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來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更為開放靈活,教學手段更為先進多樣,學生的主體性也更為凸顯,課堂品質(zhì)得到顯著提升。但在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過程中,各種教育理念、課改經(jīng)驗、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交互推行,也有一些教師熱衷于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追求“時尚”,隨“風”起舞,進入一種“月亮走我也走”的困局,使課堂遠離了真實、扎實、樸實的真諦,也遠離了傳授知識、啟迪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要求。
一、課堂只求熱鬧,忘了效果
新課程提倡創(chuàng)設(sh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探究、合作”,要求教師建立師生互動的課堂,使學生“動”起來。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上師生“雙邊活動”開展情況、課堂氣氛的“熱烈”程度也就成為評價課堂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一些教師認為,課堂上師生互動越多、課堂越熱鬧,課就越成功,因此將打造“熱鬧”的課堂當作追求的目標。課堂上雖然沒有了“滿堂講”、“滿堂灌”,卻呈現(xiàn)出“滿堂問”,一節(jié)課45分鐘時間,有的教師竟然提出二三十個問題,在“問題攻勢”下,學生顯然是“動”起來了,但由于問題沒有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難免會提得不科學,甚至失之膚淺,學生也缺少思考問題的時間,學生“動”而不思,或“動”而少思,“動”的效果沒有達到。更有甚者,教師滿堂提的問題都是“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純粹是為“問”而“問”。也有的教師的課堂設(shè)計可謂豐富多彩,既有自主學習,又有合作討論;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寫寫畫畫;既有圖片資料展示,又有課本劇、講故事表演等,課堂猶如一場大匯演,教學情境多變,教學方法雜亂,學生眼花繚亂,課堂 “熱鬧”非凡。這樣的課堂看起來是師生互動了,但效果同樣不夠理想。
二、小組合作變成了有“形”無“實”的作秀
近年來,合作學習成為課改的新要求,小組討論成為課堂改革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但在一些地方小組合作被當作追求課堂出彩的“時尚”。于是,我們看到有的課堂上,學生課桌被改成組團式布局,一堂課上教師設(shè)計的小組討論多達五六次。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即分成若干小組“有模有樣”地討論、探究,看起來學生的討論熱熱鬧鬧,課堂是真的“動”起來了,但以筆者所見,很多小組討論課,由于教師對討論的設(shè)計“用心”不夠,學生在討論時也就難以“用心”,感覺學生僅僅是在配合教師“演戲”,小組討論成了有“形”無“實”的課堂作秀。
三、課件“喧賓奪主”
課堂中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益處。然而,當多媒體輔助教學被冠以“現(xiàn)代”二字而受到過度推崇后,也很快成為一些教師追求的“時尚”。如在一些地方的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就明確規(guī)定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課就不能獲獎。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些教師由于缺少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辯證理解,導致在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濫用,對有些需要學生思考或需要邏輯推演才能得出結(jié)論的課題,教師過早、過細地采用多媒體展示,這樣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時間,課堂由于缺少了深度的思考而變得更為扁平化。在一些優(yōu)質(zhì)課、示范課、展示課上,教師為使課堂出彩,在課件的制作上狠下工夫,課件中添加了過多的美化、設(shè)計,這樣的課堂往往會偏離主題,成了課件欣賞課。課堂是師生思想碰撞、激發(fā)靈感的平臺,設(shè)計過于細致的、缺少發(fā)揮空間的課件,會禁錮師生的思維,導致課堂僵化死板。教師在授課時對課件的過度依賴,會使師生互動、合作、探究退居次要地位,教師成了課件的附庸,最終使課堂無法實現(xiàn)預(yù)期的效果。
四、“追風”課改,“邯鄲學步”
新課程背景下,學習名校名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對于加快課程改革進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大有裨益。但是,如果對先進的理念、模式,不能深究其內(nèi)涵、吃透其精神、有效地結(jié)合自身實際,而是采取生搬硬套的做法,不但不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會拖了新課程改革的“后腿”。幾年前,教育界都在談?wù)摗把笏冀?jīng)驗”,于是有的學校將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時間寫在課堂評價標準的首要位置,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時間實行“一刀切”:講課超過15分鐘或20分鐘的教師即被視為不過關(guān)。當“杜郎口旋風”席卷全國時,有些學校又撤掉了教室的講臺,在教室的四周裝上了黑板。這種近乎“斷章取義”、“套公式”的課改使教師與學生均找不到感覺,最終產(chǎn)生“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尷尬,課堂改革真的成了一陣旋風。
教育家魏書生曾告誡我們,教育不要炒作概念,教師不要盲目跟風。在今天,作為教師不妨經(jīng)常用“心”思考,課堂到底應(yīng)該追求什么,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什么?只有不為課堂的虛華和“時尚”“遮望眼”,始終追求課堂的本真價值,沉下心來研究教科書、研究學生、研究教法,課改才能“撥云見日”,走出困局。
(責任編輯韓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