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營航空來說,這個春天格外寒冷,他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國航們諸般“牛氣”。
春運期間一票難求,但2009年1月15日,國內最大的民營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卻宣布,節(jié)前由武漢飛往上海的航線推出0元機票。
一次到位的“0折”背后,是整個民營航空業(yè)的生存困境。
事實上,春秋航空已不是首次試水“白菜價機票”。為提高客座率從民航局手中爭得航線,各大公司花招迭出,機票價格早已接近底線。
2006年底,春秋就在上海飛濟南的航線上推出1元機票,不幸遭遇濟南市物價局的15萬元罰單“狼吻”。
2007年12月,越挫越勇的春秋航空索性一折到底,在武漢一上海航線上打出“0元”招牌。鷹聯、東星等公司也緊隨其后推出低價票。與激烈的價格戰(zhàn)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航業(yè)一片蕭索,幾乎無人站穩(wěn)腳跟。
2月初,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相繼發(fā)布2008年業(yè)績,各盈利2104萬元、1150萬元。然而,這個在民航業(yè)中只能算薄利的數目,并不能成為民營航空尷尬境地的遮羞布。
此前,春秋航空等的成功皆有賴于自家旅行社的穩(wěn)定客源,單一經營運輸者都未見贏利。金融海嘯下,各公司更是自顧不暇。奧凱航空停航,鷹聯則因欠費被機場強烈制裁,即使是“國內經營最好”的春秋航空,其贏利也全部來自民航局先征后返的建設基金,民營航空可謂命懸一線。
目前,三大國航均已發(fā)布預虧公告,業(yè)內預計其虧損總額將創(chuàng)下逾百億的年度記錄。隨著國有航空公司為扭虧將目光轉向早先被輕視的國內二三線市場,民營航空的生存狀況越發(fā)令人擔憂。而中航洽購東星航空、天津市政府注資大新華航空等消息的傳出,更讓人感覺不像是為大航空擊鼓,而像是為小航空敲鐘。
《經濟半小時》不管它是不是商業(yè)噱頭,至少這種超低價機票,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新面孔——價航空。春秋航空創(chuàng)造的“中國式”奇跡對中國民航業(yè)來說,與其說是一種另類,不如說是一個諷刺。
華夏經緯網友航空公司降低機票價格自然有他們的考慮,只要自己不覺得虧,管它做什么?哪怕是他們學雷鋒呢?
《北京晚報》在未能充分競爭的市場,低價產品將產生鯰魚效應,逼迫企業(yè)擠出泡沫,使價格回歸合理,這也正是春秋航空獲得公眾支持的主因。
天涯網友“0元機票”折射民航公司困境:即使露了底褲,想說“愛你”也不容易。
奧凱航空總裁劉捷音東航、南航一個70億元注資,一個30億元注資,而民營航空融資、上市、私募路路不通。不能說國資委幫助東航不對,但大家畢竟是在同一個市場上運行競爭。
《中國企業(yè)家》或許,殺死民航的還有資本進入航空業(yè)的盲目性。多數民營航空選擇了低成本的廉價航空模式,但這種模式在一個國有、民營不平等競爭的市場上,只是奢望。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李曉津這個行業(yè)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矩,民航的低價策略在市場先入者看來,是打破原本秩序的失范舉措。正是對規(guī)則的不理解,導致民航一直以被排擠者自居。
業(yè)內專家國資委做強國有航空跟當前民航業(yè)的困難其實沒有因果關系。再者,民營航空不必如央企般承擔救災等義務,也就不應享有將納稅人的錢作為補貼的權利。
《競爭力》0元機票不過是冰棍跟大碗茶競爭的結果,國有航空背靠大樹好乘涼,無需市場競爭策略,只需向國資委的哭窮求救之術。民營航空則完全市場化,為了爭點國航剩下的殘羹,狗咬狗一嘴毛。這場“窮人”間的較量,只是中國航空市場的悲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