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瑜
大量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防止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除了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永遠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基礎之外,目前在臨床工作中,為了有效地控制血糖,推薦早期應用胰島素治療。
如今,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胰島素治療,但許多患者認為一旦選擇胰島素治療就天下太平了,不再重視飲食控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其實,對于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更應該強調(diào)飲食、運動及胰島素治療三者的和諧與平衡,這樣才能讓胰島素治療達到最佳的效果。
定時定量進餐
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首先注意定時定量進餐。
所謂進餐定量,即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和脂肪量相對固定,切不可喜歡吃就多吃,遇有不可口的飯菜就少吃。通常,患者通過4~6周胰島素治療,血糖可控制在正常水平,胰島素用量相對固定,在治療的第二個月應該特別注意飲食治療,如果一餐吃多了,胰島素量就不夠用,會產(chǎn)生餐后高血糖,而吃少了,胰島素用量相對過多,容易在胰島素作用達到高峰時發(fā)生低血糖,假如這種高血糖與低血糖交替發(fā)生,將對機體產(chǎn)生極其不利的影響。事實上,嚴重的低血糖可引起體內(nèi)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加,同時加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將產(chǎn)生低血糖后高血糖,而這種高血糖狀態(tài)可以持續(xù)數(shù)天之久,導致胰島素用量的重新調(diào)整。
至于進餐定時,這要根據(jù)胰島素劑型來相對固定每日進餐和胰島素注射的時間?;颊邞摿私庾约核靡葝u素的類型、峰值特征、作用時間以及低血糖和高血糖的處理,尤其近年來又出現(xiàn)超短效人胰島素以及無峰值人胰島素類似物,超短效胰島素如賴脯胰島素或門冬胰島素,一般在10~15分鐘起效,作用高峰時間在60~90分鐘,作用持續(xù)約3~4小時,所以應在飯前15分鐘或飯前即刻注射,甚至可以根據(jù)患者當餐進食碳水化合物的量來隨時調(diào)整胰島素劑量,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具有彈性的就餐時間。而短效胰島素或短效和中效預混胰島素在注射后15~60分鐘起效,所以應在就餐前30~45分鐘注射,以使胰島素吸收峰值和餐后碳水化合物吸收峰值相吻合,更好的發(fā)揮胰島素作用。這些胰島素注射后應及時進食,如果沒有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進食,可能導致低血糖的發(fā)生。而中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基礎胰島素,主要用于控制空腹和餐前血糖水平,故和進食時間關系不大。
因此我們說,就餐定時定量是胰島素治療平穩(wěn)降低血糖的基礎。
合理控制體重
體重增加是胰島素治療的潛在副作用,在一項大型國際研究中發(fā)現(xiàn),胰島素治療可使患者體重增加4公斤左右,這與胰島素增加脂肪組織脂質(zhì)合成及患者攝入熱量增加有關,因此通過飲食控制限制患者體重增加是至關重要的,體重的下降??梢园殡S血糖、血壓、血脂的改善,同時對于維持血糖水平的降低有長期作用。因此患者在就餐定時定量的同時還應該適度降低食物中的熱量,維持適當?shù)奶恰⒌鞍踪|(zhì)和脂肪的搭配比例,多進食低血糖指數(shù)的碳水化合物如蔬菜、全麥及谷類,保證一定的蛋白質(zhì)攝入量,約占熱量的20%~30%左右。蛋白質(zhì)可增加飽食感,幫助患者達到低熱量攝入的目標,同時還應注意低脂飲食,多進食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少食富含飽和脂肪的豬肉、羊肉等。低熱量飲食不但可以克服胰島素治療引起的體重增加副作用,還可以節(jié)省胰島素用量,以利于更好地維持正常的血糖及血脂水平。
對于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的患者,也應該合理的安排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帶來許多健康方面的益處,如改善血脂、血壓、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時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如果安排不好飲食、運動及胰島素治療之間的關系,反而會導致患者血糖大幅度的波動,如在胰島素劑量不變的情況下,進食過少或運動過多,容易發(fā)生低血糖 ;進食過多或運動過少,胰島素作用就不夠,又會發(fā)生高血糖。因此每日運動的時間以及運動的強度應相對固定,同時選擇在進餐后1~3小時運動,運動前常規(guī)測定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則應注意加餐,應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在運動前、運動間歇及運動后補充碳水化合物,同時胰島素應適當減量,如果患者進行高強度運動,反而出現(xiàn)運動后高血糖,可能需要追加胰島素。
總而言之,要使胰島素治療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計劃,希望您在享受飲食和運動帶來愉悅的同時,將胰島素治療效果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
相關連接
運動后
為什么可能出現(xiàn)高血糖?
運動需要增加人體的能量消耗才能完成,那么,增加的能量消耗來自何處?一方面是通過補充供能物質(zhì)(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是運動本身通過興奮交感神經(jīng),迅速增加腎上腺素、糖皮質(zhì)激素、生長激素等能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這些激素可以動員機體內(nèi)(肝臟、肌肉)儲存的糖原釋出提供能量,從而增加人體內(nèi)升糖的作用。這兩者也都相應增加了胰島素的需要量。如果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胰島素分泌(或補充)不能滿足運動時增加的需要量,就會導致運動后高血糖。一些糖尿病患者晨練后血糖反而升高,往往與此有關。