技術上,開始試種優(yōu)良品種和田間選種,推動了全村的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同年12月2日至21日,在晉東南古城長治蓮花池召開的太行區(qū)第二屆群英大會上,李順達被授予“合作勞動一等勞動英雄”的光榮稱號。中共太行區(qū)黨委和太行區(qū)行署授予李順達互助組“翻身農民的道路”錦旗一面。
同時,《新華日報》(太行版)先后以《李順達領導全村發(fā)家》《英雄發(fā)家、窮村變富》為題,報道了李順達與西溝村富裕起來的變化。
1948年,平順縣人民政府還在他家的院門門楣上,懸掛了“勞動英雄”的大牌匾。新中國誕生后,這塊牌匾和他用過的一把鋤,1947年他與互助組組員一起改進的雙腿耬,一直展出在北京革命歷史博物館里。
1950年9月,李順達出席了全國戰(zhàn)斗英雄、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他不僅高興地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大會主席團給李順達互助組頒發(fā)的“集體模范獎狀”上,毛主席親筆題寫了“生產戰(zhàn)線上的模范”八個大字,而且在這次代表會議上,他還被選入主席團,成為幾億農民的代表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坐在主席臺上。
一項倡議在全國引發(fā)轟動效應
李順達互助組,真正馳名國內外,是1951年。這年3月9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出了新華社播發(fā)的題為《保證今年農作物豐收,李順達互助組向全國挑戰(zhàn)》的新聞,副題是“中央農業(yè)部號召奮起應戰(zhàn),形成愛國競賽熱潮”。
這條被全國報紙、廣播電臺廣泛采用的新聞,是李順達互助組向全國農村互助組提出保證這年農作物豐產的挑戰(zhàn)倡議。倡議提出:“每畝生產糧食378斤,比上一年增長21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耕作上要做到耕三、耢三、肥三、鋤三,并在全組半數(shù)的耕地上使用單把犁、解放式耘犁鋤、噴霧器等新式農具……”其內容具體、實在、質樸。倡議中提出的農業(yè)和副業(yè)豐產計劃中,主張要因地制宜、改善生產條件和改進耕作技術,特別新增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習文化,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和發(fā)揮組員的生產積極性的新內容。這一適時的倡議,既響應了當時全國農業(yè)會議關于開展全國性愛國生產運動的號召,又非常符合當時全國農村土改后開展互助合作、恢復發(fā)展生產和支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迫切需要。李順達這位普通農民為國分憂的偉大胸懷和實干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推動這一運動的深入開展,滿足全國各地響應倡議單位的需要,新華社派出長駐平順縣西溝村蹲點采訪的記者馬明,連續(xù)報道了《李順達互助組介紹》《李順達互助組春耕播種記》《李順達互助組的主要領導經驗》和《平順縣怎樣推廣李順達互助組的先進經驗》,還編發(fā)了《山西日報》題為《李順達是勞動模范,又是愛國模范》的社論。
上述這些新聞通訊和社論,記述了他們發(fā)出愛國豐產倡議后,冒著早春山野的寒風,你追我趕、互相鼓勵、不甘落后,打響春播第一炮的繁忙景象;介紹了李順達互助組從1943年起,在等價互利的個體經濟基礎上,實行勞武結合集體勞動的辦法,使被稱為“金木水火土俱缺”的窮山溝變富裕的成就和經驗,還介紹了他們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號召,發(fā)起捐獻“愛國豐產號”和“中國農民號”飛機倡議的情況。
上述這些新聞報道和全國各地逐步開始響應倡議的消息,經過新華社播發(fā),被《人民日報》等許多報紙、廣播電臺采用后,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寄來的響應信和應戰(zhàn)書,像片片雪花飛到西溝村。一個多月內,僅河北、黑龍江、陜西、湖北、內蒙古、貴州和廣東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就有1681位勞動模范和1938個互助組,響應了李順達互助組的倡議。其中,有東北、西北兩個地區(qū)的著名勞模王冶儉、黃永德、龍振全、趙啟志、崔德、于德祥、劉玉厚等10多位和他們領導的互助組。這些勞模大多數(shù)是1950年出席過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的代表。他們除響應李順達互助組的倡議外,又向本省、市、自治區(qū)的勞模和互助組發(fā)起同樣的倡議。這樣響應倡議的互助組和農民越來越多,形成了規(guī)模空前的愛國豐產連環(huán)競賽運動。
