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英
生姜軟化栽培是在生姜正常栽培的基礎(chǔ)上,增加栽培密度,增加培土次數(shù),加強遮陽降溫措施,促使地下根莖超常規(guī)增長,從而達到采收嫩姜的目的。其主要栽培技術(shù)如下:
1.姜種準備。①選種。選擇塊大、芽多、無病蟲害的新鮮姜塊,一般每畝需姜種300~350千克。
②曬種。使用前,先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20~30分鐘,再用麻袋等悶種3~6小時,然后晾曬一二天,早晚曬時翻動1次,再在室內(nèi)保溫11~16℃,堆置三四天,如此反復翻曬、堆放3次,促進姜種萌芽。
③催芽。最后1次曬種后,趁熱把姜種疊排在室內(nèi)避風處,姜種下面鋪10厘米以上的墊料(墊料主要為風干的馬牛糞、麥殼、谷殼等,用時用1%石灰水調(diào)濕,濕度70%左右)。姜種一層一層地排擺,堆高1米,上面再鋪1層5厘米厚的干凈稻草,最后覆蓋薄膜保溫。保持溫度20℃左右,濕度75%左右,遮光催芽,待芽長1厘米時定植。
2.整地施肥。①作埂。選擇2~3年未種過生姜的肥沃地塊種植。深耕40厘米,每畝施石灰100千克與土壤混均消毒。按2.5~3米寬開廂,與廂面垂直作埂,埂距60厘米,埂寬30厘米,溝深30厘米。作埂時,先在廂邊上取土壘一條土埂,用腳踏實埂頂并捶緊埂兩邊,再按埂距壘第2條埂,以此類推。
②重施基肥。生姜耐肥,作埂后在溝內(nèi)按每畝施草木灰100千克,農(nóng)家肥3000~5000千克。然后翻挖整細,施適量糞水。栽前10天再每畝溝施尿素20千克或碳銨60千克,磷肥50千克,氯化鉀20千克,經(jīng)翻挖后再施3000千克糞水蓋面,然后蓋膜烤地,地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定植。
3.定植。定植前,姜需切塊,每塊留芽二三個,切后立即沾一層新鮮草木灰消毒。姜芽向上,按株距15厘米左右栽植。栽完再用復方姜瘟凈200倍液澆定根水,用量以濕遍姜塊周圍泥土為度,待水滲下后再覆蓋一薄層細土,以蓋嚴芽尖為度,然后覆地膜保溫保濕。不蓋膜也要蓋一層谷殼或麥殼。
4.田間管理。①保溫。出苗前一般不揭膜通風,前期如遇晴天高溫,在上午9時左右揭膜,日落即蓋,白天氣溫穩(wěn)定在20℃后便可揭除薄膜。
②追肥。姜苗發(fā)側(cè)枝3個左右時追提苗肥1次。每畝用50%糞水1000千克和尿素10千克。進入生長盛期后,每20天左右追肥1次,每次每畝施尿素5千克,磷肥15千克,氯化鉀7~8千克,加糞水2000千克。
③培土軟化。每次追肥水之后,對姜根進行培土,以防倒伏和促姜軟化,削取埂兩面的泥土培土,厚度以不見根莖露出土面為度。削土時插刀一定要削到埂基部。每發(fā)一批側(cè)枝就應追肥1次并削埂培土,直到將埂變成溝為止。
④遮陰。在高溫季節(jié)來臨之前,在姜壟畦上架好遮陽棚,蓋上遮陽網(wǎng),防止強光直接照射姜苗,可降溫保濕,起到遮陽軟化的作用。覆蓋時間一般從4月底5月初姜苗出土達50%時開始,8月下旬去除。以遮陰60%為宜。
⑤澆水。生姜不耐旱,遇干旱要及時澆水,長期保持土壤濕潤,澆水在太陽出來前進行。
5.病蟲防治。病害主要姜瘟病,栽培時,用200倍復方姜瘟凈液對土壤、姜塊消毒。前期發(fā)病每穴施消石灰1千克或漂白粉0.125千克處理土壤。6月下旬開始每10~15天用復方姜瘟凈200倍液灌根1次,基本可控制發(fā)病。也可用90%姜瘟靈300倍液,或65%代森鋅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等交替灌根,每畝每次用量300千克左右。
姜田害蟲主要有姜螟、小地老虎、毛蟲等。從出苗至7月下旬需加強防治,一般每隔10天左右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10%安打乳油2500倍液?;蛐亮蛄?00倍液等噴霧。
6.采收。軟化栽培不宜收母姜。一般在8~11月之間收獲,嫩姜畝產(chǎn)量為2000~4000千克。軟化姜肥嫩質(zhì)脆,皮薄節(jié)稀,只能鮮用,不能留種、干加工和長期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