這年8月,李順達互助組按計劃完成了春夏兩季愛國豐產計劃后,寫信給全國響應倡議的勞模和互助組,提出進一步開展秋季愛國豐產運動的倡議。
據(jù)新華社綜合新聞報道,這一年全國農村在開展愛國豐產競賽運動中,引導農民把經過土改調動起來的生產積極性和愛國豐產的政治熱情相結合,普遍修改了生產計劃,擴大了種植面積,采用了改良技術和新式農具,當年每畝糧食產量一般都比上年增加20%到30%。這樣一來,改善了農民生活,支援了國家建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
為了表彰李順達及其互助組在農業(yè)戰(zhàn)線上的杰出貢獻,中央人民政府農業(yè)部根據(jù)《1951年農業(yè)豐產獎勵辦法》,授予李順達互助組“全國豐產模范互助組”稱號,頒發(fā)給“愛國豐產獎狀”;頒發(fā)給李順達“愛國獎章”一枚;1954年又頒發(fā)給李順達“愛國豐產金星獎章”。同時,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裴麗生接受農業(yè)部長李書誠的委托,在太原召開的隆重授獎大會上,把金星獎章掛在李順達的胸前,并勉勵他戒驕戒躁,不斷提高自己,進一步發(fā)揮帶頭、骨干和橋梁作用,為爭取更大的光榮而努力。同年3月23日,《人民日報》還以《向金星獎章獲得者學習》為題,發(fā)表了社論。
探索山區(qū)農村生產發(fā)展方向
新中國誕生初期,有一次,毛澤東主席接見李順達等農業(yè)勞動模范時,說:“中國山地多,山西有太行山、呂梁山,南方有大別山。你們要好好建設山區(qū),綠化山區(qū),把山區(qū)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泵飨倪@一親切教導,常常響在他耳邊。
怎么樣把山區(qū)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李順達思考著。當時,山西省長治地委在全區(qū)試辦了十個合作社,已積累了一些經驗。尤其川底村的辦社經驗對李順達很有啟發(fā)。1951年的冬天,西溝村在互助組的基礎上,創(chuàng)辦了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為了實現(xiàn)毛主席的囑托,改變過去單一經營農業(yè)生產的狀況,探索山區(qū)農村生產發(fā)展方向,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他們把合作社的名稱定為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這種集體生產組織實行土地入股、等價交換、集體勞動和按勞動和按土地、農具、耕畜入股份額進行分配的辦法進行管理。
社員大會選舉李順達擔任社長,由李順達提名選舉年僅21歲的申紀蘭為副社長。他倆和社務委員會成員,分頭漫山遍野實地調查,從農業(yè)、林業(yè)和畜牧業(yè)三方面挖掘潛力,經過勘察設計,精打細算,制定了三年全面發(fā)展農林牧副多種經濟的規(guī)劃。
長遠規(guī)劃的美好遠景,加以這年秋天李順達傳達了參觀蘇聯(lián)西伯利亞滿山遍野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情景,鼓舞了社員,也提高了李順達的認識。他提出“山區(qū)要想富,發(fā)展農林牧”的主張,向社員反復說明山區(qū)是國家的寶地,要“變荒山為寶山,變坡地為梯田,變窮溝為富溝,只有山區(qū)、平川一起全面發(fā)展多種經濟,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爸г畤掖蠼ㄔO,山區(qū)人民做貢獻”。從此,社員們眼界寬了,覺得有方向有奔頭了。原來對山區(qū)建設缺乏信心的一些村民也要求入社,不再搬家下山了。
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要實現(xiàn)三年建設規(guī)劃和當年的生產計劃,并不是容易的。遇到的新問題是,原來只限于在1920畝耕地上進行農業(yè)生產的勞動力,遠不能滿足要在全社20800畝總體面積上全面發(fā)展農林牧副業(yè)的需要,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的缺口也很大。
為了妥善解決這些棘手問題,李順達就近到本縣川底村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登門學習訪問,同時多次召開社務委員會、社員會,廣泛征求意見,終于摸索出以下幾方面的辦法:
首先是加強勞動管理:一、按照全社三年建設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的需要,建立了田間生產隊和林業(yè)、畜牧、農田基本建設和財務四個單位,根據(jù)各個人的技能分工分業(yè),發(fā)揮每個人的專長。二、實行合理的勞動報酬制度,保證各項計劃按質按量完成。特別是支持申紀蘭帶領婦女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在全國農村較早地實現(xiàn)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則。三、減少了非生產性勞動的浪費現(xiàn)象。四、黨支部組織了勞動競賽,并且通過宣傳網把全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黨和政府對山區(qū)人民的關懷和社內外開展愛國豐產競賽運動的情況,不斷向社員進行宣傳。
這期間,李順達、申紀蘭親自帶頭并領導大家在山坡上種植松、柏、山桃、山杏和核桃樹,沿著山溝自上而下建谷坊、修蓄水池、水庫,保持水土,防止流失,并在道路兩旁栽種楊樹、柳樹,為西溝村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李順達每當提到美好的遠景時,就高興地說:“山上松柏綠油油,牛羊成群滿山溝,走進果園不小心,蘋果就會碰了頭?!?/p>
實行以上這些辦法,到1955年全社在多種經營中的投工達61368個,勞動力的利用率比建社前提高了74%。
其次,發(fā)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和勤勞節(jié)儉的精神,采取以下三種辦法,解決全面發(fā)展多種經濟需要的財力、物力不足問題:一是從多方面找尋增加收入的生產門路,積累為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金。二是各項生產都注意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堵塞浪費,減少非生產性的開支。
全社在進行以上工作時,重視對社員們的合理化建議予以鼓勵、采納,對社員們的各種物資投入和積極勞動,予以適當報酬。這樣就保證了逐年的生產投資,公共積累的價值由1952年的120元,增加到1955年的1911元。全社的總收入折合糧食達到862766斤,每人平均884斤,比互助組時期增加了25%,超過社外農民收入的23.3%。隨著生產的發(fā)展,社員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有很大改善。
1955年,全國農村掀起農業(yè)合作化高潮。毛澤東主席為了總結農業(yè)合作化的經驗和教訓,要主編一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新書。按照中共山西省委的安排,馬明和平順縣委書記李琳深入西溝,調查研究,占有大量材料,字斟句酌,用了一個月時間合寫了一篇題為《勤儉辦社建設山區(qū)》的調查報告。全文分“美好的遠景鼓舞人心”、“合理使用勞動力”、“精打細算”和“西溝村的舊貌正在改變”四個部分,介紹了這個合作社克服山大溝深、偏僻閉塞和自然條件差的不利條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全面發(fā)展農林牧多種經濟,建社三年發(fā)生巨變的先進事跡,探索了全國山區(qū)農村急需解決的生產建設發(fā)展方向問題。
這篇調查報告,經過山西省委推薦,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全文編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上冊,于1956年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毛澤東主席為這篇調查報告親筆寫了313個字的編者按,對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的經驗作了高度評價。“編者按”最后說:“這個合作社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能夠大量增產,為什么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不能夠更加大量增產呢?”
從那時起,毛澤東主席所寫的編者按,對李順達和西溝村干部群眾來說,是莫大的光榮、鼓舞和激勵。平順縣有些干部能夠一字不少地將“編者按”背誦下來。西溝人更是一直把毛主席這段“編者按”用紅色字體在西溝展覽館最醒目、最重要的位置向人們展示。
“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這是1962年4月11日李順達發(fā)表在《山西日報》上一篇文章的題目。這篇文章是他應《山西日報》邀請為該報投入20個版面開展“老實人到底吃虧不吃虧”問題大討論時,所作的小結。
他在這個小結中講了四個問題:“為啥要做老實人”、“什么是老實人”、“老實人會不會吃虧”和“怎樣做老實人”,他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經歷體會和歷史的經驗教訓,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當老實人不吃虧”的科學道理,并把它概括升華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的12字精華。這既是共產黨人和革命干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也是勞動人民的高尚品德。幾十年來,他是這樣說的,他一直是這樣認真做的。
1958年,各行各業(yè)都在搞“大躍進”,全國一度刮起一股虛報產量的浮夸風,在這種不正之風的影響下,有些人勸李順達說:“西溝的糧食產量、總收入,也得往上多報才行,不然老先進的榮譽難保?!崩铐樳_不以為然地說:“一是一,二是二,咱可不干那種蠢事!那不正是欺上瞞下騙自己嗎?”
“文化大革命”時期,晉東南多位勞動模范被造反派打成“黑勞模”,受到沖擊,處境困難。李順達以晉東南地區(qū)革委會副主任的身份,站出來保護這些勞模,到處說:“我了解他們,他們都是聽毛主席話的!”有一陣子,社會上刮起沖擊解放軍之風,要“揪軍內一小撮走資派”,他公開起來反對。有人對他說:“你這樣做,人家會說你是反黨的?!彼f:“解放軍是保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他們說我反黨,我就真反黨了嗎?”他堅持照說不誤。
早在1963年4月,全國尚未開展“農業(yè)學大寨運動”之前,李順達率先和勞模郭玉恩、武侯梨一起,在陳永貴陪同下,學習參觀了大寨干部參加勞動和農業(yè)生產的經驗。西溝村黨支部在李順達提議下,作出了學習大寨干部參加勞動和農田基本建設經驗的決定。他是全國最早學大寨的著名勞模。但是,“文革”期間,李順達對學大寨運動中推行的某些“左”的作法,不但表示懷疑,而且決不簡單照搬。
當李順達得知山西有些農村出現(xiàn)了砍樹毀林、停辦副業(yè)生產和關閉農貿市場的現(xiàn)象后,他召開西溝黨總支委員會,決定要從實際需要出發(fā),不隨波逐流,不盲目照搬這些不切實際的作法。他們不但讓農民保留了房前屋后的自留樹、自留地和自留羊,而且還由生產隊免費向農民供應果樹苗。果樹遇到蟲害,由生產隊統(tǒng)一安排噴灑藥劑,并向農民傳授果樹栽培技術,幫助推銷產品。
對大寨推行的“一心為公,自報公議工分”的評工記分辦法,他們也沒有照搬,認為西溝村民居住分散,有些山莊只有少數(shù)人家,平時分散勞動,不便實行自報公議記工分的辦法;同時,讓干部去檢查,這需要干部多,費時間長,所以他們決定仍然按多年行之有效的定額計工辦法執(zhí)行。這樣干部好領導,社員好執(zhí)行,糧食年年增,皆大歡喜。當時,有人靠近李順達的耳朵說:“老李,小心點,可不要讓人家說咱處處和大寨對著干哩!”李順達說:“不怕,咱是實打實干實事哩!”
他說真話,辦實事,不料遭到責難。有些帶偏見的人,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散布他不學大寨反大寨的謠言。有一次,一位上級領導同志偏聽偏信,批評他“割資本主義尾巴”不積極;不推行大寨的評工記分辦法,別人大踏步前進,你大踏步后退。
1975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由當時省委主持召開的中共晉東南地委常委匯報會議后,晉東南地委下發(fā)了一個[1975]81號文件,文件中給李順達扣上了“思想路線不端正”和“反對‘農業(yè)學大寨”的帽子。
粉碎“四人幫”以后,糾纏李順達的那些問題本該結束了。但是,李順達的所謂“反大寨”等事又被翻騰出來。中共山西省委在清查與“四人幫”陰謀篡黨奪權活動有牽連的人和事中,李順達盡管和“四人幫”毫無一點關系,卻成了被“清查”的重點對象。
1977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召開第三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選舉出席黨的十一大代表。一位負責同志向到會的李順達說:“只要你承認錯誤,作個檢查,你還可以當‘十一大代表?!崩铐樳_直爽地說:“代表可以不當,但沒說過的話,沒做過的事,我不能瞎說。我瞎說了,不就是欺騙黨欺騙人民嗎?!”
就在這次會議上,“省委負責同志講了群眾揭發(fā)但尚未落實的李順達同志的‘五個問題,結果,李順達同志因所謂同‘四人幫陰謀活動有牽連,犯有嚴重錯誤,未被選上‘十一大代表”①。1977年12月7日召開山西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預備會議上,省委一位負責同志講了李順達同志的所謂“三個問題”。大會簡報(第一期)“又整理了李順達同志的所謂‘十二個問題印發(fā)給全體與會代表,說李順達同志緊跟王張江姚‘四人幫大搞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隨即撤消了李順達同志的省五屆人大代表資格。1977年12月30日,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又在全省普及大寨縣工作會議上說李順達同志是‘反大寨的代表人物”②。
從此李順達沒有當上“十一大”代表,被免去了山西省委常委、晉東南地委書記和平順縣委書記等職。
李順達此時已年過古稀,且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回到西溝村家里。中共晉東南地委派到西溝村的工作組,把高音喇叭安裝在公社辦公駐地,對著不遠處的他家,播放批判李順達的文章。當有人提出要撤他兼任的中共西溝村總支書記職務時,西溝村的黨員和群眾說:“老李的總支書記是全體黨員選出來的,要撤也得我們同意!”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干預下,李順達的所謂問題才水落石出。1978年,他擔任了省農委副主任、黨組成員。1979年,他擔任山西省第四屆政協(xié)副主席。1981年5月10日,中共山西省委正式作出了為李順達同志徹底平反、恢復名譽的決定。
中共山西省委晉發(fā)[1981]30號文件指出:“現(xiàn)已查明,所謂李順達同志的‘十二個問題,有的本來就是正確的東西把是非顛倒了;有的本來就不是什么問題;有的是把別人講的東西強加在李順達同志的身上?!€問題應予推倒。省委認為,對李順達同志進行清查是完全錯誤的,免除了李順達同志的省委常委和晉東南地委書記職務也是錯誤的,并因此而使李順達同志的‘十一大代表落選,被取消了省人大代表資格,嚴重損害了李順達同志全國著名勞動模范的聲譽?!?/p>
“省委決定:一、為李順達同志徹底平反,恢復名譽。強加給李順達同志的同‘四人幫陰謀活動有牽連,犯有嚴重政治錯誤、‘反大寨代表人物等一切誣蔑不實之詞,通通推倒。二、徹底清理和銷毀清查運動中涉及和整理有關李順達同志‘問題的材料。三、因李順達同志所謂‘問題而株連的李順達同志的子女、親友和干部群眾,一律予以平反?!?/p>
1983年4月,李順達當選為山西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并被選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這期間,他已重病在身,仍對省人大的工作和西溝村的生產建設極為關心。
1983年7月1日,李順達同志因冠心病突然發(fā)作而不幸逝世,終年68歲。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常委會組成治喪委員會,于7月8日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霍泛致悼詞,對李順達同志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
注釋:
①和②兩處事實記述,都摘自中共山西省委晉發(fā)[1981]30號文件關于為李順達同志平反的決定。
(責編肖黎)
編后:
“為了山區(qū)農村改變面貌”,李順達說過這樣的話,也做著這樣的事,幾十年如一日。這位農民的胸懷是多么偉大,他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多么可貴!2007年夏,我們曾去西溝村采訪,那滿山滿坡的蔥綠讓我們激動不已。老勞模申紀蘭忘不了李順達,西溝的村民們忘不了李順達,山西人民忘不了李順達,新中國的史冊上也永遠記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